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賀知章的一生是怎樣的?他的仕途之路如何?

賀知章的一生是怎樣的?他的仕途之路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賀知章,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七月,明日高懸,鬚髮皆白的賀知章躺在病榻上,咳嗽連連。窗外微風吹拂,鏡湖水波盪漾。忽然間,他停止了咳嗽,口中唸唸有詞。兒子賀孚俯下身子仔細一聽,原來念的是他最近作的一首詩: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念着念着,聲音愈來愈低,逐漸悄不可聞。

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賀知章出生于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賀知章有個族祖,名叫賀德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賀德仁兄弟八人都是飽學之士,皆以詞學見稱,被譽爲當時的“潁川荀氏”,時人語曰:“學行可師賀德基,文質彬彬賀德仁。”

賀德仁隋朝時是齊王楊暕幕僚,大業十一年,楊暕得罪,齊王府幕僚多被流放誅殺,唯獨賀德仁以忠謹免罪,外放河東郡爲官。不久李淵調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賀德仁遂與李建成結爲好友。李淵入主長安,賀德仁成爲太子洗馬。武德九年,李建成被殺,賀德仁隨後病逝,有文集二十卷傳世。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賀知章七歲,全家從永興搬到了山陰。搬家是爲了沾染賀德仁家族的文氣,學習“孟母三遷”。相傳孟子小時候,一開始住在墳墓旁,學會了埋葬死人的吹吹打打這一套,孟母說,我孩子以後不當吹鼓手,於是搬家,住在一片鬧市,學會了商人的搞價吆喝,孟母說,我孩子以後不當小商販,於是又搬家,來到學校旁邊,學會了儒家揖讓進退,孟母說,我孩子以後就要做大官。孟子長大,成爲一代宗師。

所以一個人成什麼才,環境很重要。現在好多人背井離鄉,從村裏漂到大城市,顛沛流離,就是爲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才環境,堪稱現代孟母。

賀知章的一生是怎樣的?他的仕途之路如何?

賀知章在山陰賀氏薰陶下,進步很快,小小年紀便以文詞知名。當時江南有四大家族,朱張陸顧,賀知章一個族姑嫁給監察御史陸元方,生下一個孩子,比賀知章大一歲,名叫陸景初,陸景初跟賀知章關係非常好。賀知章生性曠達坦蕩,喜歡談古論今,陸景初經常跟人說,賀兄言論倜儻,真可謂風流之士。我跟別人離開久了,毫不掛念。但是一天不見賀兄,則鄙吝生矣。

孔子說,可同學,不可同道;可同道,不可同權。雖然賀知章文才知著,但是陸景初早早考中了進士,先後擔任揚州參軍和洛陽縣尉。武周證聖元年(695年),陸元方當了吏部侍郎,大力選拔親黨爲官。有人彈劾他營私結黨,武則天憤而將其罷免,以白衣身份處理日常工作,陸元方薦人如初。武則天問,你咋給機會不珍惜呢。陸元方說,孔子曰,舉爾所知。我就對我的親人朋友比較熟悉,知道他們有才,我對別人不瞭解啊。如果我舉薦了庸才,您可以治我的罪。武則天一調查,的確所舉得人,遂罷。

也就在這一年,30歲的賀知章考中了進士。他之所以能夠考中,便是好友陸景初在父親面前給他說了好話。賀知章初授國子四門博士,這是陸元方一手操作的。博士是學官,專門教授王孫子弟學問。按照大唐慣例,進士一般都要先下基層鍛鍊,擔任縣尉或者主簿,幹得好以後酌情提拔。比如陸景初考中進士,便從縣尉幹起。但是陸景初知道賀知章雖然學問高深,但是喜歡吹牛逼,不適合處理繁雜俗務,只適合教書育人,所以給他弄了個學官。

