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嘉靖帝登基後,在軍事、經濟與文化方面有哪些作爲?

嘉靖帝登基後,在軍事、經濟與文化方面有哪些作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厚熜,即明世宗,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共四十五年,年號嘉靖。他是明憲宗第四子興獻王朱祐杬次子,明孝宗朱佑樘的侄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駕崩,死後無嗣,其生母張太后與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朱厚熜即位之初,通過大禮議逐步掌握皇權。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史稱“嘉靖新政”。後期崇信道教、寵信嚴嵩等人,導致朝政腐敗。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壬寅宮變”中幾乎死於宮女之手,此後長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費民力,最終激起民變。同時蒙古俺答汗長年寇邊,甚至於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臨北京城下,史稱“庚戌之變”;倭寇也侵略東南沿海。“南倭北虜”始終困擾着嘉靖一朝,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年1月1)於乾清宮去世,廟號世宗,諡號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葬於永陵。

爲政舉措

嘉靖帝在位的前二十年中很有作爲。除採取了歷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減貢、賑災等措施外,還扭轉了自正統以來形成的宦官擅權、敗壞朝政的局面,並下令清理莊田,“不問皇親勢要,凡系冒濫請乞及額外多佔者悉還之於民”,廢除勳戚世襲等。所有這些舉措皆進一步鞏固了明朝的統治。

嘉靖帝登基後,在軍事、經濟與文化方面有哪些作爲?

軍事

“御外侵,修邊牆;抗倭寇,安海疆”,是嘉靖帝對外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修邊牆是補修長城和防禦工事,主要對付北方的俺答、把都兒等;抗倭寇、安海疆,則是清剿倭人海盜、安定東南沿海地區,民族英雄戚繼光由此聲震海外。

蒙古

明中葉,蒙古韃靼部興起,統一了蒙古各部,至俺答汗時勢力強盛,屢次率軍騷擾內地,當時明朝邊將爲保官升職,將諸邊軍糧大半賄賂了當朝內閣首輔嚴嵩。以致軍士飢疲,無力抵抗蒙古韃靼部的騷擾。同時駐在邊關的兵卒一方面忍受不了將領們剋扣軍糧,另一方面厭惡了頻繁的戰鬥,因此經常爆發邊卒譁變。攪的明朝的北邊幾乎沒有安寧過。特別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韃靼部俺答汗率軍長驅直入北京郊區,燒殺搶掠數日,滿意而去,史稱“庚戌之變”。

蒙古部據河套,不時寇掠諸邊,成爲危害明朝政權的心腹之患。嘉靖二十五年(1546),總督陝西三邊軍務曾銑條上覆套之議,內閣首輔夏言襄贊其事,給予了全 力支持,後因種種原因而歸於失敗。雖然議復河套功虧一簣,贊決其事者又罹殺身之禍,但此一重大事件對明朝的政治、軍事等方面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抗倭

在東南沿海,海防十分空虛,一些重要地段的士兵僅有原額的三分之一,戰船十存一、二。致使日本海盜大舉進犯。僅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以後的三四年間,江浙軍民被倭寇殺害的就有數十萬人。所以,嘉靖帝在位的四十多年間,是東南沿海倭患最爲嚴重的時期。雖然最後東南沿海的抗倭鬥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並涌現了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等著名抗倭將領,成功捍衛了帝國海疆安定,有力打擊和撲滅了倭寇侵擾和海盜瘋狂掠奪行爲。

嘉靖帝登基後,在軍事、經濟與文化方面有哪些作爲? 第2張

經濟

嘉靖帝執政的45年,是資本主義在中國萌芽的時期,“一般認爲是一個經濟非常活躍的、農業技術和生產發展的、紡織品和手工業生產大規模發展的時代”。同時,也是文化繁榮和思想活躍的時期,“開了晚明和清代嚴密的、批判的學問的先河”。

“恤士民、賑災荒”,即體恤民情,減輕人民負擔,減免賦稅,賑濟災荒。嘉靖在位45年中,減免賦稅、賑濟災荒45年、100餘次。在依律量刑上,嘉靖嘗諭輔臣:“近連歲因災異免刑,今夏當刑科三覆請旨。朕思死刑重事,欲將盜陵殿等物及毆罵父母大傷倫理者取決,餘令法司再理,與卿共論,慎之慎之。

“振災耕,勵蠶桑”,嘉靖帝曾親自到南郊耕田勵農,皇后親自到北郊養蠶,並舉行了盛大的儀式,嬪妃、宮女們都參加了。

“振經濟,興市場;理河道,修堤防”,在嘉靖年間,貿易市場發展了,就連醫生與藥店也分營了,稅務在國計民生中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服匠役的勞動力可以用銀兩抵換,這是低級形態的勞動市場。嘉靖還親令朱裳總理河道,採納了曾省吾《修堤防疏》和《天下郡國利病疏》。

