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王陽明的心學是如何影響日本明治維新的?

揭祕:王陽明的心學是如何影響日本明治維新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日本維新派中有一個大名鼎鼎的人,他打敗過北洋艦隊、擊敗過俄國海軍,創造過近代史上東方黃種人打敗西方白種人的先例,在世界上享有“東方納爾遜”之譽,他就是被稱爲日本“軍神”的東鄉平八郎。1905年東鄉平八郎大勝俄國波羅的艦隊回國,日本天皇爲他舉行了慶功宴會。在這次宴會上,面對着與會衆人的一片誇讚之聲,東鄉平八郎默不作聲,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與衆人,上面只有七個大字:一生俯首拜陽明。

東鄉平八郎的“偶像”就是王陽明,一名中國明朝的文官,除了東鄉平八郎,日本維新派的衆多人物,無不把王陽明頂禮膜拜。

 王陽明何許人也?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立德、立功、立言最爲傑出的只有兩個半人!這兩個半人分別是:孔子和王陽明,加上曾國藩(半個)。

也有人說:中國歷史之中,文人用兵當以三人爲最!這三人分別是:,一是諸葛亮,一是王陽明、一是當代的毛澤東!

明史曾說:“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也就是說:明朝以前,既是文人、又善於用兵的,沒有超過王明陽的。

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到維新派主要人物梁啓超,國學大師胡適、再到陳獨秀,以及毛澤東、蔣介石,對王陽明先生,都十分敬佩。

揭祕:王陽明的心學是如何影響日本明治維新的?

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明陽(心學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爲孔、孟、朱、王。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集立功、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陽明心學實爲一門聖學,他站在人生命主體的立場上,主張通過致知格物、誠意正心的存養功夫,以力求去除私慾,逐漸明瞭天理,即“明明德”,也就是達到他所謂的至善。至於他的修養功夫,則需時時保持對自己內心的警戒,如一個密探時時監視自己的內心。

時時記住要“爲善去惡”,使自己的心靈歸於廓然大公的乾淨清明境界,逐漸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智慧。這樣活着似乎很累,卻是實實在在的修養功夫。

王陽明是如何影響日本五百年的呢?

陽明學傳入日本有史可考的時間應該在他去世80多年後,其代表作《傳習錄》在1602年傳入日本,但一直到1650年纔在日本出版。

日本能迅速竄升與歐美列強分庭抗禮,這一切都歸功於明治維新的成功。但是明治維新能夠成功,究其原因根本不是因爲日帝明治的政治手腕有多少過人之處,也不是因爲德川家族無能,而完全是因爲日本人充分效法了王陽明。日本明治維新的很多重要人物都研究過陽明學,他們十分看重陽明學中強調人的精神力量和意志、強調實踐的說法,要求以實際行動變革社會。

王陽明的思想對當時的日本主“開國”、“求維新”和“獨立主權”者用以反對“鎖國”、維持封建的傳統觀念提供了一種有力的思想武器。

最終,日本人就靠王陽明的一部《心學》,推翻了500多年的封建幕府統治,成功實現了明治維新,完成了向資本主義的過度!

王陽明可以說是一位傳奇的人物

通常小孩只在母親肚子裏待10個月,他卻一直待了14個月;通常小孩一兩歲就會說話了,而他直到五歲還不會說話;他特別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11歲時作的那首“山近月遠覺月小”的詩,就是他善於觀察事物的體會;還有,他非常善於獨立思考,十二歲便立志做聖賢。

王陽明從小常做一個夢,夢到在一個寺廟裏。他做兵部尚書的時候,有一次出去巡察,在江蘇鎮江金山寺遊覽。結果一到這裏就感覺似曾相識,再一想就是自幼常常夢到的那個寺廟。來到一個關房前,關房門窗都緊閉著,上面還貼著封條。王陽明覺得好像這裏就是他以前住的房間,於是就請出家人幫忙打開這個門來看。那和尚說:“王大人,這個關房我們不能讓你進去,五十年前我們寺院裏的老和尚在這裏面圓寂,他的真身還保存在裏面,肉身沒有壞,還坐在裏面,爲了保存它,我們不能夠讓外人進入。”王陽明非常好奇,就一再的求這個和尚幫幫忙,進去看一眼就走。因爲王守仁大人位高權重,最後和尚不敢違拗就答應了。王陽明進去一看,一位老和尚正坐在一個蒲團上,盤腿而坐,雖然已經圓寂五十年,但是他的面色仍然非常好。王陽明看到老和尚的臉,忽然頓有所悟:這個臉怎麼這麼熟悉,似曾相似?回頭一看就看到牆上還寫了一首詩,這首詩是老和尚五十年前圓寂之前在牆上寫的詩:

五十年後王陽明,

開門猶是閉門人;

精靈去後還歸復,

始信禪門不壞身。

揭祕:王陽明的心學是如何影響日本明治維新的? 第2張

這位老和尚預知未來,就知道其後身王陽明五十年後會到這裏。王守仁惆悵地看了半天,自言自語地說:“原來這是我的前世身。”他就叫人爲這位入定的僧人建一座塔。

今天,心爲物役似乎已是常態,外界的物左右了內在的心,以至於人們普遍感覺是,物與幸福的增長不成比例。其實,我們的心並非如此的脆弱,只不過是我們在追逐外物的過程中,將其迷失了。王陽明的心學會對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有所啓發,使我們看到,心本來有其不可動搖的力量之所在。

作爲我們來說,莫不思在社會上、歷史上有一番作爲,即使不能偉大、超越,至少也要最大化自己的生命價值和意義。但是如何達到這樣一個嚮往呢?陽明心學似乎爲我們提供了一條途徑,一種可能性。人生的成功在於這樣的三度修煉:態度、氣度和厚度。態度決定命運,氣度決定格局,底蘊的厚度決定事業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