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萬象 > 歷史劇 > 《大明風華》朱祁鎮爲什麼要御駕親征?王振是個什麼樣的人?

《大明風華》朱祁鎮爲什麼要御駕親征?王振是個什麼樣的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大明風華》朱祁鎮爲什麼要御駕親征?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朱祁鎮在很多人眼裏就是一個熊孩子,而且的確從朱祁鎮開始,明朝就逐漸開始走下坡路了,《大明風華》裏的朱祁鎮,寵信身邊的太監,導致了宦官干政,而自己又堅決要去親征瓦剌,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朱祁鎮的這次親征,就是土木堡之變的開端,他成了瓦剌的俘虜,這纔有了朱祁鈺上位的機會。那麼朱祁鎮爲什麼一定要親征,他是不瞭解這其中的艱險嗎?

《大明風華》朱祁鎮爲什麼要御駕親征?王振是個什麼樣的人?

1.朱祁鎮當皇帝並不靠譜

張藝興上線,讓人眼前一亮,雖是皇帝但卻沒有皇帝的樣子,朱祁鎮像個猴子似的在宮中上躥下跳,咋咋呼呼,與老爹相比相差甚遠,在宮中沒有任何規矩可言,在朝堂之上輕視敵國,甚至還與孫若微頂嘴,大吼大叫,真是名副其實的咆哮帝。

面對朱祁鎮的咆哮,孫若微當然非常生氣,她自從成爲皇妃之後,不計前嫌,爲了朱家鞠躬盡瘁,面對先帝的囑託殫精竭力,目的就是爲了把兒子撫養成才,成爲一代聖君。但朱祁鎮讓她十分失望,少年時不懂世事情有可原,但長大後依然胡作非爲,孫若微只能對她嚴厲訓斥。

孫若微爲什麼要怒斥朱祁鎮呢?三點理由讓她忍無可忍,如果不對他加以教育,皇帝就與昏君無異。

首先,輕視敵國,藐視朝野。皇帝年少,登基之後朝中大事主要由太后孫若微帶領大臣處理,朱祁鎮對朝中之事很少觸及,對處理政事毫無經驗可言。即便如此,他仍然自以爲是,強行出頭,輕視敵國。

瓦剌入侵,朱祁鎮痛斥瓦剌只是小邦,彈丸之地,不值一提,侵犯大明,更是讓他忍無可忍,想要御駕親征討伐瓦剌。而朝中阿諛奉承之人爲了討好皇帝,紛紛贊同他的看法,同意出兵,朱祁鎮不聽忠臣之言,一意孤行。要知道瓦剌雖是小邦,但太宗皇帝也要小心面對,他如此輕視敵國,藐視朝中大臣,非明君所爲,必然遭到孫若微的訓斥。

《大明風華》朱祁鎮爲什麼要御駕親征?王振是個什麼樣的人? 第2張

其次,寵幸宦官,養虎爲患。朱祁鎮登基之後,對宮中的太監王振非常信任,卻朝中大臣和孫若微卻是置若罔聞,毫不在意。祖宗遺訓早已道明不能重用宦官,但他卻背道而馳,不僅重用宦官,還放任宦官在宮中胡作非爲,肆無忌憚擾亂朝廷,甚至宦官收養義子他也不聞不問,聽之任之。重用宦官是歷朝歷代的大忌,皇帝親政後,孫若微雖然無權干涉朝政,但從母親的角度上講,她不能眼看着兒子成爲一代昏君,她只能不顧自己的身份,對皇帝加以斥責。

第三,碌碌無爲,昏庸度日。朱祁鎮登基之後,並沒有繼承先帝的遺志專心整政,沒有親政前他埋怨自己沒有實權,不能決斷朝中大事,只是個兒皇帝。親政之後他又寵幸宦官,整日帶着宦官到處玩樂,荒廢了朝中大事,不聽忠臣之言,完全沒有皇帝的樣子。看到如此昏庸的兒子,孫若微怎麼不開罵呢?

孫若微身爲太后,在皇帝不能理政前她有必要教育皇帝;作爲母親,她恨鐵不成鋼,看着兒子荒廢自己,於心不忍,對她加以訓斥也是爲了能讓他將來有所作爲,但“咆哮帝”朱祁鎮到底有沒有理解“虎媽”孫若微的良苦用心呢?

