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呂蒙白衣渡江的目的是什麼?爲何會被後世詬病

呂蒙白衣渡江的目的是什麼?爲何會被後世詬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呂蒙白衣渡江的目的是什麼大家都熟知嗎?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

公元219年,曹操被關羽打得喘不過氣來,爲了抵擋關羽的進攻,曹操一面派徐晃增援樊城,一邊與孫權通信,曹操稱能夠把江南封給孫權,作爲條件,孫權要出兵攻打關羽後方,以減輕曹魏前線的壓力,而當時孫權也有全據荊州之心,在這也的情況下,孫權果斷的背棄了與蜀漢之間的同盟,他派出呂蒙白衣渡江,就此逼降了糜芳與傅士仁,使得蜀漢在荊州的後方門戶大開。受到後方淪陷的影響,關羽軍在前線士氣大跌,就此被徐晃擊潰。此時的關羽無路可退,只能想盡辦法撤退回益州,然而此時東吳已經設下了包圍圈,關羽在突圍過程中被抓,就此慘遭殺害,而蜀漢佔據的荊州也盡數落入了東吳手中。不得不說,孫權派呂蒙白衣渡江,就此讓東吳實力大增,爲何這樣的行爲會受到後世的詬病呢?

呂蒙白衣渡江的目的是什麼?爲何會被後世詬病

事實上,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視角的問題。要知道歷史視角是以曹魏爲正統,畢竟曹魏是篡漢建立的國家,並且對後來的政治格局影響較大。而在小說中,蜀漢是正統,在民間的權威也較大,畢竟大多數人瞭解三國都是通過演義,而演義的主視角又是蜀漢,劇情又是跟着蜀漢走的,代入感太強,相比之下,東吳就少有人認同其正統了。

而代入感是十分重要的,畢竟很多事情從客觀的角度來看並沒有什麼對錯之分,但摻雜了很多主觀因素之後,就有了對錯,而相比於正統的漢獻帝來說,無論是曹魏、蜀漢還是東吳,都是獨霸一方的割據勢力,而政治鬥爭也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因此三大政權在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

呂蒙白衣渡江的目的是什麼?爲何會被後世詬病 第2張

東吳與蜀漢本來就是兩個利益不同的政治集團,兩國之間後互相侵略的行爲也很正常,這與當時蜀漢與東吳誰是正統,到底有沒有盟約沒有太多的關係,而弱肉強食纔是正常的行爲,當時蜀漢攻入樊城後將實力大增,這對東吳來說是極其不利的,畢竟蜀漢順江而下的威脅比曹魏翻越長江的威脅要大得多,站在這個角度來看,其實孫權出兵背刺關羽也沒有什麼太多斥責的地方。

筆者認爲,站在主觀的角度,有些人喜歡關羽這個角色,但由於歷史無法改變,因此關羽的悲劇就會被髮泄到了東吳孫權的身上,孫權也因此多受詬病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