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吳三桂投降大順之後 最後爲什麼又轉頭投降清朝

吳三桂投降大順之後 最後爲什麼又轉頭投降清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吳三桂投降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吳三桂投降大順之後 最後爲什麼又轉頭投降清朝

清朝曾經多次招降吳三桂,都被他“冷處理”,爲何看到大順軍時,吳三桂要連寫二封信,表達合作意向?

李自成帶領的大順軍佔領北京後,明朝覆滅。

這時,在中國北方地區,除了三海關的吳三桂最後一支明軍之外,再無其它明軍。因此,李自成打算對吳三桂實施“先招後剿”的政策,將吳三桂收歸到大順朝來。

起初的招降政策進展很是順利,李自成頗爲高興。

但他沒有想到,吳三桂走在投降的半道上,碰到一路從北京逃出來的人馬,得知父親被拘禁,愛妾陳圓圓被霸佔的消息後,又帶兵回到山海關,準備和大順軍決一死戰。

無奈之下,李自成只好帶着自己的兄弟劉宗敏親率十萬大軍,向山海關壓去,力圖以絕對優勢兵力,對吳三桂形成泰山壓頂般的軍事壓力,不戰而屈山海關之兵。

吳三桂爲了爭取山海關的防禦時間,就派出了山海關城裏六個有頭有臉的豪紳,裝模作樣的去和李自成談條件,試圖拖住農民軍。

李自成何等聰明之人,他很快識破了吳三桂的奸計,將這個六個豪紳抓了起來。

也就是這短短二三天時間,吳三桂在山海關的防務工作已經準備就緒。但面對農民軍,他仍然沒有必勝的信心,內心惶恐不安。畢竟大順軍從西安一路打到北京,沿途消滅了不少明軍,就連他的皇帝都沒有抵擋住大順軍的進攻,被逼到煤山上自殺。自己雖然號稱擁有六萬關寧鐵騎,但一旦和大順軍打起來,弄不好就會讓這幫農民軍給包了餃子吃。

吳三桂投降大順之後 最後爲什麼又轉頭投降清朝 第2張

這個時候,他想起了清軍,聯合清軍抵抗農民軍倒不失一個好辦法。

此前,清軍曾多次明裏暗裏派人來聯繫吳三桂,希望吳三桂能投降清軍。爲了讓吳三桂放心投降清軍,皇太極還專門讓已經投降清軍的祖大壽寫信勸降吳三桂。

祖大壽是吳三桂的舅舅,清軍現用這層關係,給吳三桂打一手漂亮的“親情牌”,讓吳三桂心甘情願的投降大清。但吳三桂有自己的想法,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亮出自己的底牌。他毫不猶豫的拒絕了舅舅的勸說。

戰亂時期,保存實力纔是王道。這點吳三桂比誰都明白。

然而,此時大順軍大兵壓境,隻身對抗大順軍意味着全軍覆滅,唯有聯合清軍,纔有取勝的把握。

正在此時,清軍在多爾袞的親自帶領下,正打算繞過山海關,準備從長城入關,直逼北京。

吳三桂親自寫了一封信,派自己的副將楊坤和遊擊郭雲龍前去瀋陽送信。這兩個信使從山海關出發,一路奔行,走到翁後(今遼寧阜新)一帶時,遇到了多爾袞大大軍,送上了吳三桂的親筆信。

吳三桂在信中寫道:“三桂受國厚恩,憫斯民之罹難,欲興師以慰人心,奈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況且流賊所聚金帛子女不可勝數,義兵一至,皆爲王有,……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協、西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則我朝之報北朝者,豈財帛,將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吳三桂投降大順之後 最後爲什麼又轉頭投降清朝 第3張

吳三桂在這封裏,把自己說成了大明的忠臣,認爲自己抗擊“流賊”是爲了安撫受苦受難的黎明百姓。而且還答應多爾袞,只要能“滅流寇於宮廷”,到時候,我給你大送特送金銀珠寶就是個小兒科的事情,最關鍵的,我還可以給你送來你想要的土地城池。最後還信誓旦旦,表示自己絕不“食言”。

他把自己投降大順軍,中途又反叛大順軍的事情隻字未提。

多爾袞看到吳三桂的信之後,將信將疑。喜的是吳三桂這次終於放下身段,親自寫信要聯合自己,雖然隻字不提投降一事,但他能寫信,最起碼是一個良好開端。疑的是大清多次招降吳三桂,他都不予理睬,今天怎麼突然腦袋一熱,送上門來要求合作,吳三桂到底玩的是什麼貓膩?

