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居正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張居正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昨天聊了商鞅變法,其實歷史上變法圖強的朝代並不少見,而能夠真正功成名就者,確實又爲說不多。改革家是需要必備的勇氣、魄力和膽識的。今天,說一說明朝的改革家張居正。張居正(1525-1582),字叔大,號太嶽,漢族,江陵人。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

大明王朝在延續了一百多年之後,至明代中葉,已經猶如一座年久失修的大廈,幹瘡百孔,破敗剝落,呈現出末世之相。土地集中,財政困難,吏治腐敗,外患頻仍,這一連串的問題糾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衝力,動搖着明朝江山的基石。

明代的土地兼併十分嚴重,地主階級貪得無厭,肆無忌憚地侵吞大片的土地。最高統治者皇帝不僅直接佔據土地,不斷擴大皇莊,而且還把大量的上地作爲賞賜之物,分送皇親國戚,與此同時,財政支出卻大幅度增加。官僚機構的不斷膨脹,加重了政府財政的負擔,有增無減的皇室開支,成了填不滿的無底洞。

張居正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從隆慶六年出任內閣首輔,到萬曆十年因病去世,在整整十年的時間裏,張居正在全國上下推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

。整頓吏治,選拔人才。節省開支,去除浮費。抑制兼併,改革賦稅。整飭武備,安定邊境。張居正所領導的十年改革,成效十分顯著,政治局面有所更新,社會矛盾得到緩解,財政收入趨於好轉,國家實力有所增強。業已走下坡路的明朝統治政權,一段時間內又出現了轉機,史稱“海內殷阜,紀綱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

然而,張居正的改革,並沒有能夠持續多久。萬曆十年,隨着張居正的病逝,晚明這場大規模的改革運動,很快成了落花流水。朝廷上下出現了一股清算改革的風潮,張居正所賞識、任用的官員,相繼遭到罷職、降級的處罰,而一批原被撤換,排擠掉的官員,又紛紛掌握了實權。不久,清算的矛頭就直接指向了張居正。先是贈官被奪,諡號被除,接着家又被抄,親屬也遭到牽連,他的兄弟和兒子,有的入獄自殺,有的發配充軍,處境都很悲慘。而張居正殫精竭慮推行的許多改革措施,也都遭到廢除,可謂人亡政息,“身後一敗塗地”。

張居正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第2張

遙應秦代的衛鞅,千年的歷史已經過去,而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驚人的相似。張居正改革觸犯了一些豪門貴族的利益,張居正在緩解農民和土地的矛盾之時,貴族階層他們便失去很多從中謀利的機會,他們聯合抵制新政的實行。張居正病故後,明神宗親理朝政,由於長期受張居正的壓制和約束,使得他起了逆反心理,便對張居正產生了反感和仇恨。

再者,張居正改革失敗的直接原因就是,明朝的財政已經積貧積弱很久了。在嘉靖和隆慶年間已是如此,張居正的改革需要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除此之外,明朝不僅在經濟上有嚴重的虧損問題,軍事和政治上等各個方面都是如此。明朝的官兵很多,每年老百姓要交更多的稅來供養這些官兵,國家在糧食存儲方面也大大不如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