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元稹的仕途之路是怎樣的?他的情感生活又是如何的?

元稹的仕途之路是怎樣的?他的情感生活又是如何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元稹,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唐代宗大曆十四年(779年)初春,乍暖還寒,元稹出生於長安城萬年縣靖安坊。元姓出自北魏皇族拓跋,至元稹父祖輩已經式微。元稹字微之,稹和微都是細密之意。元稹父親元寬希望元稹長大後成爲一個明察秋毫,謹慎細心的人。《論語》說,人生於世,小心駛得萬年船,“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可絲毫麻痹大意。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尤其元稹日後要混官場,混官場尤其需要謹慎小心的個人品質。

唐德宗貞元二年(786年)盛夏,烈日炎炎,元寬病卒。長安城遭遇連日大雨,稻穀皆淹沒洪水中,流民遍地,鬥米千錢,天街水深數尺,溺死者甚衆。元家雖爲地主,也沒有餘糧,眼看一家老小吃飯都成問題,元稹母親鄭氏就想着把宅子賣掉,以解燃眉之急,卻被二哥元秬攔住了。元秬說,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已歷七世,不能賣,賣了咱們就是不肖子孫。

但是不賣房,日子還得過,鄭氏只好帶着元稹去鳳翔縣投奔舅舅,也就是回孃家。但是舅舅家日子也不寬裕,元稹母子艱難度日。元稹出去跟小夥伴玩,發現小夥伴們都在讀書,就回去問母親,爲啥別人都讀書,我卻不讀書。母親涕然淚下,跟他說,咱家沒錢,請不起家教。元稹跪倒在地,哭着說,我也要讀書,長大後孝敬您。

鄭氏出身望族,嫺熟詩書,感元稹好學,遂親自給元稹啓蒙。縣裏有個齊倉曹(管糧倉的小官),家裏藏書很多,元稹隔三差五去齊家借書,讀完一卷,還了再借。由於父親早逝,舅舅又不好意思對他嚴加管教,元稹小小年紀便跟着一幫表兄弟出入聲色場所,晝夜喝酒泡妞,“鬥設狂爲好,誰憂飲敗名”,“華奴歌淅淅,媚子舞卿卿”,對酒場上各種門道得心應手。

這種日子過了兩年,忽然幡然悔悟,懊惱自己虛度光陰,頓覺長此以往,人就廢了,於是閉門發奮讀書,“遂籠雲際鶴,來狎谷中鶯”,“囊疏螢易透,錐鈍股多坑”。十五歲前往長安參加禮部明經科考試,順利高中。唐人考試有五十多科,以進士科最貴,其次明經科。時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說。進士科比明經科含金量高,最難考,五十歲考上不算老。明經科比較容易,三十歲就是大齡考生了。元稹十五歲考中明經科,也算學霸。

過了禮部試,就等吏部再考一次,然後授官。元稹等待期間,就住在長安城幸虧沒賣掉的老宅裏,省下一大筆租房錢。不像前幾篇寫的孟郊李賀等人,來長安考完試,就得趕緊回老家,因爲長安寸土寸金,房租太貴,住不下去。元稹在老屋中找到元寬親手編纂的舊書,如獲至寶,遂“於西窗下鑽研沉吟,十年不窺園”,“苦心爲文,夙夜強學”,至此方纔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聖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個人不論做什麼,動機很重要。如果功利心很強,目的性很強,慾望心很強,那麼如果達不到目標,慾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痛苦,彷徨,抑鬱,發瘋。所以孔老師說,學習,就要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工作,就要從工作中找到樂趣。樂此不疲,樂而忘憂,樂有所成。如果你學習很痛苦,工作很痛苦,那麼成就是不會有多大的。

元稹的仕途之路是怎樣的?他的情感生活又是如何的?

