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之綸是誰?他是仕途之路爲何會如此順利?

劉之綸是誰?他是仕途之路爲何會如此順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之綸,崇禎元年進士,明朝兵部右侍郎。你們知道嗎,接下來本站小編爲您講解

崇禎皇帝繼位的第二年,渴望成爲堯舜之君的崇禎違規提拔了一名官員,他叫劉之綸,是崇禎元年剛剛高中進士的官場小萌新,他得到好友金聲(抗清英雄,南明隆武年間被洪承疇俘殺)的舉薦,獲得了一次和崇禎皇帝面對面的機會,劉之綸很善談,也很善於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吸引住了崇禎皇帝的目光。

劉之綸是誰?他是仕途之路爲何會如此順利?

剛登基的崇禎還是很願意大力提拔人才的,比如袁崇煥向他保證可以五年平遼,他馬上給了袁崇煥想要的一切權力,對於劉之綸也是如此,他看中了劉之綸,毫不猶豫地給劉之綸升官,劉之綸剛做官一年,只是個普通的庶吉士,級別從七品,結果崇禎封他爲正三品的兵部侍郎,一下子升了九級官位:

帝立召之綸、甫。之綸言兵,了了口辨。帝大悅……授之綸兵部右侍郎……於是之綸賓賓以新進驟躋卿貳矣。

這麼個升官法就有點不合官場的升遷規矩,當時很多人都反對,但是崇禎堅持己見,還是下達了給劉之綸升官的聖旨,這樣的提拔力度當然讓劉之綸感激涕零,恨不得以死報效皇帝的知遇之恩,他也馬上就有了機會。劉之綸升官的當年,後金軍隊在大汗皇太極的率領下越過長城首次入侵大明,“己巳之變”爆發。

在整個戰爭前期,明軍一敗再敗,趙率教、滿桂、孫祖壽等著名將領陸續戰死殉國,明軍對於後金騎兵的進攻幾乎是毫無辦法,防守吃力,沒有誰敢主動去挑釁後金大軍。這個時候,劉之綸主動站出來要爲崇禎皇帝分憂,他要求帶軍出戰,不過他在滿朝文武的眼裏屬於倖進之輩,沒有人認爲他能夠打敗敵人,因此,他要求調正規軍的請求沒有得到允許:

請行,無兵,則請京營兵,不許;則請關外川兵,不許;則議召募,召募得萬人,遂行。

無奈之下,劉之綸在得到可以自行募兵的允許後,憑藉着他那鼓動能力超級強的三寸不爛之舌在北京周圍臨時招募了一萬多人組成軍隊,這批人裏面只有少量的正規軍,還都是戰爭爆發前期被後金軍打敗的逃兵,劉之綸又沒有時間訓練他們,因此戰鬥力可想而知。不過劉之綸一心要報答崇禎的知遇之恩,也有爲國不惜身的一腔熱血,雄赳赳氣昂昂的就出發了。

劉之綸的目標是被後金軍佔領的遵化城,那是後金軍撤退的主要城關之一,奪回遵化就可以堵住後金大軍回撤的道路,有可能將後金軍的主力消滅在關內,後金當時在遵化負責守衛的是范文程這個文官,手下也只有不到一千騎兵,而在北京城周圍已經有十數萬回援北京的明朝正規軍,可沒有一支軍隊敢於隨同劉之綸部去攻打遵化(明軍並不知道遵化只有不到一千人)。

劉之綸說幹了嘴,得到了兩位明軍總兵馬世龍、吳自勉承諾,答應在他之後接應,然後劉之綸獨自開路去打遵化,他的部隊全是雜牌,行軍速度慢,結果等到他慢吞吞地來到遵化城下,早得到消息的後金軍從永平方向趕來的援軍已經到了,領軍的是軍事能力超過劉之綸無數倍的後金大貝勒代善,而答應接應劉之綸的兩位明朝總兵卻爽約了。

劉之綸是誰?他是仕途之路爲何會如此順利? 第2張

對戰的結果其實早已經註定,初出茅廬的劉之綸領着他那萬把雜牌軍被驍勇善戰的代善率領的三萬後金鐵騎包圍在遵化城外的營山上,還沒開打,明軍就亂了,雙方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上,明軍唯一有戰鬥意志的恐怕只有劉之綸這位主將。剛開戰,手下就勸他逃,他說“毋多言!吾受國恩,吾死耳!”看見戰勝敵軍無望,他唯一的表態是“持此歸報天子”,其部最終慘敗,劉之綸卒。

劉之綸用鮮血報答了崇禎皇帝的知遇之恩,在他背後,十數萬明軍連來到戰場的勇氣都沒有,劉之綸在當時實實在在的是個再渺小不過的小人物,可就是這個小人物卻毅然的以身許國,和強大的後金軍隊面對面硬抗,在他死後,崇禎要追封他更大的官爵都被勸阻,要很久以後才獲追贈兵部尚書,劉家貧苦,當時連扶靈返鄉的費用都沒有:

及戰死,天子嘉其忠,從優恤,贈兵部尚書。震孟止之曰:“死綏,分也,侍郎非不尊。”遂不予贈,賜一祭半葬,任一子。之綸母老,二子幼,貧不能返柩,請於朝,給驛還。

從《明史》對劉之綸的描述看,他其實更適合做一名技術官員,他會製造單輪火車、偏廂車、獸車,會製造西洋大小砲,加上他能言善辯,有一定的鼓動能力,如果放到現在,做一個研究所正職所長是妥妥的,但他卻去了並不能發揮其能力的戰場,戰敗是正常的。在“己巳之變”中,像他這樣主動向後金軍進攻的傻子實在是很少,後來的清朝也給了這位傻子應有的待遇,在修《明史》時給了只有兩年官場經歷的他一個立傳的位置。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