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允常爲什麼不重用范蠡、文種?原因是什麼

允常爲什麼不重用范蠡、文種?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允常爲何不重用范蠡、文種?而范蠡又如何考慮而成功輔佐勾踐呢?

智慧的人生,其實就是一場充滿希望的等待。冰凍三尺,遠非一日之寒:萬紫千紅,只待春雷一聲。真正懂得等待的人,纔是將主動權緊握於手中的人。范蠡用他的一生,成爲了“等待”二字最完美的詮解者。

當范蠡和文種進入越國謀職時,接見並面試他們二人的,就是越王允常,但最終的結果卻並沒有預期中的喜悅。越王允常不僅沒有像後世的劉皇叔那樣三顧茅廬、折節下士,面對着主動送上門去的高級智囊與管理人才,連最起碼的重視之心、重用之意都沒有,這實在是讓人費解。但小編認爲,允常對范蠡、文種二人的輕視,絕非本意,而是另有深意,越王允常之所以不重用范蠡和文種,主要出於以下方面的考慮。

允常爲什麼不重用范蠡、文種?原因是什麼

縱觀歷史長河,在歷朝歷代的更迭中,對利益的爭奪無不與間諜有關。春秋爭霸時期戰爭頻繁,各國諸侯爲了爭奪利益,不斷進行兼併戰爭,通敵間諜也大批存在,允常也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試問,身爲楚國貴族的文種,爲何放棄楚國的官祿奔走他方?他們在吳國的這段日子經歷過什麼?既然伍子胥,伯嚭這樣的楚人都爲吳國賣命,范蠡和文種同爲楚國人,卻爲何在吳國作短暫停留後,又輾轉來到越國求職?如果單純論發展潛力,難道相對而言處於窮勢地位的越國,還要比吳國更具有影響力嗎?他們用什麼方式和手段獲得了這份《吳國調查報告》?這會不會是一份華麗的誘餌,只是爲了博取我的信任?一旦吳越再次開戰,范蠡、文種二人真的可以做到與同爲楚人的伍子胥、伯嚭不計鄉情,全力以赴嗎?他們二人真是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即使范蠡、文種他們二人有沒有其他的目的,我們越國如果與楚國與楚國人過多來往,會不會受到利用,引發國家矛盾?……

作爲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允常內心當然極其渴望賢能智士的加盟;但是爲了宗廟國防的長治久安,不得不多留一個心眼,冷靜思考,冷漠面對。家族遺風,不能不慮。

別看越國只是個小國, 要想做官照樣得論資排來。 允常對文種應該是有所耳聞,面試下來總體感覺也是不錯,再加上文種本就是楚國貴族, 又多年爲官從政,經驗豐富,這種身份在越國人的眼裏,絕對是能使國家更上一層樓的人物。如果能確定不是間諜,就很可以重用。

但是范蠡則不然。既非名門貴族, 又無從政經驗,單純得如一張白紙。縱然真的有高深才學,那也需要一個提攜引導、培養熟悉的過程,不可能一上任就輕車熟路,這是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培養的。另外, 范蠡進入越國之的時候才十八,在允常看來確實年輕。再加上深受道家文化影響的“小瘋子”范蠡,外表邋遢,不修邊幅,藏智隱謀,想法不拘常理,思維不受侷限,讓越國君臣上下捉摸不透,無從把握。對於這樣一個讓自己“弄不懂”“猜不透”“看不穿”的人物,允常不敢輕易表態,草率地就重用了他。因此初入越國的范蠡,就受到了冷落。

范蠡和文種二人來到越國謀職,無形中調整了先前的小矛盾狀態,打破了政治派系戰隊的格局。

試想:范蠡、文種二人在越國謀職成功,假如獲取越王的信任和重用後,高官厚爵帶來的利益分割必將產生新的矛盾焦點,這是其一。其二, 作爲外來勢力,要想在越國立足,必然要推動政治改革以彰顯能力,從而打破現有的舊的政治體制、政治風氣和利益分配製度,這也是很多安於現狀的保守派不願意看到的。其三,越王一旦委以重任,並且加以寵信,就能夠獲得話語權,這也勢必造成很多國內保守勢力失去話語掌握權。

鑑於這幾方面的考慮,允常也不能輕易允許范蠡、文種的加入,勢必會多加考量。

允常爲什麼不重用范蠡、文種?原因是什麼 第2張

老謀深算的政治家允常,他是真的拒絕范蠡和文種嗎?小編認爲,事實並非如此。范蠡和文種投越,允常深識其能。他之所以優待而不重用,更主要的目的是爲自己的兒子儲備人才,青少年時代的勾踐,其實也是個不成器的少主。允常眼見自己的繼承人頹廢無能,終日酗酒打獵,追求聲色犬馬之樂,能不擔憂兒子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嗎?

允常也很想即刻重用范蠡、文種。但是他害怕勾踐繼承越國王位後, 倘若還這樣胸無大志,勢必與位居高位的范蠡、文種二人互不相容,君臣不合,定釀大禍。在綜合的利弊權衡下,允常一方面優待蠡、 文種二人,以留住人才。另一方面自己又暫不重用,而是把做好人的機會連同自己的王國一併賜予自己的兒子勾踐。通過勾踐日後的施恩行惠,使范蠡、文種二人得到真正的重用,必定感恩戴德,全力以赴。得此二人,左鋪右弼,越國無憂矣!

這是多麼崇高無私的父愛呀!

但面對着這麼老謀深算的允常,以及千辛萬苦來到越國後得到的“給官不給權,留用不重用”的現實落差,范蠡是如何考慮的呢?小編認爲,作爲一個謀士,最重要的人生方向就是放眼未來、着眼全局。所謂“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首先,東南之地現霸兆,非吳即越。二選其一, 吳國盛氣已露,“物壯則老”,從投資的角度來講並不適合參與了,倘若再厚着臉皮由越返吳,更顯愚鈍,不再有利用價值。而越國雖暫處弱勢,但是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不但值得長線投資,更能凸顯和檢驗道學智慧,獲得挑戰與機遇的多重回報。其次,越王允常雖然能力非凡,可惜已經老了,遲暮之年,遠非范蠡心目中的“霸王”“明君”形象。而嗣子勾踐,雖然衆人對他的評價都不高,但是范蠡通過老師計然教授的“學陰陽而見微知著”的道術,敏銳地發現了長得高高瘦瘦、臉面狹長、發須稀疏、鼠目鳥嘴、鷹鼻廣眉的勾踐,身上透射出的不可言狀的霸王之氣,由此覺得假以時日,輔佐於他,定能成就一番霸業。

做不了君王,那就開始做君王師吧。成不了霸業,那就着手培養霸王吧!

允常爲什麼不重用范蠡、文種?原因是什麼 第3張

范蠡就遵循老子的教誨,決定充實自己以能夠更好地輔佐於勾踐,於是范蠡就主動向越王允常提出,希望能夠暫時離開諸暨,到越國各地進行考察,在《吳國調查報告》“知彼”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知己”,熟悉國情,瞭解民意。 在這段等待勾踐繼位的時間裏,不虛度、不浪費,要讓“無用之用”成爲真正有效的“大用”。允常大喜過望,當即批准。

小編思量,允常不重用范蠡、文種的原因也大致如此了,你覺得還有其他的原因嗎?歡迎評論告訴小編~而范蠡這樣考慮,也不失爲良策了,最終的結果大家也知道,范蠡終是成功了,實現了自己的大志。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