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半部論語治天下”說的是誰?“半部論語治天下”是真的嗎?

“半部論語治天下”說的是誰?“半部論語治天下”是真的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真的嗎?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論語》這本書,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爲主,敘事體爲輔,較爲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其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在中國,“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廣爲流傳,一度成爲了標榜儒學經典《論語》重要性的讚歌。相傳,這句話出自宋朝宰相趙普之口,且在《辭源》、《辭海》中,均認同了這種說法。隨着近年來“國學熱”席捲中國,“半部論語治天下”被不少人引入文章,然而,這句話真的是趙普說的嗎?

“半部論語治天下”說的是誰?“半部論語治天下”是真的嗎?

趙普早年便跟隨趙匡胤,曾參與了“黃袍加身”及後來的一系列政變,深得太祖、太宗兩兄弟信任。太祖一朝,趙普出任宰相十年,他提出許多有創見性的舉措,有效地鞏固了趙匡胤的集權統治。趙普向趙匡胤建議,逐步削弱地方將領的軍權、財權,並定期從地方軍隊選拔精兵,調到中央擔任禁軍。

並且,趙普還制訂了“更戊法”,頻繁變動軍隊的駐地,讓將領與兵卒彼此陌生。甚至,連“杯酒釋兵權”這一殺招,也是趙普出的主意。可以說,趙普的一系列建議,讓趙匡胤成功地削弱了藩鎮武力,坐穩了龍椅。

雖然,史料中稱趙普“少習吏事、寡學術”,沒有多少真材實料,但是,太祖經常會稱他爲“書生”,趙普本人也常以“書生”自居。

話說,在趙匡胤滅蜀後,從蜀王宮中發現了一面乾德四年制造的鏡子,趙匡胤疑惑不解,便問左右何故如此,當時趙匡胤身邊的人無法解答,只能找來大學士竇儀。竇儀知識淵博,告知趙匡胤,早年蜀王曾使用過乾德的年號,所以,蜀王宮的鏡子上纔會出現乾德的字樣。

趙匡胤對這件事頗爲感慨,感嘆道:“一定要讓讀書人來當宰相啊。”

從時間上來推算,當時趙普在朝廷擔任宰相。顯然,趙匡胤雖一口一個“書生”稱呼趙普,但他打心眼裏沒把趙普當成讀書人,否則,也不會說出這番話。

到了太祖晚年,趙普因多次挑撥趙匡胤、趙光義之間的關係,又涉嫌倒賣漁利、縱容屬下的行爲,遭到趙匡胤的罷免,被調離京城。太宗時期,趙普又先後兩次被調回京城,官拜宰相。二度拜相,趙普幫助趙光義除掉了一衆政敵,營造冤獄,迫害了不少大臣。

“半部論語治天下”說的是誰?“半部論語治天下”是真的嗎? 第2張

朱熹在編撰《五朝名臣言行錄》時,將趙普排在了第一位。李燾在《續資治通鑑長編》中,也詳細記載了趙普其人的生平往事。不過,這兩本著作中,並未提到趙普讀論語或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話。

結合其他史料進行考證,目前可知最早出現“趙普與《論語》”的史料爲南宋人龔昱於1178年編撰的《樂庵語錄》。這本著作的附錄提到,作者的老師李衡曾對弟子講述了一段趙匡胤與趙普之間的君臣對話:趙匡胤打算將趙普封爲宰相,可他卻有些拿捏不定,於是,便召見了趙普。

趙普對趙匡胤說:“臣讀的書很少,但我讀過一部《論語》,幫助陛下平定江山,只用了半部,至於另外半部,可以用來輔佐陛下。”趙匡胤點了點頭,將趙普任命爲宰相。由此可見,趙普言下之意,是一部論語能夠定江山、致太平,而不是以半部治天下。

顯然,後人只截取了半段,並將其略成諺語“半部論語治天下”。從表面上看,這句話與趙普的原意並無區別,但卻不是趙普的原話。

“半部論語治天下”說的是誰?“半部論語治天下”是真的嗎? 第3張

趙匡胤、趙光義兩兄弟雖出身行伍,但是,他們與胸無點墨的草莽有本質上的區別。宋朝開國時沿用了唐朝的科舉制度,科舉的內容涵蓋了史書、律法、儒學及例律等,趙匡胤曾親自爲科舉命題,開科取士,由此可見,趙匡胤絕不是一些朋友想象的目不識丁的文盲皇帝。

趙匡胤非但不是文盲,他還非常喜歡讀書,趙匡胤從民間蒐集散亡書籍,豐富了宋宮藏書。趙匡胤還曾提出過“欲武臣盡令讀書”的倡議,並勸說趙普多讀書。以儒學知識的積累及治國理論這兩方面來看,被戲稱爲“書生”的趙普,其水平估計遠遜於趙匡胤。

通過史料我們能看出,趙普爲趙匡胤提出的創見是些法家馭臣那一套,並不符合傳統的儒學觀念。

史載,趙匡胤“性喜讀書”,趙匡胤曾在早朝時分發給朝廷百官一人一本《九經》,讓他們誦讀。後來,趙匡胤還刻印了不少佛經,自建國到太平興國八年,趙匡胤總共刻印了五千多卷佛經。趙匡胤對佛教有比較濃厚的興趣,經常研究佛學理論。有一次,趙匡胤還曾對趙普說:“方外之說亦有可觀。”讓趙普也讀些佛經。由此可見,趙匡胤不論從文學素養還是言談上,都是非常有水平的。

試想,面對這樣儒雅的讀書皇帝,趙普怎會膽大包天地說出那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狂言?

