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淺談霍去病的河西之戰和河西走廊

淺談霍去病的河西之戰和河西走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因其勇冠全軍,封冠軍侯。

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皇后衛子夫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河西地區-河西走廊-祁連山

河西地區係指今甘肅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地,因位於黃河以西,自古稱爲河西,又因其爲夾在祁連山(亦稱南山)與合黎山之間的狹長地帶,亦稱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區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也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

廣義的祁連山脈,是甘肅省西部和青海省東北部邊境山地的總稱。匈奴在丟失祁連山地區後,不得不唱出了哀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同時,也爲漢民族奪取了一個不可多得的優良馬場,爲以後的征戰提供了衆多的馬匹。

河西走廊(The Hexi Corridor),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中國甘肅省西北部狹長堆積平原,祁連山以東,合黎山以西,烏鞘嶺以北,甘肅新疆邊界以南。因位於蘭州黃河以西,爲兩山夾峙,故名。又稱雍涼之地,古涼州雍州的屬地。河西走廊南起烏鞘嶺,北至玉門關,東西介於騰格裏沙漠、西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東山(馬鬃山、合黎山、龍首山)間,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爲南北走向的狹長堆積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極其重視的地方,河西走廊文化經濟自成體系。

淺談霍去病的河西之戰和河西走廊

先秦時期(約7500~4000年前),從涼州的磨嘴子、馬家窯文化,皇娘娘臺、海藏寺的齊家文化,沙井子、暖泉的沙井文化等證明從那時起,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主要是遊牧部落。

夏商時期(約前2070~前1046),在夏商時期,雍州、涼州地處的犬戎的勢力範圍,河西走廊爲西戎的駐地,西戎首領行使司法權,因爲是遊牧部落,繁衍生息的場所不固定。

西周(前1046),周武王滅商後所建立西周,此地爲北羌、馬羌、西戎佔據,此地遊牧經濟向農業經濟的緩慢過渡, 但遊牧生活仍佔居主要的地位。北羌、馬羌、西戎是中國最古老的幾個強悍部落,雄踞西北長達幾個世紀。西周時中國分爲九州,此地屬雍、涼二州,舊稱“雍涼之地”。

東周(前770),周平王定都洛邑,建立東周,此地爲雍州屬地,春秋以前爲西戎佔據。雍州,禹貢的“黑水西河惟雍州”,到爾雅的釋地:“河西曰雍州”,都有明確的史載。黑水即張掖。

秦朝嬴政初年(前221),秦滅六國一統天下,始皇帝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雍州的這部分土地爲月氏駐牧地,隨畜移徙,與匈奴同俗,此處是月氏人的屬地,亦稱月支、禺知的屬地,隸屬於雍州,月氏人遊牧於河西走廊西部武威與敦煌地區,實力強大,爲匈奴勁敵。

第一次河西之戰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爲驃騎將軍,獨自率領一萬騎兵出征匈奴。這就是第一次河西之戰。

淺談霍去病的河西之戰和河西走廊 第2張

他率軍從隴西郡出發後,越烏戾山,渡黃河,伐遫濮部,速斬遫濮王。

, 涉狐奴水,六天轉戰千餘里,踏破匈奴五王國,有如摧枯拉朽般將河西諸小王紛紛擊潰。霍去病在穿插分割幷包圍這些部落後,很輕易的就迫降了他們,並不搶掠他們的財產與子民。這樣一則是爲了減輕負擔而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輕裝上陣以便高速推進,讓其他頑抗的匈奴正規軍始終無法做出有組織有計劃的反擊;二則就是爲了孤立“欽差大臣”伊稚斜之子。

接着,霍去病繼續縱橫河西,往北再回頭向南,縱橫兩千裏,在焉支山(今甘肅張掖市山丹縣大黃山)南北殺了一整個來回,終於在皋蘭山(今甘肅臨夏縣東南)與集結起來的匈奴部隊短兵相接。經此一戰,折蘭王被殺,盧侯王被斬,渾邪王之子及其相國、都尉,全體被擒;甚至休屠部的聖物“祭天金人”都成了漢軍的戰利品。漢軍這邊,不但殺光了匈奴軍的全部精銳,斬首八千九百六十級,並擒獲了大量俘虜與輜重,而且兵力損失基本可忽略不計(銳悍者誅,全甲獲醜)。

淺談霍去病的河西之戰和河西走廊 第3張

第二次河西之戰

漢軍取得第一次河西之戰勝利後,爲保證作戰突然性,稍事休整,於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夏天,,漢武帝命令霍去病第二次率軍出擊河西地區,並派合騎侯公孫敖隨同出征,發起第二次河西之戰。

