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有關於林森的評價如何 相關於他的軼事典故是什麼樣的

有關於林森的評價如何 相關於他的軼事典故是什麼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物評價

近代葉楚傖:公生平寧靜淡泊,勤整廉貞,舉措抑揚,不私奸匿,造次顛沛,不離規矩,居常和易,童稚可親。臨大難,持大節,則崢崢嶽嶽,凜乎如神。(《國民政府林故主席森墓誌銘》)

近現代胡適:林子超先生把國府主席做到了“虛位”,以至於虛到有的人居然已經“目中無主席”了。(《盜火與革命》)

有關於林森的評價如何 相關於他的軼事典故是什麼樣的

國民政府:林故主席子超先生,以高齡鉅德,任職十有二年,恭已臨民,睿謨默運,育成民德,邦本用寧。故能臨大事,決大疑,處變而不驚,慎謀而能斷。洵足光耀史乘,表率羣倫。(國民政府褒崇令,即國民政府三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令)

中共中央:①國民政府林主席治喪委員會公鑑:國府主席林公,領導抗戰,功在國家。茲聞溘逝,痛悼同深!(中共中央致林森治喪委員會的唁電)②(林森)是著名的老一輩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中參與領導各地舉義的福建籍革命志士十人小傳》)

新華日報社:林主席承繼國父的遺志,畢生盡瘁於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12年來,更親自領導了抗戰建國的偉大而艱苦的事業,不僅全國敬仰,友邦也莫不欽佩。(《爲元首逝世致哀》)

軼事典故

悽美情史

林森喜愛收藏古董,其住所裏收藏了衆多古玩。在他收藏的衆多古玩中,有一件林森極爲珍視的東西:一具白骨骷髏。據林森的貼身隨從朱某說,這具白骨骷髏是林森表妹的遺骨,其中包含着林森青年時代的一段頗爲沉重的羅曼史。

按照福建一帶的舊時風俗,男子娶妻時年齡一般都很小,林森也在讀書時便由家中長輩作主而迎娶素未謀面而比他年齡大的鄭氏爲妻。結婚不滿一週,林森即離鄉參加革命。

有關於林森的評價如何 相關於他的軼事典故是什麼樣的 第2張

婚前,林森與表妹從小性格相投,處處以大哥哥的身份關心愛護着表妹,兩人雖算不上青梅竹馬,卻心心相印。他表妹知書識禮,溫柔幽嫺,性格內向,於不聲不響中蘊含着對林森的熾熱情感。三年後,林森的髮妻鄭氏突然患病逝世,表妹對林森的感情更加濃烈,難捨難分。正當他們熱戀的時候,表妹的父母突然決定將女兒許配給一個華僑鉅商的兒子,他表妹對這門親事竭力反對,拼死不從,甚至不顧父母的阻攔,大膽地跑到林森的身邊,向他表明了堅貞不渝的愛情,懇求林森帶她一同私奔,遠赴重洋,決無怨言。表妹的一片癡情使林森激動萬分。當得知表妹將要嫁給一個華僑鉅商的兒子時,林森內心十分矛盾。當時正好孫中山先生電邀他遠赴他鄉,要常年在外東奔西走,帶着一個女人有諸多不便。苦思再三,林森最終沒有答應表妹的懇求,並懷着痛苦與深深的負疚離開了家鄉。林森的離家出走,使他表妹悲憤至極,也感到完全絕望。於是,林森的表妹在一天悄悄跑到樹林裏,吊死在一棵樹上。林森在外得知表妹自殺的消息後,內心受到深深的刺激和強烈的譴責,於是發誓自此不再接近女性。

平民元首

林森貴爲元首,卻過着平民化的牛活,在某些片而言,他甚至未能享受一般平民都會有的生活情趣。

衣着方面,他經常身着黑色或藍色大衣長袍,戴灰絨呢帽或黑色禮帽。一年四季,無論寒暑,都是布衣,只有厚薄之分,沒有時常變化。始終保持整潔、樸實、莊重,絕無奢華、豔麗之感。

飲食方面,林森喜歡清淡素食,幾乎滴酒不沾。尤其是在國難時期,更是一切從簡。如果買回來的菜較貴,他還會批評採購人員。

有關於林森的評價如何 相關於他的軼事典故是什麼樣的 第3張

住宿方面,林森也崇尚簡約自然,喜歡清靜。“其南京城賢街故居,十分狹窄。移駐洛陽期間,居處尤爲簡陋。迨抵重慶後,初住李子灞,後住歌樂山林園,均只是普通房屋。”

出行方面,林森喜歡輕車簡從,“習慣於獨來獨往,除了司機外,平時不喜隨身隨從。”他還時常在公務不急之時,輕車簡從,探求民隱,路上遇見農夫鄉民,經常下車和他們閒話桑麻;有時獨自漫步街頭商店,與市民聊天,態度和藹可親。