明代中期的商業有過空前的繁榮,全國崛起許多商業發達的城市和圩鎮,水陸商路四通八達,產、 運、銷俱旺,到嘉靖初年臻於極盛。但商業的興盛,也激起包括皇帝及各級勳貴的貪慾.皇帝營建"大工"、皇族毀商霸產、一筆又一筆永不償還的巨大的"商 欠"、以特權強權爲後盾的官店、皇店、藩店、衛店、紳店的壟斷經營、強權"和買取物",以及對民間商業的重稅盤剝,都對此時商業的繼續發展構成威脅和破 壞。加之嘉靖嗣位以來政治形勢的惡化,以及"南倭北虜"的入侵與直接破壞,使得原本興盛活潑的商業,太爲萎縮,商道淤塞,到嘉靖中後期,全面陷入衰敗的境地。

嘉靖帝登基後,在軍事、經濟與文化方面有哪些作爲? 第3張

文化

變革祭禮

嘉靖時期對國家祭禮進行了全面的變革,旨在追崇其父興獻王,,塑造帝系正統,爲自己藩王入主大統“倫序當立”的合法性作禮義上的論證。祭禮改制伴隨着大批郊、廟等祭祀之所的建設,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同時,祭禮改制也激起了官僚體制內部的權力之爭。可以說,嘉靖祭禮改制對當時政治、經濟產生了深刻影響。

“大禮議”的過程中,出現了《大禮奏議》《大禮集議》《大禮纂要》《大禮要略》《大禮全書》《明倫大典》等緊扣議禮而進行的系列禮書編纂活動,從個人倡導到國家行爲,最終《明倫大典》以國家政典的形式刊行,爲“大禮議”進行了一次官方理論總結,成爲打擊反對派、傳播“大禮”定論的工具,顯現出了朝內政爭與官方史學之間的特殊聯繫。

文化繁榮

“興土木,修殿堂;興文化,建學堂”,既修了勞民傷財的宮殿、陵墓,又修了維護朝廷秩序的內閣閣房,同時近30次撥款修建書院。嘉靖重視發展教育,尊重孔子及孔子門生,在全國各地興建書院。嘉靖重視文學藝術,諭示勘刻《三國志通俗演義》和《忠義水滸傳》,使當時的白話小說和戲劇傳奇創作得到了繁榮。此外,嘉靖皇帝的文學素養較高,他的詩詞寫得較好,是歷代帝王少見的。

嘉靖間出現了一批思想家和哲學家,出現了許多優秀文人、學者和文學流派,出現了不少胸懷理想信念、不惜以死相諫的諍臣,都與世宗的涵養人才相關,與其所實施的政治寬鬆相關。這是《水滸傳》和《三國演義》整理出版的時代,是《金瓶梅》和《寶劍記》、《鳴鳳記》、《浣紗記》等小說戲曲傑作寫作的時代,明代中晚期思想文化的繁興,是從嘉靖時開始的。

重錄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有兩個版本,人們習慣於把永樂年間的第一個版本稱爲正本,把嘉靖年間的重錄本稱爲副本。所能見到的都是明嘉靖副本。《明實錄》等大量文獻記載的確切史實指出,《永樂大典》是嘉靖帝“殊寶”愛之的珍品。他登基以來,更將其作爲必備的參考經典,並時常在朝廷上引用。嘉靖三十六年宮中意外失火,嘉靖立即命左右登上文樓,搶運出《大典》,一夜中竟下諭三四次,焦急失態,足見《大典》在他心中的分量。

嘉靖帝巡訪圖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宮中火災,火勢危及文樓。火災之後,嘉靖皇帝萌生了將《永樂大典》再抄一部副本另外保存的念頭。重錄副本直到隆慶元年(1567年)方告完成,與永樂正本的格式、裝幀完全一致。永樂正本移放到文淵閣,明亡之後下落不明。

崇道禁佛

嘉靖帝在歷史上以崇信道教而著名,是繼宋徽宗之後的又一位"道君皇帝"。嘉靖帝君臣的宗教活動中,有一部分祈神和修省行爲是爲了消除或減輕自然災害。嘉靖帝以救災爲目的的宗教活動,使道教地位有所提高;也對朝中政治格局產生一些影響;還爲整飭刑罰和吏治提供了契機。與此同時,他禁絕佛教,對明代佛教、社會都產生了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