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祁鎮御駕親征北伐時,孫太后爲何沒有阻止?

朱祁鎮御駕親征北伐時,孫太后爲何沒有阻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太后是孝恭章皇后孫氏,她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下面和本站小編一起走進了解。

太皇太后張氏在世的時候,明英宗朱祁鎮一直比較聽話,朝政也很清明。但是張太皇太后去世以後,太后孫氏執掌朝政。那時候,朱祁鎮便開始亂政,不但寵信太監王振,而且在御駕親征北伐中,還輕率冒進,最終在土木堡之變中,全軍覆沒,連自己也做了瓦剌的俘虜。那麼,朱祁鎮在胡來的時候,孫太后爲什麼不阻止他呢?

朱祁鎮御駕親征北伐時,孫太后爲何沒有阻止?

如果孫太后是個昏庸無能的太后倒也罷了。但事實上,孫太后雖然在能力上比不上張太皇太后,但她其實也算是一個賢明的太后。尤其是在土木堡之變發生後,她積極支持于謙,立朱祁鈺爲帝,組織力量,對抗瓦剌的侵略。別的不說,就這一點,便十分難能可貴,以讓她躋身於歷史上賢明的太后之列。

爲什麼這一點十分難能可貴的?

因爲朱祁鎮是孫太后的兒子,而朱祁鈺並不是。自己的兒子被敵人抓去,俘虜了,照一般的情況來說,孫太后肯定會在朝廷中又哭又鬧,要求大家無論如何要滿足瓦剌的要求,只求把自己的兒子贖回來。但是她並沒有這樣做,反而同意立別人的兒子朱祁鈺爲皇帝。這也意味着,朱祁鎮在瓦剌手裏將失去價值。失去價值以後,他隨時隨地都將有被殺的危險。

而且,孫太后就算不顧兒子的生死,同意另立一個君王,她也應該立孫子朱見深爲君王,畢竟那是自己的親孫子啊。

但是孫太后都沒有這樣做,她所有的做法,都是爲了江山社稷,從國家的大局出發,因而認可於謙等人的做法。就“大公無私”這一點,歷史上很難有太后能夠做到。

那麼,孫太后既然也算是賢明的太后,她爲什麼沒有阻止朱祁鎮胡來呢?

我認爲,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朱祁鎮已經長大。

朱祁鎮御駕親征北伐時,孫太后爲何沒有阻止? 第2張

張太皇太后去世的時候,朱祁鎮已經差不多16歲了。這個年紀,正是古代皇帝親政的年紀。也就是說,之前之所以由他的奶奶張太皇太后做主,是因爲他還小,現在他已經長大了,凡事也都是他自己做主,不太可能聽太后的話了。

孫太后能說得上話的時候,恰好遇上朱祁鎮也長大親政,因此,在朝廷大事上,她就算賢明,又有多少把控能力呢?如果再行把控,那麼她將成爲呂后、慈禧一類的人物,朝中大臣和天下百姓都是不會允許的了。

所以,此後朱祁鎮要做什麼事情,孫太后也只能任由他來做。

其二,朝中賢臣大片凋敝。

張太皇太后掌權的時候,之所以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是因爲朝中有張輔、楊士奇、楊榮、楊溥、胡濙等賢臣輔佐。尤其是楊士奇、楊榮、楊溥“三楊”,其賢能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

當然了他們之所以賢能,也是因爲明仁宗、明宣宗兩代皇帝比較清醒開明,同時有張太皇太后做出了道德的表率,這些皇帝、太后及大臣們相互激發促進,因此才形成了“仁宣之治”的良好局面。

到朱祁鎮發動北伐戰爭的時候,“三楊”都已經先後去世,只剩下張輔和胡濙。不過他們已經年邁,說的話,朱祁鎮也不聽了。後來,張輔還只能隨朱祁鎮北伐,最終以75歲高齡,死在土木堡。

總之,“三楊”這樣的朝中重臣的去世,讓朱祁鎮失去了約束。孫太后就算能說上話,但是沒有人附和她,她的話朱祁鎮也是不會聽的。同時,太監王振也在那時候發揮了作用。此消彼長,朱祁鎮的思維自然就亂了。

如果說孫太后有一點沒做對,就是她應該像當年張太皇太后那樣,繼續約束王振。她沒有約束,讓王振亂來,才造成了悲劇。

朱祁鎮御駕親征北伐時,孫太后爲何沒有阻止? 第3張

三、北伐失敗孫太后鞭長莫及。

嚴格地說,朱祁鎮御駕親征和瓦剌作戰,其實並沒有錯。錯的是準備不充分,沒有進行充分的偵查調查、物資供應及戰術安排。尤其是在作戰過程中,輕敵冒進,並且在行軍線路選擇上,荒唐糊塗,因而纔會最終失敗。

從明朝當時的實力來看,只要有一個好一點的指揮者,只要戰術安排得當,要想打敗瓦剌,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作爲太后,孫太后能起的作用,只是覺得這件事該不該做,是不是應該做好準備。她就算再賢明,也只能對朱祁鎮做這一番叮囑。至於在戰爭過程中,仗應該怎麼打,一來她鞭長莫及,二來她自己也不懂。因此,她根本就無法左右戰爭,也無法提醒朱祁鎮。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