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朝分封纔有後面的七王之亂 朱元璋爲何沒有吸取教訓

漢朝分封纔有後面的七王之亂 朱元璋爲何沒有吸取教訓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朱元璋分封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朱元璋爲何沒吸取漢朝七國之亂的教訓,仍然封自己的兒子爲王?

我們瞭解,在每個朝代建立時都會參照前朝的制度做出相應的改善,以避免出現相同的錯誤。漢朝時採用了分封制,後來發生了七王之亂。

那爲何在明代時朱元璋依舊採用這樣的制度,將自己的所有兒子分封爲王呢?爲何朱元璋不吸取歷史經驗教訓,堅持選擇這樣的制度呢?

漢朝分封纔有後面的七王之亂 朱元璋爲何沒有吸取教訓

對於分封制的態度,歷史上一直存在着比較矛盾的狀態,開國皇帝即希望通過分封來保證自己皇家血統的延續,又擔心分封的子孫們發生叛亂。

但在明代建國時,朱元璋還是採用了分封制,當然明代的分封制相比於前朝還是有所改進,更準確一點講應該叫分藩制。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爲何明代採用分藩制度。

一、出於國土防禦的需求

明代採取分藩是在定都南京之後纔有的措施,而在建都之初,朱元璋其實也是考慮再三。像北方的一些歷代古都由於在元末的頻繁戰亂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經濟生活已不再像以前那樣,加之若是建都北方的話首先糧食供應就是一個大問題。

而當時全國的經濟中心基本上都轉移到了東南地區。像江浙一帶更是全國著名的糧倉,還有全國的紡織業中心和製鹽中心都在南方,況且朱元璋在南方已經有了比較穩固的根基,因此最終將都城選擇在了南京。

漢朝分封纔有後面的七王之亂 朱元璋爲何沒有吸取教訓 第2張

但是定都南京雖然解決了國家在經濟方面的問題,但是在國家的軍事戰略佈局方面卻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當時元代的殘餘勢力對於失去中原並不死心,在明代的北方邊境處聚集了大量的大軍,以圖隨時反撲,恢復他們在中原的原有勢力。

面對氣勢洶洶的元代殘餘勢力,對於新生的明代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可以說是關係到明代的生死存亡。

爲此,爲了加強北方的防禦,遏制元代勢力的南下,如何加強北方的防禦就對明代來說是頭等大事了,而派什麼人去解決這一問題,朱元璋的答案便是上陣父子兵,還是要靠自己的兒子們才最可靠。

二、出於鞏固江山的需要

在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後,他遇到的第一個大問題便是如何安定天下,穩定民心。在當時,那些從元代和投降的起義部隊中加入明代的貴族心還沒有完全放在明代身上,而那些明代的開國元勳們和他們的家眷也憑藉自己的功勞,驕奢之心大盛。

漢朝分封纔有後面的七王之亂 朱元璋爲何沒有吸取教訓 第3張

爲了告誡身邊的這些功績和官吏管好自己和家屬,朱元璋曾經在洪武九年規定了鐵榜九條,以此希望那些功績們能夠收斂一下,不要仗勢欺人,不要強佔別人田產,不要強佔山場和湖泊、奴役官軍等。

而當時僅僅離開國才五年的時間,可見當時的功績及其家眷們已經到了多麼驕橫跋扈的地步。當時以胡惟庸和藍玉爲代表的一些功績們,要麼擅自專權撓政,要麼進退臼恣,隨意強佔民田,這讓窮苦出生的朱元璋完全不能忍受。

而當時的元代遺老和一些張士誠的舊部,隨時都可能反水,這讓急於用人的朱元璋最終選擇了自己的兒子們,至少這些人是他最放心的。

三、避免地方割據的歷史教訓

歷史上,不管是唐代還是宋代,宗室的勢力都非常微弱,這使得在國家出現危難之時,地方的割據叛亂對於中央朝廷的統治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

就像唐代的安史之亂直接導致了大唐的衰弱,而在元代末期也出現了大量的地方割據勢力。在這樣的歷史教訓之下,朱元璋總結了前朝的經驗教訓,覺得非常有必要派遣藩王們去守護地方,這樣可有效避免地方割據勢力的出現。

漢朝分封纔有後面的七王之亂 朱元璋爲何沒有吸取教訓 第4張

基於上面的三個原因,對於朱元璋來說,設立藩王制度完全是利大於弊。對於藩王之間的爭鬥,朱元璋也並非沒有完全想到,但是他覺得既然都是自己的兒子,當然希望他們相親相愛是最好的結局。

但就是兒子們之後產生了紛爭,那也至少可以保證他朱家的江山不會花落別家。要了解朱元璋有二十多個成年皇子,若是不施行藩王制的話,這些兒子都留在京城,勢必就會和大臣們勾結到一起,形成許多的利益團體,這對於儲君也是一大威脅。

若是朱元璋一旦病弱,勢必會無法控制這麼多的皇子。爲此,把這些兒子打發出去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被派出去的皇子們還能爲大明領兵打仗,確保邊疆地區的安寧,還能避免兵權被外人控制。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漢朝分封纔有後面的七王之亂 朱元璋爲何沒有吸取教訓 第5張

大明之所以選擇藩王制度,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在面對明初複雜的歷史環境時,可供朱元璋選擇的方案並不是很多。

他不能完全相信日益驕奢的功臣,也不能放心那些心存異心的前朝遺老,面對陳兵邊境準備隨時反撲的元代,他唯一可以放心的就是這些兒子們,至少他們是不會背叛明代的,所以他再次選擇了分封,這或許是當時的最優解。

參考文獻:《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