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末投降清朝的將領有很多,吳三桂卻爲何最受人唾棄?

明末投降清朝的將領有很多,吳三桂卻爲何最受人唾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起義軍攻入北京,當時在寧遠的遼東總兵吳三桂接到命令,準備發兵保衛京城。部隊行至山海關之時,就接到了崇禎皇帝自縊的消息。此時的吳三桂是真正的應了一句俗語“前有猛虎,後有追兵。”前面是李自成的義軍攔路,後面是多爾袞的清軍追擊,無論面對誰,吳三桂都是無力一戰的。

明末投降清朝的將領有很多,吳三桂卻爲何最受人唾棄?

於是降或死,這是一個問題,不過還在李自成擡了吳三桂一手,殺了吳三桂全家,奪了愛妾陳圓圓,吳三桂必須報仇,要報仇自然是死不得,所以只有降清這條路了。於是吳三桂就此背上了國賊漢奸的千古罵名,不過明末時候投降清廷的人是很多的,如洪承疇、祖大壽、耿精忠、尚之喜以及範文正等等,這個範文正是特別注意一下,他作爲謀臣對於明朝太熟悉,一路指導八旗殺入關內。如此多的貳臣爲什麼偏偏是吳三桂最受人唾棄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明末投降清朝的將領有很多,吳三桂卻爲何最受人唾棄? 第2張

其實隨着封建政權逐步瓦解,文化思想也得到了很大的解放,人們認識到分析歷史問題就要本着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以訛傳訛。那麼要怎樣做到實事求是呢?畢竟我們又沒有時光機器,不能回到過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這個時候就需要以文物和文獻作爲分析問題的工具了,所以很多在歷史上有爭議的事件和人物,人們都熱衷於爲他重新定義。

曹操就一個被翻案的典型,從亂臣賊子成功翻身爲亂世梟雄。《三國演義》最先也是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而這也是中國獨特的市井文化。爲了追求其戲劇性人們往往會添油加醋,再口口相傳,這樣一來,這段歷史故事與正史是會有些出入的。況且美人一旦配合英雄出現,那麼可挖掘的情節就更讓人垂涎了。

明末投降清朝的將領有很多,吳三桂卻爲何最受人唾棄? 第3張

杜牧到了赤壁,也還得留下一句“銅雀春深鎖二喬”。安祿山與楊貴妃,光是這兩個名字放在一起就讓人虎軀一震。想象一下,常在邊關生活的安祿山,驍勇善戰,一身古銅色的肌肉充滿活力,而楊貴妃養在深宮,膚如凝脂雍容華貴,看到邊關熱血男兒,會不會心也是噗通了一下。我不知道,歷史文獻上也沒有說,大家都是衆說紛紜,人們已經不介意你說的是不是真的,他們只想看聽起來刺激有趣的。

再說吳三桂,因爲一位藝伎不惜讓自己的國家萬劫不復,這種故事應該就是滿清統治階層爲了強調忠君愛國,以吳三桂爲反面教材,來警告明末殘餘勢力不要繼續做無謂的鬥爭。所以很多人會覺得吳三桂是“衝冠一怒爲紅顏”而忘記了他全家也被殺了。吳三桂不僅僅是背叛大明,更是背叛華夏,這是槽點之一。

公元1662年,吳三桂進兵緬甸,向緬甸國王要人,要誰?大明永曆帝。緬甸國王是無力與吳三桂爭鬥,只得交出永曆帝。可憐的永曆帝,在位時就流離失所,都逃到緬甸了,還是被吳三桂抓了回去,甚至覺得留着永曆帝夜長夢多,最後就地絞殺永曆帝。這一手斬草除根的狠辣程度是槽點之二。

最後一點也就是吳三桂坐鎮雲南,開藩設府。他想做大清的沐家世代鎮守雲南,不過清朝對於他的心思看得很透徹,在他殺掉永曆帝后便開始制裁吳三桂。隨着矛盾的持續尖銳,最後康熙撤藩,吳三桂起兵造反,口號“驅除韃虜,還我大明。”講真,如果吳三桂說驅除韃虜,我們都挺你,但是你說匡扶大明,那麼對不起,我們不認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