此外,林森還時常到他官邸不遠處修鞋攤補鞋,每次補鞋都向修鞋匠客氣道謝。

後世紀念

人物墓葬

林森墓

林森墓位於重慶歌樂山雙河街山洞林園,在林森公館右前方,爲圓柱形土石墓冢。

有關於林森的評價如何 相關於他的軼事典故是什麼樣的 第4張

墓冢坐北向南,墓直徑13.4米,高3.2米,佔地面積976平方米,墓冢弧形轉角左右各18級,四周有圓形石欄杆,高80釐米,寬30釐米。墓冢前有扇形墓碑,上有國民黨黨徽。正中楷體陽刻“國民政府故主席林森之墓”,系國民黨元老居正題書,左書“中華民國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立”。墓碑寬2.86米,高3.68米,座長3.28米、寬0.7米、高0.79米,碑後墓誌文系葉楚傖撰文、吳春暉篆書。墓前爲長方形石壩,長28.2米、寬22.65米,石壩前有中央回紋、雲雷紋,左右各42級梯形踏道。整座墓青松環繞,常年有海內外遊客前來瞻仰憑弔。

主要遺蹟

嘯餘廬

嘯餘廬位於連江縣青芝山,1923年建,兩層磚木水泥混合結構樓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左接桃源洞,右通“一片瓦”,後接洞室,前瞻閩江口。

林森故居

林森故居位於閩侯縣詳謙鎮鳳港村,坐北向南,單進,進大門爲天井,左右廂房,主座面闊三間左右廂房,主座面闊三間,進深五柱,兩側封火山牆。

林森公館

林森公館位於倉山對湖街道七星巷,1921年由閩侯尚幹鄉民集資興建。建築平面呈T字形,中西結合的三層樓房。

有關於林森的評價如何 相關於他的軼事典故是什麼樣的 第5張

命名紀念

林園

林園坐落在重慶沙坪壩區歌樂山的峽谷中,背倚青山,前臨老成渝公路,後靠古廟新開寺,是抗戰期間蔣介石和林森在重慶的官邸,因林森逝世葬於此,故稱。

子超樓

子超樓位於南京市長江路292號中軸線的最後部,最先爲國民政府的主要辦公樓,建於1934年,落成後供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使用。因林森號子超,故名子超樓。1945年後改爲總統府辦公樓,蔣介石曾在此辦公,現爲江蘇省政協用房。該樓主體建築高四層,中部高五層作會議室之用。建築內部骨架全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外牆用米黃色面磚飾面,爲強調垂直感,特別將立柱外表帖以深褐色面磚。整座建築造型簡潔對稱,前有門廊,內部裝飾精緻,屬西方早期現代建築風格。

林森縣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0月10日,國民政府爲紀念已故主席國府林森而將林森的家鄉閩侯縣改名爲林森縣。1950年4月,林森縣複名閩侯縣。

林森國民小學

在中國臺灣,以“林森”命名的國民小學有嘉義市林森國民小學、臺北市林森國民小學等。

林森路和林森街

1937年重慶市有一條林森路,是以林森的名字來命名的,1950年爲紀念重慶解放而更名爲“解放路”。

1945年10月,中華民國上海特別市政府將寧波路、泰山路、廬山路統合更名,分稱林森東路、林森中路和林森西路,以紀念兩年前逝世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1950 年5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告更名爲淮海路,紀念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淮海戰役。

有關於林森的評價如何 相關於他的軼事典故是什麼樣的 第6張

在中國臺灣,許多縣市與鄉鎮都有“林森路”或“林森街”。經細察,除國府中央以外,臺澎地區的三級行政區域內仍遍佈“林森”街道之名。譬如:南北兩大直轄市的臺北市有“林森南北路”;高雄市有“林森一路、二路、三路”;其他二十一個縣市中仍保留林森街或林森路的亦有:新竹市、臺中市、臺南市及嘉義市等。此外,縣轄市及鄉鎮,以“林森”命名的街道則更爲普遍,從北而南、由西而東、從本島到外島,諸如:板橋市、永和市、汐止鎮、桃園市、中場市、竹東鎮、苗栗市、頭份鎮、霧峯鄉、彰化市、員林鎮、虎尾鎮、土庫鎮、六甲鄉、鳳山市、屏東市、宜蘭市、羅東鎮、花蓮市、光復鄉及澎湖的馬公市等。

影視形象

2011年電影《辛亥革命》中張志堅飾林森。

後世研究

爲深入研究、弘揚林森的愛國主義精神,2008年,福建省林森研究會在福州成立。爲弘揚林森的愛國主義精神,福建省林森研究會成立以來,支持出版相關論著,籌拍《林森》電影,廣泛搭建平臺,開展了一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