貞元十六年(800年),元稹去普救寺遊玩,恰遇崔鶯鶯。崔鶯鶯父親去世,隨母前往長安尋親,爲亂兵所阻,寄居普救寺。亂兵衝擊普救寺,崔老太很害怕,恰好元稹與亂兵中一位名叫段維的小軍官認識,兩人曾經在鳳翔城一起喝過酒,一起泡過妞。段維遂約束部衆,不得對崔氏母女無禮。崔母大喜,請元稹吃飯表示感謝,席間元稹對崔鶯鶯一見傾心。元稹是個帥哥,“顏容貴茂,儀形偉美”,自古美人愛少年,崔鶯鶯對他怦然心動。

元稹寫春詞兩首讓崔鶯鶯婢女紅娘傳遞,當晚收到鶯鶯回信,《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廂下,迎風半月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元稹且喜且駭,幸福來的有點太突然了,我還沒有準備好。當晚女神如約而至,身着正裝,表情嚴肅,大罵元稹登徒好色,罵完即去。幾天後又來,一襲白衣,宛若天女下凡,寬衣解帶,溫香軟玉,翌日未曉即去,終夜無一言。從此鶯鶯黃昏即至,破曉而去,兩人纏綿一個多月。戀愛是甜蜜的,元稹期間寫了好多戀愛詩,實錄相戀情景。

《白衣裳》:雨溼輕塵隔院香,玉人初著白衣裳。半含惆悵閒看繡,一朵梨花壓象牀。

《白衣裳》:藕絲衫子柳花裙,空著沈香慢火薰。閒倚屏風笑周昉,枉拋心力畫朝雲。

《桃花》: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暮秋》:看著牆西日又沈,步廊回合戟門深。棲烏滿樹聲聲絕,小玉上牀鋪夜衾。

甜蜜的日子總是短暫。元稹吏部試考期催逼,含淚與鶯鶯告別,鶯鶯愁怨動人,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元稹作《曉將別》:風露曉悽悽,月下西牆西。行人帳中起,思婦枕前啼。屑屑命僮御,晨裝儼已齊。將去復攜手,日高方解攜。

翌年初春,冰雪消融,元稹吏部試未中,暫住長安城,給鶯鶯寫信,《夢昔時》:閒窗結幽夢,此夢誰人知。夜半初得處,天明臨去時。山川已久隔,雲雨兩無期。何事來相感,又成新別離。鶯鶯回信,你潛心讀書,我很好,無須掛念。春風凜冽,你要多吃飯,注意身體,小心受了風寒。

元稹讀信,感動無比,作《魚中素》遣懷:重疊魚中素,幽緘手自開。斜紅餘淚跡,知著臉邊來。此事很快被元稹一個名叫楊巨源的朋友知道了。楊巨源也是好事之徒,寫了首《崔娘詩》將二人情事大肆宣揚:清潤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

事情搞大,元稹遂跟崔鶯鶯斷了關係。楊巨源問,你爲啥要當始亂終棄的渣男。元稹說,崔鶯鶯是天生尤物。要是讓她遇到高帥富,嬌寵厚愛,榮華富貴不可限量。凡至德者能享絕色,我德薄,享不了這個豔福,只好忍痛割愛,傷一世不如痛一時。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元稹爲啥要跟崔鶯鶯分手?據陳寅恪先生考證,崔鶯鶯並非什麼出身世家望族的白富美,而是一位託姓高門的聲妓。元稹身爲士子,與聲妓來往密切是要影響仕途的,尤其被楊巨源傳的滿城風雨之後,更要避嫌立德。

貞元十八年(802年),元稹吏部試登第,授祕書省校書郎,迎娶京兆尹(長安市長)韋夏卿幼女韋叢。真所謂“高中狀元郎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峯”。二人成婚不久,韋夏卿調任東都留守(洛陽市長),元稹夫婦隨父前往。途中路過崔鶯鶯家,崔鶯鶯也已嫁做人婦。元稹對崔鶯鶯心生愧疚,就想以遠房表兄身份見一面,說聲對不起。崔鶯鶯終不肯出,讓紅娘送出一首絕情詩: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

你既然已經拋棄了我,今日又來做什麼?當初我們那麼濃情蜜意。你還是把當初對我的好傾注在現任妻子身上吧。

從此二人再無消息

元稹的仕途之路是怎樣的?他的情感生活又是如何的? 第2張

貞元二十年(804年),元稹在洛陽遇到智度禪師。禪師曾經是一位詫叱風雲的猛將,在平定安史之亂時屢立戰功。晚年洗盡鉛華,出家爲僧。元稹見了,肅然起敬,作詩二首:

