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秉忠的仕途之路如何?他對元朝的治理提出了哪些意見?

劉秉忠的仕途之路如何?他對元朝的治理提出了哪些意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秉忠,初名劉侃,法名子聰,字仲晦,號藏春散人,大蒙古國至元代初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劉秉忠曾做過和尚,目前這個被大衆所熟知的名字其實是做官後才改的,最初用名爲劉侃。

他的家族世代都當官於遼朝,其父劉潤在朝代更替後仍然擔任都統一職,所治之處百姓安康,深得人民愛戴。而天資聰穎的劉秉忠則對現狀並不樂觀,年僅十七歲就入朝當官的他一日投筆嘆息:“丈夫不遇於世,當隱居求志耳”,便辭職隱居而後出家爲僧了。

劉秉忠的仕途之路如何?他對元朝的治理提出了哪些意見?

他還曾在海雲禪師的推薦下得以面見還爲藩王的忽必烈,由於對《易》及《經世書》研究頗深,飽讀詩書的劉秉忠很快得到了忽必烈的賞識,二者再次相見時,劉秉忠立馬獻上了千字長文對忽必烈提出治理國家的意見,即刻就被採納。

由於崇尚以德化人,仁義爲上,在他的不斷規勸下,元朝攻取南宋的過程中大幅減少了屠戮百姓的行爲,保全生命無數。

他將中原古代制度和蒙古原有制度相結合,促使一大批隱居的賢士出山從政;雖身處高位,仍衣着樸素,飲食清淡,但對國家大事極爲上心,所舉薦之人均成爲後期名臣。

年僅五十九歲的劉秉忠於元十一年溘然長逝,皇帝下令將其遺體運回了大都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