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同是御駕親征,朱棣和朱祁鎮的差別有多大?

同是御駕親征,朱棣和朱祁鎮的差別有多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成祖朱棣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馬上天子”,他在軍事方面的成就非常突出,除了人所共知的“靖難之役”外,五次親征漠北打擊蒙古各部勢力也給後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明史》中稱之爲“六師屢出,漠北塵清”。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同是御駕親征,朱棣和朱祁鎮的差別有多大?

在朱棣去世二十多年後,又有一位明朝皇帝打算效仿當年永樂大帝橫掃漠北的雄風,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鎮。正統十四年(1449年)8月,朱祁鎮帶着20萬大軍(一說50萬)御駕親征。然而這支宣稱彙集了大明朝舉國精銳的王者之師卻在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遭蒙古瓦剌部的突襲,20萬精銳折損過半,所有隨軍出征的明朝高級將領和朝臣都在當場被殺,朱祁鎮本人也成了瓦剌人的俘虜。歷史上將這一明朝最大的軍事慘敗事件稱爲“土木之變”。那麼問題來了,同是御駕親征,朱棣當年能橫掃蒙古,朱祁鎮爲什麼還在關內就被吊打呢?

大部分對這段歷史有所瞭解的人都將“土木之變”慘敗的原因歸結到皇帝朱祁鎮和大太監王振身上,認爲正是這兩人胡亂指揮才導致了全軍潰敗。然而夜讀史書認爲,從當時的客觀情況來看,明軍慘敗是註定的結果,雖然朱祁鎮、王振胡亂指揮導致局勢全面惡化,但即便他們在指揮上沒有出錯,此戰想要翻盤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因爲明朝還是那個明朝,明軍卻再也不是當年的明軍了。

朱棣在位時期,明軍的規模維持在250萬左右。但到了朱祁鎮在位時期,軍隊人數已只有當年的一半。雖然125萬人的軍隊也是非常驚人的數量,可是明朝幅員遼闊,邊界線很長,一百多萬人的軍隊分散到全國各地,那就所剩不多了。

如果僅僅是軍隊人數減少,那麼問題倒不是很大,畢竟一百多萬人的常備軍在當時整個世界範圍內都是首屈一指。可關鍵問題出在明軍兵員素質下降到了不忍直視的程度。明朝軍隊實施的是兵農合一的衛所制度,每個衛所中的士兵都分成兩撥人,一部分專門負責作戰,一部分專門負責屯田。明太祖朱元璋曾不無得意地說道:“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同是御駕親征,朱棣和朱祁鎮的差別有多大? 第2張

然而隨着國家承平日久,軍隊又不想養閒人,於是原來負責作戰的士兵也都被分配去種地了。到了朱祁鎮在位前期,明朝的軍屯制度已徹底變質。軍官一方面報稱軍糧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又將大量軍屯種出的糧食裝入私人腰包拿出去售賣,士兵則淪爲免費的勞工。

此外,在明軍中服役並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情。除了那些被迫參軍的軍戶子弟外,明軍中還充斥着大量因犯罪被判罰參軍的人員。這些人打心眼裏對統治階層充滿敵意,想指望他們來保家衛國顯然不太現實。

艱苦的生活,軍官的盤剝讓普通明軍士兵苦不堪言,以至於徹底喪失了戰鬥意志。只要一有機會,他們就會選擇逃離軍隊。正統年間明軍之所以比永樂年間減少了一半,並非朝廷精兵簡政,而是大量士兵逃亡造成的。

雖然逃兵的現象日趨嚴重,但明朝軍官們卻樂見其成。因爲士兵逃走後,他們在兵部花名冊上的名字仍在,朝廷還得照樣發放糧餉。而這些逃兵的糧餉自然就被軍官們給笑納了。

因此,“土木之變”的慘敗雖然明英宗朱祁鎮和太監王振都難辭其咎,但明軍本身實力不濟纔是導致徹底崩盤的主要原因。一羣羊永遠打不過幾只狼,朱祁鎮所率的明軍雖號稱精銳,但在戰場上一觸即潰,連羊都不如,他們又怎麼抵擋得住瓦剌軍隊如狼似虎的進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