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鐵木真建國稱汗後,在軍事、文化方面有哪些作爲?

鐵木真建國稱汗後,在軍事、文化方面有哪些作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孛兒只斤·鐵木真,尊號成吉思汗,蒙古族乞顏部人,蒙古帝國可汗,世界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吉思汗生於漠北斡難河上游地區,取名鐵木真。從成爲蒙古乞顏部可汗開始,一步步統一蒙古諸部。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頒佈了《成吉思汗法典》。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征服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地區。1227年,興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祕密安葬。元世祖時,追尊爲太祖,追諡聖武皇帝。

 主要成就

  軍事

領戶分封

大蒙古國的統治制度在鐵木真滅克烈之後就開始建立,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後、建國後,把在戰爭中已經實行的千戶制進一步完善和制度化。

全國百姓(遊牧民)統一按十進制編組,分千戶、百戶、十戶三級,共劃分爲九十五個千戶,並劃定各千戶的牧地範圍,分別授予建國有功的貴族和那可兒們世襲管領,封他們爲千戶那顏。千戶的編組原則,一種是那些始終忠誠地聯合或附庸於鐵木真的部落首領(如弘吉剌、亦乞列思等姻族,兀魯、忙兀、八鄰等尼魯溫蒙古部落),或主動歸附者(如汪古部的阿剌兀思惕吉忽裏、斡亦刺部的忽都合別乞),均獲准仍“統其國族”(即本部人民),但需按統一編制組成若干千戶;少數功勳卓著的那可兒(如木華黎)也被允許收集業已分散的本部落人民組成千戶。另一種是由不同部落的人民混合組成的,如泰赤烏、蔑兒乞、塔塔兒、克烈、乃蠻等人數衆多的大部,在被征服後,其部民都被“分與了衆伴當”,加上這些伴當(那可兒)們在戰爭中各自“收集”(擄掠)來的人口,編組爲千戶。前一類只佔少數,後一類是多數、千戶體制既是大蒙古國的軍事單位,同時也是地方行政單位,完全取代了舊時代的氏族部落組織。千戶百戶那顏是大汗任命的軍事和行政長官,如有過失或不忠誠,大汗可將他們治罪,剝奪其職務,另授予他人。全國百姓都是成吉思汗皇家的臣民,他們被劃歸各千戶“著籍應役”,在指定的牧地範圍內遊牧,不得擅離所部。在千戶之上設左右翼兩個萬戶,爲最高統兵官,所有千戶(除分給諸子弟者外)都分屬這兩個萬戶。

鐵木真建國稱汗後,在軍事、文化方面有哪些作爲?

《史集》和《蒙古祕史》一一列舉了這些千戶官的姓名、出身、主要經歷以及各千戶的組成情況,其中包括78位功臣,10位駙馬,有3位駙馬共領有10千戶,因此當時實際分封的只有88人,這就是蒙古汗國歷史上著名的八十八功臣。千戶制的建立,標誌着部落和氏族制的最後瓦解。這是一種軍事、政治、經濟三位一體的制度,是蒙古汗國統治體制中最重要的一環。建立特殊功勳的那顏,還被授予種種特權,那顏階層是鐵木真“黃金家族”統治蒙古人民的支柱。這實際上是用戰爭打敗了原來各部的奴隸主和氏族貴族,又重新培植了一個新的奴隸主階層,這是以鐵木真所在的黃金家族爲主、各級功臣爲輔的新的奴隸主階層。

增強軍力

鐵木真擁有的軍隊數量,據《蒙古祕史》記載,有九十五個千戶,加上一萬名最精銳的護衛軍。在攻略諸國過程中,又吸收了歸降的軍隊,並驅使被征服地區人民爲兵,使軍隊數量大大擴充。據《蒙韃備錄》記載,成吉思汗“起兵數十萬”,西域史家載成吉思汗西征軍達六十萬,這個數字雖屬誇大,但也反映了蒙古兵力確有大量增加的事實。