《大明風華》朱祁鎮爲什麼要御駕親征?王振是個什麼樣的人? 第3張

2.朱祁鎮爲何親征

王振(?-1449年),蔚州(今河北蔚縣)人。明朝初年宦官。

本爲落第秀才,略通經書,後爲教官,中舉人,傳聞又自閹入宮。他善察人意,受明宣宗喜愛,被授爲東宮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鎮(明英宗)被稱爲王伴伴。宣德十年(1435年),英宗即位,升王振爲司禮監掌印太監。他以防備大臣罔上爲由,勸英宗以重典治國,但因英宗祖母張太皇太后及閣臣“三楊”等齊心輔政,故而不能干預政事。正統七年(1442年),張太皇太后死,“三楊”亦相繼老死,王振於是勾結內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東造豪華府第,大興土木,專權八年,被英宗稱爲先生。公卿大臣稱之爲翁父,爭相攀附。

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舉入侵,王振力勸英宗親征。途中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誤行程,行至土木堡時被瓦剌兵追至,全軍覆沒,英宗被俘,王振也被殺死。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後,下詔爲王振正名,並以香木爲王振雕像,祭葬招魂。在京師智化寺北院建旌忠祠,以祭祀亡靈。

1449年,朱祁鎮在大太監王振的慫恿下,也想學他的太爺爺朱棣那樣北伐,御駕親征。只不過朱棣那時候打的是瓦剌的對手韃靼,而這次朱祁鎮要打的是瓦刺。

《大明風華》朱祁鎮爲什麼要御駕親征?王振是個什麼樣的人? 第4張

瓦剌和韃靼是蒙古分裂後的兩個部落。後來,不地道的瓦剌依靠明朝的實力打擊韃靼,令韃靼一蹶不振之後,又不斷地來騷擾明朝邊境。

當時,二十歲出頭的毛頭小子朱祁鎮爲何御駕親征呢?歷史漫談君覺得原因如下:

一、朱祁鎮太小看瓦剌了,覺得他們是毛賊,不足懼,打他們就像是大人打小孩子一般容易,所以,不把瓦剌放在心上,不懼怕。他覺得自己五十萬大軍,瓦剌才區區兩三萬人,打他們不就像是毛毛雨,小菜一碟嗎。

二、朱祁鎮想一展雄風,讓大家看看她朱祁鎮也不是吃素的,能力很強,讓文武大臣都對他刮目相看。

三、被朱祁鎮一直當作心腹的大太監王振的慫恿。即使是于謙等一幫忠臣極力反對,也擋不住被洗了腦的朱祁鎮向瓦剌進發。

四、朱祁鎮考慮事情單純,沒有想到會失敗。否則,他也不會帶上一些文臣去一睹自己的風采,害得他們因此送了性命。

《大明風華》朱祁鎮爲什麼要御駕親征?王振是個什麼樣的人? 第5張

3.朱祁鎮被俘虜

土木之變亦稱土木堡之變、土木之禍,指發生於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兵敗並且被俘的事變。

瓦剌即漠西蒙古,也稱衛拉特蒙古。土木堡是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的一個城堡,坐落於居庸關至大同長城一線的內側,是長城防禦系統組成部分。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屢次入侵明朝邊境,明英宗親率二十萬精銳大軍出征,計劃從大同北上,與瓦剌在明朝邊境決戰。明軍剛到達大同就接獲太監郭敬的密報,得知瓦剌已做好準備,明軍立即從大同班師東返,計劃從居庸關回京。途中遭遇瓦剌多次襲擊,大同、宣府接連失守,吳克忠與朱勇率領的兩部大軍共五六萬人,在鷂兒嶺慘敗全軍覆沒。餘下部隊移師於土木堡被瓦剌襲擊,明軍戰敗投降,傷亡過半,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大臣戰死。

當時京師二十萬精銳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萬。于謙力排衆議請郕王調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各府的運糧軍馳援,人心漸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開門,于謙等大臣私立郕王爲帝,並親自守城拒絕也先送英宗回京。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