要求清軍出兵,卻又不談投降之事,還提出要和清軍一起攻打北京,要求清軍從喜峯口、龍井關、牆子嶺幾處進入關內,而不是從山海關入關。

這說明吳三桂當時確實只有聯合清軍攻打農民軍的意思,並沒有投降的意思,而且他還要求和清軍一起攻打北京,而不是邀請清軍來山海關會戰。這裏面表明,他自己有信心在山海關擊退農民軍,然後邀請清軍去北京一起攻打農民軍,利用清軍打敗農民軍,給清軍的報酬就是“裂地以酬”,難道他內心深處是想打敗農民軍以後,自己代替明朝,成爲天下新的君主嗎?

多爾袞很快寫好給吳三桂的回信,他這樣寫道:“今伯若率衆來歸,必封以故土,晉爲藩王,一則國仇得報,一則身家可保。”

吳三桂被崇禎皇帝封爲“平西伯”,原本指望他帶領兵馬馳援北京,卻沒有想到吳三桂走在路上磨磨唧唧,等到北京城破後,又帶着兵馬返回山海關。崇禎皇帝白白浪費了一個“平西伯”爵位,讓吳三桂撿了便宜。

吳三桂投降大順之後 最後爲什麼又轉頭投降清朝 第4張

吳三桂既不營救大明皇帝,也不頭像大順軍,對大清拋來的橄欖枝也不予理睬,莫不是他也有爭霸中原的野心?

多爾袞的信言簡意賅,意思明確,沒有吳三桂信中那些虛無縹緲的空話大話,核心意思就一條,希望吳三桂能歸順大清朝。

多爾袞寫好信之後,專門派了自己的妻弟拜然同郭雲龍去見吳三桂,一來了解真相,二來勸告吳三桂降清。

吳三桂接到多爾袞的信之後,急忙寫了一份信,又派人馬不停蹄的送給多爾袞,這次他請求多爾袞從山海關入關。

爲什麼多爾袞這兩份信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這主要因爲當時的戰場條件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寫第一封信時,李自成應該還在北京,所以他只向多爾袞表達了合作之意,並沒有邀請多爾袞來山海關。

等到他寫第二封信時,李自成已經和劉宗敏帶着十萬大順軍,氣勢洶洶的殺上山海關。吳三桂知道僅憑一己之力,難以抵擋李自成的十萬大軍,於是才急忙寫了第二封信,信中內容也變成邀請多爾袞從山海關入城。

他在第二封信中寫道:“王速整虎賁,直入山海關,首尾夾攻。”一起攻擊大順軍。

吳三桂投降大順之後 最後爲什麼又轉頭投降清朝 第5張

儘管當時情況危急,吳三桂仍然沒有表示出投降清軍的意思。

多爾袞收到吳三桂的第二封信之後,便和手底下的大臣商量,最終決定取消原來從長城入關的計劃,接受吳三桂的邀請,去山海關夾擊農民軍。

一場改變三方命運的山海關大戰正式啓動。

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於1644年4月21日清晨到達山海關,不久便和吳三桂展開激戰,戰鬥一直打到晚上七八點鐘,當時的戰況已經逐漸有利於農民軍,吳三桂的山海關守兵且戰且退,戰場態勢已經不利吳三桂。

清軍於晚上七八點鐘到達山海關城外,多爾袞命令部隊駐紮在城外歡喜嶺上,並沒有立刻投入戰鬥,他要繼續觀察一下,看看吳三桂所說的情況是否屬實,同時也在耐心等待吳三桂真正前來投降。

果不其然,戰鬥進行到22日上午,吳三桂在戰場上越來越被動,面臨着全線潰敗的嚴峻狀況。他無奈之下,只好親自出關,到達歡喜嶺上面見多爾袞,雙方終於達成了合作剿滅大順軍的意向。

從吳三桂剛開始拒絕大清招降,到最後他不得不面見多爾袞,表達歸順之意,無不反應出吳三桂是明末亂世一個徹頭徹尾的機會主義軍閥的本來面目,他正是靠着自己這種機會主義本性,纔在亂世存活下來。

吳三桂投降大順之後 最後爲什麼又轉頭投降清朝 第6張

當然,我們從他的所作所爲裏,也能看出他謀取天下的野心,只是他沒有想到,清軍進入北京之後,並沒有打算離開,而是以此爲首都,奪取中原。

他也並沒有實現給大清“裂地以酬”的誓言,最終“食言”了對大清的承諾。

吳三桂先投大順,接着又投降大清,是否暴露出他有圖謀天下野心?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