蒙古軍的武器裝備,在攻略諸國過程中也得到改善,除原有的弓箭刀槍外,又從中原和西域俘獲許多製作利器、甲盾、攻城之具、炮火等各種武器的工匠,“百工之事,於是大備”,這使蒙古精銳的騎兵如虎添翼。金哀宗說:“北兵所以常取金勝者,恃北方之馬力,就中國之技巧耳。”

鐵木真建國稱汗後,在軍事、文化方面有哪些作爲? 第2張

指揮藝術

史稱鐵木真“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蒙古軍在他指揮下創造了許多獨到的戰術。

每次進兵,蒙古軍必先發精騎四向哨探,遠哨一二百里,探明左右前後虛實,如某道可進,某城可攻,某地可戰,某處可營,某方有敵兵,某所有糧草,刺探得實,急報大營。其駐營整然有法,前置邏騎,分番警戒;大帳前後左右,諸部軍馬分屯,佈置疏曠,以便芻秣,且可互相接應。

在野戰中,鐵木真則利用騎兵的靈活迅速,注重分散作戰;一般以十分之三兵力爲前鋒,摧堅陷陣,三五騎一組,決不簇聚,以免爲敵所包,敵分立分,敵合立合,聚散出沒,極爲靈活,“來如天墜,去如電逝”,稱爲“鴉兵撒星陣”,往往能以較少騎兵擊潰衆多敵軍;攻打敵陣,每以騎隊先行衝突,前隊衝不動,後隊繼之,同時布兵於敵陣左右後方,待合圍後一齊衝擊;若敵陣堅固,則使牛馬攪陣,或迫降俘爲犧牲品施行硬攻,使敵紛亂、疲憊;敵陣一動,即乘亂長驅直入,鮮有不克。在兵力少時,則布疑兵以恐敵;或用設伏之法,佯敗而走,棄輜重金銀,誘敵逐北中伏,常能全殲追兵。進攻堅城時,常先掃清外圍村鎮,然後集中兵力,團團圍困,立柵建堡,絕其外援,以弓箭、炮石器械晝夜連續輪番攻打,使敵疲憊;或決堤水淹,或挖地道入城。鐵木真及蒙古軍採用的種種戰術,“有古法之所未言者”。

中國蒙古兵學研究者達林太稱蒙古人“善於把先進的科學技術運用於戰爭,成功地處理了戰爭和科學技術之間的關係”,視鐵木真及其繼承者是蒙古兵學的鼻祖。

鐵木真建國稱汗後,在軍事、文化方面有哪些作爲? 第3張

文化

創建文字

蒙古族原來沒有文字,只靠結草刻木記事。在鐵木真討伐乃蠻部的戰爭中,捉住一個名叫塔塔統阿的畏兀兒人。他是乃蠻部太陽汗的掌印官,太陽汗尊他爲國傅,讓他掌握金印和錢穀。鐵木真知他深通文字,就命他留在身邊,用畏兀兒文字母拼寫蒙古語,教太子諸王學習,創制了畏兀兒字蒙古文。除乃蠻人外,克烈人可能也有懂得和使用畏兀兒文的,他們在蒙古文字創制中也起了作用。後來更有許多畏兀兒人成了蒙古諸王貴族的書記官和教師。從此以後,蒙古汗國的文書,“行於回回者則用回回字”,“回回字只有二十一個字母,其餘只就偏旁上湊成。

雖然忽必烈時曾讓國師八思巴採用藏文字母,創制“蒙古新字”,規定爲元王朝官方文字。蒙古畏兀字仍然使用,曾用以譯寫《孝經》《資治通鑑》等書以及許多碑銘等。元朝滅亡後,八思巴文基本被廢棄;而蒙古畏兀字歷經變革,漸趨完善,形成了以後通用的蒙古文字。正是有了這種文字,纔可能記錄表冊,編定《大札撒》,發佈命令,製作印璽,編纂史書(如《蒙古祕史》),開展外交活動等。成吉思汗倡導的、塔塔統阿等人共同創制和推廣的蒙古畏兀字,是對人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貢獻。蒙古族的文化從此有了劃時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