四十年前馬上飛,功名藏盡擁僧衣。石榴園下禽生處,獨自閒行獨自歸。

三陷思明三突圍,鐵衣拋盡衲禪衣。天津橋上無人識,閒憑欄杆望落暉。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元稹遷左拾遺,左拾遺是監察官吏,元稹不想碌碌無爲,遂給皇帝上書,指摘當朝宰相過錯,結果被宰相所知,貶爲河南縣尉。元和四年(809年),又被起復爲監察御史,前往東川出差,途中住在嘉陵驛,夜半無眠,忽然醒悟,此時此景與當年在普救寺中孤枕無眠何其相似,可惜佳人已成回憶,遂作詩二首,聊表相思。

嘉陵驛上空牀客,一夜嘉陵江水聲。仍對牆南滿山樹,野花撩亂月朧明。

牆外花枝壓短牆,月明還照半張牀。無人會得此時意,一夜獨眠西畔廊。

思完崔鶯鶯,又想韋叢,至望喜驛,作詩思念嬌妻:可憐三月三旬足,悵望江邊望驛臺。料得孟光今日語,不曾春盡不歸來。

七月,韋叢卒於洛陽,年僅27歲。噩耗傳來,正是深秋,悽風苦雨中,遠在東川的元稹孤臥官舍,作《夜閒》詩悼念亡妻:感極都無夢,魂銷轉易驚。風簾半鉤落,秋月滿牀明。悵望臨階坐,沉吟繞樹行。孤琴在幽匣,時迸斷絃聲。

古人以琴絃比作妻子,斷絃即妻子去世,再娶謂之續絃。

又作《感小株夜合》:纖幹未盈把,高條才過眉。不禁風苦動,偏受露先萎。不分秋同盡,深嗟小便衰。傷心落殘葉,猶識合婚期。

此以小樹早萎喻成之早夭。

十月,元稹回到洛陽,韋叢葬於長安。由於公務纏身,元稹不能扶棺西上料理後事,便請韓愈作了墓誌銘。人去屋空,元稹一夜白頭。作《空屋題》:朝從空屋裏,騎馬入空臺。盡日推閒事,還歸空屋來。月明穿暗隙,燈盡落殘灰。更想咸陽道,魂車昨夜回。

當年除夕,元稹和孩子們望着熊熊篝火,不禁潸然淚下:憶昔歲除夜,見君花燭前。今宵祝文上,重疊敘新年。閒處低聲哭,空堂背月眠。傷心小兒女,撩亂火堆邊。

元稹的仕途之路是怎樣的?他的情感生活又是如何的? 第3張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從洛陽至長安,夜宿敷水驛,夜半時分,宦官仇士良也來入住,要求元稹趕緊騰地方。唐制,御史和中使,誰先來誰住。元稹佔理不讓,被仇士良手下宦官劉士元一腳將門踹開,元稹一看惹不起,穿着襪子跳後窗而出,騎馬想跑,卻被劉宦官追上,一把拽了下來,奪過馬鞭,劈頭蓋臉就打。元稹頭破血流,劉宦官還不停手,裝腔作勢向手下人索要弓箭,要射元稹。

此事上報唐憲宗,唐憲宗不僅沒有主持公道,反將元稹貶爲江陵士曹參軍。朋友白居易、崔羣等人爲其上書辯冤,然並卵。

元和六年(811年)寒食節,元稹客居江陵,作詩悼念亡妻:我隨楚澤波中梗,君作咸陽泉下泥。百事無心值寒食,身將稚女帳前啼。

但是元稹尚在壯年,老一個人過也不是辦法,身邊畢竟需要有個鋪牀墊被照顧日常生活起居的女人。這年晚春,萬紫千紅,元稹梅開二度,納妾安氏。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元稹被貶通州(今四川達州)司馬。八月,白居易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元稹心情抑鬱,水土不服,很快身患熱疾,給白居易寫信: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白居易得書,給他寄了一件薄衫,回信道:淺色縠衫輕似霧,紡花紗袴薄於雲。莫嫌輕薄但知著,猶恐通州熱殺君。