這時匈奴也侵入代郡、雁門郡,殺死和搶走數百人。

漢武帝派博望侯張騫、郎中令李廣率萬餘騎兵出右北平,進擊左賢王部。

霍去病與公孫敖合領騎兵數萬,都從北地出兵,分道進軍向西進擊。霍去病出了北地後,已遠遠地深入到匈奴之中,因合騎侯公孫敖走錯了路,未能與霍去病軍會合。

霍去病沒有等到公孫敖軍,便獨自率領所部騎兵繼續依原定作戰計劃,急速前進。採用大縱深外線迂迴作戰,先由今寧夏靈武渡過黃河,向北越過賀蘭山,涉過浩瀚的騰格裏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繞道居延海(今內蒙古西北),轉而由北向南,沿弱水而進,經小月氏(未西徙的月氏人,今甘肅酒泉一帶),再由西北轉向東南,深入匈奴境內2000餘里,在祁連山與合黎山之間的弱水上游地區,從渾邪王、休屠王軍側背發起猛攻。匈奴軍倉促應戰。經過激烈的戰鬥,漢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殲敵3萬餘人,迫降單桓王、酋塗王及相國、都尉等2500人,俘虜5王及5王母、單于閼氏、王子59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63人。漢軍僅傷亡3千餘人。渾邪王、休屠王率殘軍逃走。

漢武帝對霍去病大加讚賞,益封其食邑五千戶,其手下部將也多因功封侯。但是,西漢進攻匈奴左賢王部的軍隊卻出師不利。該路軍以李廣爲先鋒,李廣率4千餘騎先頭部隊先行出發,張騫所率主力卻未按照預定時間出擊,致使李廣軍北進數百里後,被左賢王軍4萬騎團團圍住。面對優勢敵兵,李廣沉着應戰,先令其子李敢率數十騎貫穿敵陣,以示匈奴軍易破,穩定住軍心,然後將4千騎布成圓陣,外向應戰,用弓矢與匈奴軍對射。激戰2日,漢軍死傷過半,匈奴死傷與漢軍相當。最後張騫終於率主力趕到,匈奴軍見不能取勝,遂解圍北去。

漢軍回師後,張騫、公孫敖均以不能按期會合,叛處死罪,後以財物贖免,貶爲庶人。李廣則功過相當,未得封賞。匈奴伊稚斜單于得知渾邪王、休屠王兩戰兩敗,喪失河西絕大部分地區,十分惱怒,要對他們嚴加懲處。2王懼怕,無路可投,便於當年秋派使者赴漢乞降。此時2王手中仍有4萬餘部衆,號稱10萬。漢武帝恐其中有詐,令霍去病率1萬騎兵前去受降。果然,漢軍未到河西,休屠王突然變卦,拒絕降漢。渾邪王攻殺休屠王,收編其部衆,但人心極不穩定。漢軍渡過黃河後,排列成威嚴的隊形前進。渾邪王列陣迎候,其部下一些裨王見漢軍陣容嚴整,心存疑懼,企圖逃走,匈奴陣中騷動起來,局勢眼看將不可控。霍去病遠遠望見,當機立斷,馳入匈奴陣中,與渾邪王相見,將欲逃跑者8千餘人盡行斬首,迫使匈奴軍穩定下來,爾後先遣使送渾邪王赴長安見漢武帝,自引匈奴餘衆向西漢邊境緩行。漢武帝封渾邪王爲漯陽侯,將其部衆安置在隴西、北地、上郡、朔方、雲中5郡之邊。

爲了切斷匈奴與羌人的聯繫,漢武帝在在河西地區先後設立酒泉郡(公元前121年),武威郡(公元前115年),張掖郡(公元前111年),敦煌郡(公元前88年),從內地遷移大量人口到這裏戍邊、生產。這就是有名的河西四郡,加上敦煌以西的陽關和玉門關,史稱“列四郡,據兩關”。也就是從那一年起,這本屬於匈奴的故地永久併入了中華的版圖。

爲了表彰霍去病在這次受降中的功績,漢武帝再次下令益封1700戶給霍去病。兩次出擊河西及接受渾邪王投降的過程中,霍去病充分顯示了其勇武、機智、果斷的軍事指揮才能,其聲望、地位日增,與大將軍衛青已不相上下。

河西之戰的歷史意義

東周春秋時爲被西戎佔領,戰國先秦時月氏人佔,後被匈奴攻破,佔領建城池。在公元前1年已經有了經貿和宗教往來的古道,後匈奴人阻道,漢武帝派西漢大將李廣、衛青、霍去病打通古道即絲綢之路,而後漢武帝劉徹初設二郡武威郡、酒泉郡,而後武威郡分張掖郡、酒泉郡分敦煌郡,其併入中華版圖對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劃時代意義。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虛歲)。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象祈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諡爲景桓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