“半部論語治天下”說的是誰?“半部論語治天下”是真的嗎? 第4張

趙匡胤與趙普的關係放到現在來看就是“發小”,兩人自幼相識,在亂世中摸爬滾打幾十年,等到趙匡胤想要提拔老朋友爲宰相時,趙普已年過五旬。兩人從小玩到大,對對方的脾氣秉性應該瞭若指掌。《樂庵語錄》中出現的那句“臣實不知書,但能讀《論語》”,並不符合趙普與趙匡胤對話的口吻。

《宋史》記載,雍熙三年,趙普呈遞了一份奏章:“臣載披典籍,頗識前言,竊見漢武時主父偃、徐樂、嚴安所上書及唐相姚元崇獻明皇十事”,在這份奏章中趙普還引用了《漢書》中的典故。從這裏我們能看出,此時趙普的知識面已經非常廣了,至少他已經讀過了《漢書》及一些唐史。

趙光義爲趙普撰寫的《神道碑》中稱:“及至晚歲,酷愛讀書,經史百家常存几案,強記默識,經目諳心,碩學老儒,宛有不及”。趙普年輕時肚子裏的墨水的確少得可憐,很少讀書,不過經幾十年的學習與進步,到了晚年趙普已經深諳經史,在某些領域的學問甚至超過了當時的老儒。很明顯,晚年的趙普不再是“吳下阿蒙”。《神道碑》中的記載應該屬實,是趙光義對趙普的真實評價。

說到這,筆者完全可以確定,“半部論語治天下”絕不是趙普說的,他也沒有提出過類似的理論。

“半部論語治天下”說的是誰?“半部論語治天下”是真的嗎? 第5張

然而,更讓人好奇的是,究竟是誰要捏造“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他爲什麼要將這一荒誕不經的歪理扣在趙普頭上?而這一離譜的謊言又爲什麼能流傳千年,時至今日仍爲人津津樂道呢?

在元人修撰的《宋史》以及《東都事略》中,都有這樣的說法。趙普每天下班回家,都要“闔戶”,也就是把房門緊鎖,然後,“啓篋取書”,從箱子裏取出一本書埋頭苦讀。由於,趙普讀書時從不示人,所以,誰都不知道他在讀什麼。直到趙普過世,趙家人打開被他視若珍寶的箱子,裏面放着二十篇《論語》。

我們知道,北宋開封府文風開放,《論語》又不可能是什麼禁書,爲什麼要關起門來讀呢?簡直讓人難以置信。筆者推敲,所謂“啓篋取書”也是一句徹頭徹尾的謊言。趙普都已將房門緊鎖,外人怎會知道他在屋子裏是翻跟頭打滾還是倒頭大睡?憑什麼確定屋子裏的趙普“啓篋取書”呢?

通過前文中我們提到的《神道碑》等記載可知,趙普書房中應該存書頗豐,有朝廷發放的《九經》,皇帝推薦的佛經,前朝的史書子書等等,趙光義說他“經史百家常存几案”所言非虛。就算趙普過世後,趙家人從他的遺物中整理出二十篇《論語》,也不能證明趙普每天閉門讀書讀的就是《論語》。

“半部論語治天下”說的是誰?“半部論語治天下”是真的嗎? 第6張

那麼,爲什麼《宋史》與《東都事略》非要畫蛇添足,將這個經不起推敲的謊言收錄其中呢?難道北宋也像某些“焚書坑儒”的朝代一樣,《論語》不能與“經史百家”並存,只能放進箱子裏?趙普讀書爲什麼要關起大門,不願讓人知道自己讀書的內容呢?

杜甫的一句詩,爲我們揭開了奧祕:“小兒學問只《論語》,大兒結束隨商賈。”原來,在古人眼中《論語》只是一部啓蒙書。當時,趙普已官拜宰相,若再讀《論語》,難免會讓人笑掉大牙,於是,他只能躲在房間中偷偷看書。

不過,“啓篋取書”之說仍是一種誇張的修辭,想來趙普不會做出這種此地無人三百兩的蠢事。《宋史》是何人編撰的?元人。元明以來,《論語》關乎仕途,其地位扶搖直上,逐漸擺脫了啓蒙教材的身份,變得“高大上”起來。所以,元、明、清三朝人屢次引用“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掌故,藉此自擡身價,也就能夠理解了。

元明清士子的身價的確擡高了,可憐趙普卻成了只讀論語的庸人。

“半部論語治天下”說的是誰?“半部論語治天下”是真的嗎? 第7張

在文化史的變遷中,《論語》的地位水漲船高,趙普反而深受其害。一個晚年精通經史的宰相,竟被後世的文人描述成每天抱着一本啓蒙書不放的無知者,着實有些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