其實通州無非自然環境差點,然而遠離長安是非之地,元稹日子過得還算舒坦。作《通州》自嘲:平生欲得山中住,天與通州繞郡山。睡到日西無一事,月儲三萬買教閒。

這年初秋,金風送爽,安氏病逝,元稹梅開三度,娶妻裴淑。

元和十四年(819年)初春,元稹調任虢州刺史。一日破曉,天尚未明,元稹從宿醉中醒來,聞到花香撲鼻,聽到鐘聲清鳴,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初見崔鶯鶯時情景,不禁黯然神傷,作詩道:半欲天明半未明,醉聞花氣睡聞鶯。兒撼起鐘聲動,二十年前曉寺情。又作《離思》: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聞鶯之鶯即崔鶯鶯。滄海之水,巫山之雲,都是典自宋玉“巫山雲雨”,描述楚王和神女一夜溫情,喻元崔二人情事。花叢之叢即元稹前妻韋叢。在元稹心底,最愛還是崔鶯鶯,念念不忘,至於韋叢,早已“懶回顧”了。

元稹的仕途之路是怎樣的?他的情感生活又是如何的? 第4張

初夏,元稹回到長安,給宰相令狐楚上書,我被貶謫十餘年,閒來無事,遂用力於詩章,日積月累,多達千餘首。十多年寫了上千首詩,一年一百首,三天一首,跟我寫一篇自媒體速度差不多。古人云,不做無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一個人只有在窮極無聊時候,纔會潛心苦讀,追求精神生活。如果仕途通達,錢途得意,正事都忙不完,誰還看書寫字,有那閒心也沒那閒時啊。

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元稹成爲唐穆宗御前紅人。唐穆宗當太子時就是元稹鐵粉,經常讓人歌詠元稹所作詩賦,宮中呼爲“元才子”。元稹和李紳、李德裕同在翰林,時稱“三俊”,關係特別好。

長慶二年(822年),元稹拜相。次年八月,出爲越州刺史,其妻裴淑郁然不樂,元稹作詩安慰:嫁時五月歸巴地,今日雙旌上越州。興慶首行千命婦,會稽旁帶六諸侯。海樓翡翠閒相逐,鏡水鴛鴦煖共遊。我有主恩羞未報,君於此外更何求。

你嫁我時我還是個通州司馬,現在已經混成越州刺史了,你還要咋地?人不能得寸進尺。

元稹的仕途之路是怎樣的?他的情感生活又是如何的? 第5張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元稹遷鄂州刺史,其妻再次不樂,元稹再次作詩安慰:窮冬到鄉國,正歲別京華。自恨風塵眼,常看遠地花。碧幢還照曜,紅粉莫諮嗟。嫁得浮雲婿,相隨即是家。

不要抱怨嫁給我總是過顛沛流離的生活,沒有現世安穩歲月靜好。我如一片浮雲,隨風飄蕩,你跟着我就好。只要咱倆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家。

裴淑作詩相和:侯門初擁節,御苑柳絲新。不是悲殊命,唯愁別近親。黃鶯遷古木,朱履從清塵。想到千山外,滄江正暮春。

我不是抱怨跟着你沒有享受富貴榮華,只是哀愁你又要離我而去。

大和五年(831年)七月,元稹在武昌“暴疾而卒”。據白居易回憶,他是服“散”過量而亡。唐人和晉人一樣,有服散的愛好。唐代好幾個皇帝包括但不限於唐太宗,唐武宗,唐憲宗等人,都因服散過量而崩,韓愈之死,也跟服散有關係。元稹是在通州期間開始服散的。通州溼熱,爲了祛除身體中的溼氣,元稹開始服散,服散成癮,很難戒掉,一發不可收拾,終於不治。

元稹於大和四年前往鄂州時,預感自己很可能回不來了,便給了白居易六七十萬錢潤筆費,讓白居易寫墓誌銘。白居易推脫不過,收了,一文沒花。元稹死後,白居易把這筆錢全部捐給了香山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