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年),陸景初成爲宰相。李旦高興地說,既然你能有你爸的建樹(陸元方在武周朝兩次擔任宰相),希望你也能有你爸的賢德(陸元方以賢德著稱。有一年賣洛陽的宅院,價錢都談好了,陸元方跟買家說,我這宅子哪兒都好,就是沒有出水的地方。買家聽說,就不買了。孩子們紛紛抱怨,陸元方說,如果你不告訴人家,這就是欺詐啊),於是賜名陸象先。陸象先當了宰相,又給賀知章弄了個太常博士。

太常博士和國子四門博士品級差不多,都歸太常寺管,但是工作內容不同。國子四門博士負責教授官員子弟學問,太常博士負責祭祀、治禮等業務。李淳風貞觀年間幹過太常博士,韓愈元和年間幹過國子四門博士。

開元十一年(723年),李隆基設立麗正書院,任命宰相張說爲修書使,編纂《六典》等書。《六典》意即六種治國之法,李隆基親筆手寫六條,作爲著書大綱,即:理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張說遂招納祕書監徐堅、太常博士賀知章、監察御史趙冬曦等文學之士入院。時年賀知章已經57歲了。也就是說,賀知章整整教了二十多年書,當了半輩子老師。

賀知章的一生是怎樣的?他的仕途之路如何? 第2張

教書是很苦的。清貧,寂寞,看不到希望。跟賀知章同時期有個老師,名叫薛令之,專門教太子李亨的,日子過得冷淡清寂,伙食很差還吃不飽。薛老師自我感覺很不好,於是發了幾句牢騷寫在牆上:朝日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上欄杆。飯澀匙難綰,羹稀箸多寬。只可謀朝夕,何由度歲寒(每天太陽升起來照在我空空如也的盤子裏,餓的我只有數院子裏的苜蓿一天天爬上欄杆。飯也不好吃,湯也咽不下。只能勉強餬口,不能長久發展)。

李隆基有一天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關心太子學業,看到此詩大怒,續了幾句:啄木嘴距長,鳳凰毛羽短。若嫌鬆桂寒,任逐桑榆暖(啄木鳥嘴尖毛長,鳳凰鳥嘴鈍毛短。要是嫌我這裏待遇不好,您老趕緊另謀高就,我廟小養不起大神)。薛老師一看,這個書教不成了,只好請病假,辭職回老家。唐肅宗(即太子)即位後,派人去請薛老師回來享幾天福,不想已經病逝。

陪太子讀書尚且如此,教其他學生可想而知。賀知章在廟堂中看不到希望,“忍看朋輩成新貴”,從小一起讀書學習的早就混成宰相了,自己還是個窮教書的,人與人的差距就這麼大,只好去江湖找知音,每天跟一幫市井之徒喝酒吹牛,杜甫說他“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騎馬就像乘船,整日晃晃悠悠,喝醉了摔倒在井裏,竟然睡着了。一起喝酒有個叫焦遂的,“飲酒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賀知章還給自己起了個外號,叫作“四明狂客”。四明就是他的老家四明山。

“狂”字出自《論語·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爲也。” 意思是說,一個人靠走正道不出成績,便只能走偏門,以狂狷之態引人注意。狂是放肆無忌,狷是退隱自高。孔老師不愧爲老師的鼻祖,可謂一語中的。狂者猶如喜歡搗亂的孩子,總希望用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老師注意。狷者猶如埋頭苦學的孩子,總希望考個好成績一鳴驚人。

賀知章教書期間,作《望人家桃李花》以明志:山源夜雨渡仙家,朝發東園桃李花。桃花紅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復南陌。南陌青樓十二重,春風桃李爲誰容。棄置千金輕不顧,踟躕五馬謝相逢。徒言南國容華晚,遂嘆西家飄落遠。的皪長奉明光殿,氛氳半入披香苑。苑中珍木元自奇,黃金作葉白銀枝。千年萬年不凋落,還將桃李更相宜。桃李從來露井傍,成蹊結影矜豔陽。莫道春花不可樹,會持仙實薦君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給國家培養了那麼多人才,君王爲啥還不提拔我啊。看我看我看看我。

