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胡適軼事:被當時的北大學生傅斯年逼得汗流夾背

胡適軼事:被當時的北大學生傅斯年逼得汗流夾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16年,傅斯年(字孟真)與同學好友顧頡剛於北京大學預科卒業,繼而升入本科,傅入國文門,顧入哲學門。1917年9月,放洋七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成歸來,在與家鄉姑娘江冬秀完婚之前,年僅27歲的胡適受蔡元培之聘,出任北京大學哲學門教授,主講西洋哲學史、英國文學、中國哲學史三門課程。

按北大傳統,中國哲學史這門課,皆由年長、國學深厚的名教授擔任。在胡適登臺之前,此門課程由號稱“兩足書櫃”的陳漢章主講。據說陳氏在臺上引經據典,誇誇其談,天上地下,雲山霧罩地大談伏羲、黃帝、神農、堯、舜、禹等史影裏的人物與故事,兩年下來,纔講到商朝的“洪範”。胡適接課後,不管以前的課業,重新編寫講義,以一種懷疑的眼光來看待中國遠古歷史和古代哲學家的遺著。他在《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中,採用“截斷衆流”的方法,摒棄遠古“一半神話,一半正史”的記載,在開篇“中國哲學的結胎時代”一章中,用《詩經》做時代的說明材料,拋開唐、虞、夏、商,直接從西周行將覆滅的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周宣王之後講起。如此一改,原來號稱五千年曆史被截去了一半,聽講者大爲驚駭。當時在哲學門就讀的顧頡剛回憶說:“ 這一改,把我們一般人充滿着‘三皇’、‘五帝’的腦筋驟然作一個重大的打擊,駭得一堂中舌撟而不能下。”

胡適軼事:被當時的北大學生傅斯年逼得汗流夾背

遭受了重大打擊的學生們並沒有就此服膺或向胡適投降,他們認爲這是大逆不道的“胡說”,於是有幾個激烈分子開始鼓動鬧事,琢磨如何把這位“胡說”的年輕教授趕出校門。就在這關鍵時刻,顧頡剛想起了在學生中頗有領袖威望,滿身霸氣,具有梁山好漢氣概的同舍好友傅斯年,向其講明一切,希望傅能以自己的威望拉胡適這位只比自己大幾歲的“兄弟”一把。傅斯年接受了顧的建議,於是專門聽了胡適的幾堂課。傅斯年在課堂上曾幾次以請教爲名向胡發難,最後把胡適弄得滿臉騰紅,汗都下來了。但絕頂聰明的胡適畢竟不是等閒之輩,他咬緊牙關,一路過關斬將,突出重圍,總算是度過了難關站穩了腳跟,繼續做他的教授。自此之後,傅斯年同顧頡剛一樣,對胡適的治學路數與學術思想從認可漸漸變爲傾慕佩服,漸漸轉向了胡適。正如顧頡剛在回憶中所說:“料想不到我竟把傅斯年引進了胡適的路子上去,後來竟辦起《新潮》來,成爲《新青年》的得力助手。”

許多年後,胡適曾深情地回憶說:“那時北大中國哲學系的學生都感覺一個新的留學生叫做胡適之的,居然大膽的想紋斷中國的哲學史;因爲原來講哲學史的先生們,講了兩年纔講到商朝,而胡適之一來就把商朝以前的割斷,從西周晚年東周說起。這一班學生們都說這是思想造反;這樣的人怎麼配來講授呢?那時候,孟真在學校中已經是一個力量。那些學生們就請他去聽聽我的課,看看是不是應該趕走。他聽了幾天以後,就告訴同學們說:‘這個人書雖然讀得不多,但他走的這一條路是對的。你們不能鬧。’我這個二十幾歲的留學生,在北京大學教書,面對着一般思想成熟的學生,沒有引起風波;過了十幾年以後,才曉得是孟真暗地裏做了我的保護人。”短短的幾句話已充分流露了胡適的心跡,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