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安史之亂爲何藩鎮割據越來越嚴重?唐朝皇帝不知道吸取教訓嗎?

安史之亂爲何藩鎮割據越來越嚴重?唐朝皇帝不知道吸取教訓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唐朝藩鎮割據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唐代中期的節度使的行政權力極大,藩鎮節帥自行任命節度使,自擇將吏代己,部將自代,以致節度使形成"家族化世襲",這是唐廷最不願承認的現實,也是節度使權力無限膨脹的最高形式。安史之亂後,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

安史之亂爲何藩鎮割據越來越嚴重?唐朝皇帝不知道吸取教訓嗎?

對於唐廷來說,"安史之亂"無疑是一個突發事件。憧關失守更是玄宗揮之不去的夢魔,其在未作任何軍事部署的情況下倉惶逃離長安。當時"江山阻險,奏請路絕",唐廷和地方州縣的聯繫斷絕,整個唐王朝陷入"無政府"狀態。爲了應對這一危局,唐玄宗在入蜀過程中在內地設置了河南、河中、山南東道、江南東道、江南西道、黔中等多個藩鎮,一些由皇子遙領。企圖通過在內地推行藩鎮體制,賦予地方更多的政治、軍事自主權,來對抗安史叛軍。肅宗靈武即位後,繼續推進內地的"藩鎮化",以達到"以藩制藩"的目的。爲了加強關中地區的軍事安全,爲了遏制安史叛軍在河南戰場的攻勢,設置了汴滑、鄭陳、淄青平盧等鎮;爲了阻遏安史叛軍南下江淮,又設置山南東道、淮南西道等節度使;爲了加強對江淮地區的控制,保證江淮的財賦輸入關中地區,肅宗又設置了淮南、浙江東道、西道等節鎮。

安史之亂爲何藩鎮割據越來越嚴重?唐朝皇帝不知道吸取教訓嗎? 第2張

根據筆者統計,肅宗時期在內地增設的藩鎮,包括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經略使等,數量多達40個。由此可見,肅宗爲了平定安史之亂,實行的"以藩制藩"的政策,在內地大量設置藩鎮。在關內、河南、山南、江南四道設置的藩鎮數量最多,主要目的是阻止安史叛軍向這些地區的蔓延和滲透,以及穩定這些地區的局勢;淮南、河東、劍南三道設置的藩鎮則很少,主要原因在於這些地區在安史之亂期間較爲安定。由於吐蕃的侵逼,代宗將安史叛軍殘餘勢力安置於河北地區,形成所謂的河朔諸鎮。安史之亂後的藩鎮數量並沒有大幅度減少的趨勢,因爲增加藩鎮相對容易,罷廢藩鎮則較難。 代宗時期的藩鎮數量變化,體現了代宗時期對藩鎮的"姑息"政策,即極力穩定藩鎮形勢,這一時期的藩鎮數量並沒有大幅度增加。

安史之亂爲何藩鎮割據越來越嚴重?唐朝皇帝不知道吸取教訓嗎? 第3張

唐德宗統治時期,由於建中削藩戰爭和"奉天之難",藩鎮的數量變化幅度很大。德宗建中削藩戰爭中,爲了對抗河朔三鎮、李希烈的淮西鎮以及李正己的淄青鎮,通過調整河南地區藩鎮數量和轄區進行軍事佈局,因此河南地區的藩鎮多有增廢。"奉天之難"中,唐廷爲了應對朱溉之亂和李懷光之叛,又在關內地區設置了一批新的藩鎮,但是戰後多被廢棄。德宗統治時期,藩鎮數量極度膨脹,增加了25個藩鎮。

安史之亂爲何藩鎮割據越來越嚴重?唐朝皇帝不知道吸取教訓嗎? 第4張

唐朝無可奈何的設置大量藩鎮,終於積重難返,最終走向藩鎮割據的滅亡之路,安史之亂,吐蕃進攻,奉天之難三次劫難讓唐朝沒有辦法,只能飲鴆止渴,最終作法自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