賀知章的一生是怎樣的?他的仕途之路如何? 第3張

開元十二年(724年),賀知章時來運轉。

這一年,李隆基決定上泰山封禪,讓張說組個班子草擬封禪禮儀,對不合時宜的舊儀加以改正。張說組的班子便是麗正書院修書這幫人。賀知章是太常博士,搞祭祀是他的本行,所以好多具體禮儀都需要他來提供建議。由於天上有五方五帝(中央天帝黃帝,東方天帝青帝,南方天帝赤帝,西方天帝白帝,北方天帝黑帝),李隆基只想拜一個,就問賀知章咋整。賀知章說,天上只有一個老大,便是昊天上帝(即中央黃帝),至於其他四帝,都是昊天上帝的臣屬。雖然帝號相同,可是君臣異位。所以只有您上山祭拜昊天上帝就行,羣臣在山下祭拜其他四帝就可以了。

李隆基一聽大喜,老賀你算是說到我心坎上了,我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才問問你。

開元十三年(725年),李隆基將麗正書院改爲集賢殿書院,年近耳順(六十歲)的賀知章被任命爲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雙喜臨門。宰相源乾曜問同爲集賢院學士並且主持集賢院日常工作的張說,賀公一下弄了兩個官,足爲光寵,但是我想知道學士和侍郎哪個更好一點?張說道,侍郎是幹具體工作的,學士是傳先王之道的,各有千秋吧。

當年三月,賀知章春風得意,出外遊玩,見綠柳成蔭,遂興筆作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百年老樹,終於煥出新枝。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自蜀地入長安,住在一家旅館中,時任太子侍讀的賀知章久聞其名,遂猥自枉屈,去旅館看他。賀知章既驚歎於李白的氣場,又感慨於李白的詩文,說道,你就是被上天貶謫的神仙,遂“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金龜應該是金魚,是唐朝官員隨身佩帶的信物,相當於工作證。金龜只在武周時用過一段時間,後來就改成金魚了。五品以上高級官員的金魚上刻名字,五品以下官員不刻名字。《長安十二時辰》裏面,賀知章的朋友焦遂,就被殺了,把金魚搶走了。所以解金龜換酒並非真的用工作證換了酒,而是亮出工作證證明身份,跟店家賒了一頓酒。

賀知章去世後,李白寫詩回憶二人初次相見: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一見餘,呼餘爲“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爲樂。歿後對酒,悵然有懷,而作是詩: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物,翻爲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賀知章“晚節尤放誕,每醉必作文詞,行草相間,時及於怪逸,使醒而復書,未必爾也。”孔子說,人過了七十,便能“隨心所欲不逾矩”,說的就是賀知章。

賀知章的一生是怎樣的?他的仕途之路如何? 第4張

天寶三年(744年),85歲的賀知章生了一場大病,差點死掉,醒來後,便跟李隆基辭職,要回家。落葉歸根,遊子思故鄉。李隆基聽了黯然神傷,但沒有強留,攜太子及文武百官一起相送,還親自寫了送行詩: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祕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羣英悵別深。

李隆基問他還有什麼要求,他說,我有個兒子,還沒有起名字,您給起一個。李隆基說,人生於世,誠信第一,孚者,信也。你兒子就叫賀孚吧。賀知章高興地回家了。

當年深秋,落葉飄零,賀知章騎着瘦驢,帶着兒子,踏上了歸途。翌年初春,回到了闊別五十多年的家鄉,早已物是人非。賀知章半道遇見兩個小孩,打聽鄉中老屋所在,小孩指給了他,問道,老爺爺,您是從哪兒來的啊。

賀知章回到家中,隨手寫了一首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臨終,忽然想起一件事,跟兒子說,皇上原來在取笑我。我是吳人,孚字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爲我兒取名孚,豈不是叫你賀爪子嗎?

言畢,病逝。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