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孔明力挽狂瀾也難改蜀國必亡的結局

孔明力挽狂瀾也難改蜀國必亡的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子美一生懷着“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奔波於各個豪門之間,朝扣暮隨的屈辱與辛酸,最終換來的卻是一場空。因此,當這位傑出的詩人面對武侯祠中肅穆莊嚴的諸葛亮的塑像時,遙想起同時文人的諸葛亮在歷史上留下的赫赫功名時,心中感慨萬千,不能自己,遂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孔明力挽狂瀾也難改蜀國必亡的結局

網絡配圖

諸葛亮是歷代文人墨客夢想中的最高典範,面對他天下又有幾人不感到敬仰乃至無地自容的呢。公元227年,諸葛亮在第一次出兵伐魏的前夕,向後主劉禪上了一道奏章,這就是千載無能伯仲間的《出師表》,在這道奏章中,諸葛亮回憶了年輕時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理想,“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因爲劉備對他有知遇之恩,對他求賢若渴,因此,諸葛亮被感動了。他改變了原來的人生規劃,遂許先帝以驅馳。

劉備千年來以其識才大度頗爲後世所稱頌,許多讀書人讀到白帝城託孤的時候更爲劉備的不凡氣度所震撼,誠則大謬也哉!“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立爲成都之主。”是時,孔明泣拜於地曰安敢不接股肱之力,盡忠賢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口頭流血。此一計可謂將諸葛亮便真正賣身於劉氏集團,以其智,輔其(劉禪,乳名阿斗)愚,以其才,輔其拙。相信劉備在黃泉路上也可以不必爲他扶不起的阿斗擔心了。後世之人毫不吝惜口水,置個人形象於不顧破口大罵曹操,無非是其對三國的瞭解多源自《三國演義》,在此書中,極力吹捧了作秀嫌疑犯劉備,把一代梟雄曹操猜到了腳下,以至後世的戲臺上曹操都是以一張白臉的奸臣形象出場。阿瞞嗚呼!

孔明力挽狂瀾也難改蜀國必亡的結局 第2張

網絡配圖

蜀雖最終在阿斗手中爲魏所滅,但蜀的滅亡並不完全亡在阿斗一人手中,很大責任應該歸咎在他爹和他亞父身上。

  關公麥城敗亡,劉備意氣用事,不聽諸葛亮極力勸告,集合全國力量,連營七百里伐東吳。這個賭徒最後失敗,把本錢折掉了大半。諸葛亮也曉得終難成大事,之所以仍然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實則是爲了在情分上報答劉備而已。三國時天下蜀之最疲弊也,諸葛亮不顧本國經濟實力仍然出兵伐魏,只能造成蜀國更加疲弊,加速了蜀國的滅亡!但諸葛亮有他的理由,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孔明力挽狂瀾也難改蜀國必亡的結局 第3張

網絡配圖

回頭看諸葛亮當初,可以說是進了一家業績相當差勁,而且缺乏發展後勁兒的公司,因爲曹老闆和孫老闆沒有虛僞的作秀,沒有親自跑到諸葛亮的茅廬兒中,而放棄這兩家上市公司,選擇了爲還未扎穩腳且在風雨飄搖中的劉氏集團打工。諸葛亮雖一生南征北戰,事必親躬,最終也只落得五丈原一夕秋風與世長辭。倘若當初諸葛亮不爲愚忠所囿,擇賢主而盡其能,甚或自立爲成都之主,三分天下究竟歸誰人之手,亦未可知也!但是歷史不容我們假設與猜想。

當諸葛亮先生的情分報答已盡的時候,劉氏集團如同被抽去了脊樑骨,朝不保夕,苟延殘喘,只有等待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