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有哪些與李昉相關的軼事典故?李昉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與李昉相關的軼事典故?李昉留下了哪些作品?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 ),字明遠(《直齋書錄解題》作明叔),深州饒陽人,北宋初年名相、文學家。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門蔭入仕,補任太廟齋郎、太子校書。後漢時期,進士及第,授祕書郎,累遷右拾遺、集賢殿修撰。後周世宗時期,出任集賢殿直學士、翰林學士。北宋建立後,擔任中書舍人、給事中、知衡州。宋太宗時,擔任參知政事、同平章事,主張與契丹修好,弭兵息民,以特進、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李昉去世,時年七十二,獲贈司徒,諡號“文正”。

李昉工詩,效法白居易詩風,爲“白體詩”代表人物之一。撰寫誥命共三十餘年,參與編寫《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太平廣記》,著有文集五十卷,如今已佚。

有哪些與李昉相關的軼事典故?李昉留下了哪些作品?

個人作品

李昉作詩沿襲中晚唐詩風餘韻,效法白居易詩風,追求淺近易曉,爲“白體詩”代表人物之一。他典誥命共三十餘年,曾參與編寫宋代四大類書中的三部(《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太平廣記》)。

李昉有文集五十卷 ,今已佚。《全宋文》輯有其文兩卷,《全宋詩》錄其有詩。《全唐詩》存詩1首,《全唐詩外編》補2首,《全唐詩續拾》補1首。

軼事典故

太平盛事

李昉隨宋太宗出征北漢時,太宗曾駐師常山,因常山是李昉的故鄉,太宗便賜他羊、酒,召羣臣與李昉宴飲盡歡,鄉中百姓及曾與他相交的人都參與此宴。宴會持續七天才結束,時人以此爲榮。

至道元年(995年)正月十五,太宗在乾元樓觀燈,召來李昉,命他坐在身邊,親自爲其斟酒賜食。太宗看見京師繁華,手指前面的街坊小巷及官府衙門,命近臣開拓爲通衢長廊,於是談論道:“後晉、後漢君臣昏暗,相互猜疑,枉屈陷害善良,當時百姓民不聊生,即使想準備宴席,哪裏顧得上呢?”李昉說:“後晉、後漢的事情,臣都經歷過,哪裏能與聖朝同日而語呢?像這樣天下清平,人民富康,都是陛下恭勤政事所致啊。”太宗說:“勤政憂民,是帝王常事。朕不是因爲繁華而高興,而是因爲百姓安居樂業而高興啊。”於是對侍臣們說:“李昉奉事朕,兩次進入中書省,從未做過傷人害物之事,應當如此享受,可以算作是善人君子啊。”

公正無偏

李昉喜歡結交賓客,北宋滅南唐後,南唐士人歸附朝廷的人多與李昉交遊。李昉向來厚待張洎而薄待張佖,李昉被罷相時,由張洎起草詔令,他在詔書中刻骨地攻擊詆譭李昉,而張佖每到初一、十五卻一定去拜訪李昉。有人對張佖說:“李公素來待你不好,你爲什麼還數次拜訪他呢?”張佖說:“我任廷尉時,李公剛剛執政,未曾有一事請託,這是我之所以敬重他的原因啊。”

有哪些與李昉相關的軼事典故?李昉留下了哪些作品? 第2張

李昉在中書省任職時,有人請求李昉選用自己,李昉雖然知道此人才能可取,但一定正色加以拒絕,之後再任用;如果此人才能不足,也一定和顏悅色地對待。李昉的子弟向他詢問原因,李昉說:“任用賢能之人,是皇上的事情;如果接受他的請求,是賣私人的恩惠,所以要堅拒他,使他感恩皇上。如果不加以任用,既讓他感到失望,又沒有好的言辭,這是結怨的做法啊。”

宋太祖時,宰相趙普被盧多遜排擠。盧多遜多次向太祖告發趙普的過錯,太祖向李昉詢問此事,李昉回答說:“臣的職責是草擬詔書,趙普的所作所爲,不是臣能知道的。”

不疑故友

李昉向來與盧多遜交好,對他從不懷疑。盧多遜數次向太宗誣告李昉,有人將此事告訴李昉,李昉不相信。等到李昉爲相時,與太宗談及盧多遜謀反案,李昉爲他多作解脫。太宗說:“盧多遜經常毀謗你一錢不值。”李昉纔開始相信,太宗因此越發看重李昉。

思勞成疾

李昉主管誥命三十餘年,因積勞思慮過度而患有心臟病,每隔數年便發作一次,每次發作後一定要過一年才痊癒。等到任宰相時,他愈是憂愁顧慮。

爲叔辯冤

後晉的侍中李崧,是李昉的族叔 ,時人稱李崧爲東李家、李昉爲西李家。後漢隱帝時,李崧被冤殺。至宋太宗時,李崧的兒子李璨從蘇州常熟縣令之職赴朝待調,李昉代他爲李崧辯冤,並且說:“周太祖已經替他昭雪贈官,追還他家的田宅,錄取李璨爲官。然而李璨年近五十歲,還任州縣之職,臣從前與他同難,難道只有臣應該蒙聖明君主之恩。如果陛下能一視同仁施恩於衰微的人,那過去的冤屈就得以伸張,而繼絕之恩將永遠光耀史冊啊。”太宗下令任命李璨爲著作佐郎,李璨後來官至右贊善大夫

有哪些與李昉相關的軼事典故?李昉留下了哪些作品? 第3張

三世同命

李昉致仕後,在陪同祭祀南郊時撲倒,因傷寒病去世;他的兒子李宗諤任玉清昭應宮副使時,從齋戒場所得病去世;李宗諤的兒子尚書右丞李昭述,在祫祭奏告景靈宮時突然發病去世。祖孫三代都死於祭祀之事。

至道九老會

李昉的居宅有園亭別墅之美,他曾召來很多朋友親戚在家裏宴飲歡樂。李昉致仕後,想仿照洛中九老舊事,當時吏部尚書宋琪七十九歲、右諫議大夫楊徽之七十五歲、郢州刺史魏丕七十六歲、太常少卿(已致仕)李運八十歲、水部郎中朱昂七十一歲、廬州節度副使武允成七十九歲、太子中允(已致仕)張好問年八十五歲、吳地的僧人贊寧七十八歲,衆人商議準備集會,因遇到王小波、李順在成都起義而中止。

千葉牡丹

淳化年間,李昉家中牡丹花開,“一歲中有千葉者五苞”,格外繁盛豔麗,李昉於是置辦酒席,宴請賓客,作樂賞花。這年過後,第二年內,長幼“凡五喪”。文學家楊億認爲:大概是地物反常的一種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