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吳三桂投降清朝有何內幕 吳三桂爲何要做三姓家奴

吳三桂投降清朝有何內幕 吳三桂爲何要做三姓家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末之際,朝廷重臣,文武百官有的戰死沙場,有的爲國殉葬,大多數皆是棄暗投明另尋出路,但其中只有吳三桂被扣上了大漢奸的罪名,原因很簡單,吳三桂並未山窮水盡,甚至於明朝到最後仍將最後的賭注下在了鎮守山海關的遼東軍團身上,吳三桂肩負着明朝最後的砝碼,而他,卻輕而易舉地放清軍入關,看在局外人眼裏,這不是大漢奸還是什麼呢?

吳三桂投降清朝有何內幕 吳三桂爲何要做三姓家奴


其實究其緣由,吳三桂降清並不是自願的,而是被李自成逼的,換句話說一系列客觀因素是導致吳三桂成爲漢奸的重要原因。李自成發動農民起義,這與近現代的工人階級革命是有很大區別的,前者是封建王朝的延續,到最後與官僚階級統治並無區別,而後者則是歷史的進步,是封建社會向民主社會變革的飛躍。所以李自成並不具有一個控制王朝興替的統治者的眼光和胸襟,因對官僚階級與地主豪紳的痛恨,李自成對這一階級的打壓是徹底的,掠奪財務,濫殺無辜。

李自成數次招降吳三桂,表面上禮賢下士,背後卻是霸妻擄父,犯吳三桂的大忌,同時促使吳三桂降清,儘管他對於降清仍有所顧忌,但也容不得他走其他的路了。

其實吳三桂並未有明確的降清意圖,或者說吳三桂更有意於清軍結盟剿滅李自成勢力,而且在吳三桂與多爾袞的回信中提到,清軍入關不得掠奪民財,濫殺百姓。可見其心爲民爲國。

歷史人物吳三桂爲何要做三姓家奴

“三姓家奴”原本是張飛辱罵呂布之言,指責其本姓爲呂,卻投奔乾爹丁建陽,後又認董卓爲乾爹,將丁建陽殺害。在這裏以“三姓家奴”形容吳三桂實在是冤枉他了,吳三桂反覆無常,在明清交接之際左右搖擺實爲形勢所迫,他並不是爲了忠義虛名而罔顧一切的人,他要對忠誠於他的十幾萬將士的性命負責,並不能因爲他的一時起意而另十萬將士成爲沙場冤魂,自然有多番權衡的必要。

吳三桂投降清朝有何內幕 吳三桂爲何要做三姓家奴 第2張


吳三桂手握明王朝僅剩的精銳部隊,原本是一名位高權重的大將,又怎心甘情願爲亂臣賊子效力呢?當時明王朝又是風雨飄搖,內憂外患,而李自成又以吳三桂之父吳襄爲人質威脅他,爲保家人性命安全,吳三桂權衡利益之下才暫且親附李自成勢力,與李自成議和。

李自成出身草莽之輩,不懂禮賢下士指導,成立政權後,眼光短淺,致使高層勢力分崩離析,面對塞外滿清勢力自亂陣腳,吳三桂無奈再次改變方針呢,投靠滿清,放清軍入關。

之後中原局勢在清王朝的統治下逐漸明朗,吳三桂擁兵自重,成爲清王朝的一塊心腹,平定三藩迫在眉睫,形勢所迫,吳三桂不得不自立爲王,重拾明朝旗號,最後卻落得命喪黃泉的下場。亂世之中,那些審時度勢之人成爲不了英雄,反倒成爲了見風使舵的小人,歷史上的人物評價誰又道得明說得清呢?

吳三桂的府邸在哪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剿滅李自成後,被封爲平西王,鎮守雲南。因吳三桂常年駐兵在外,在京城的時光寥寥可數,而北京城內的平西王府格局建築別具匠心,足以看出府邸主人對其建造耗費了心血,不像是常人在外征戰之人的府邸,有人推測北京城內的平西王府是吳三桂的府邸,這樣看來實在沒有可信度。

吳三桂投降清朝有何內幕 吳三桂爲何要做三姓家奴 第3張


其實要論吳三桂的府邸,只可算上他在雲南割據爲王的住所,當時吳三桂受清廷封爵,封爲平西王,駐守雲南。起初,吳三桂經過常年征戰,身心具疲,想當幾年的安逸藩王,遂在他的藩地內大興土木,填湖建房、擴建花園,重新修建鳴鳳山金殿,將北京城那座金光閃閃的“金殿”原模原樣的照搬過來,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金殿名勝區坐落於昆明市東郊的一座鳴鳳山上,供佔地1773畝,因此大多建築都由銅製品構成而聞名。這座經歷百年的私人豪宅,成爲了明清時期建築業的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的相互融合的傑作。庭院內古木蒼松、溝壑深幽,整個庭院的佈局構圖都大有深意,其中“金殿朝暉”、“鳴鳳山茶”更是昆明十景中最具代表的景色。另外天門古道、鳴鳳晨鐘、太和遺蹟、慄花風荷等更是巧奪天工、趣意盎然。

太和宮中心建築就是金殿,也是整個吳三桂行宮最耗心血的點睛之筆,金殿顧名思義,大都由金屬銅建造而成,小到門窗、供桌、佛龕、神像,大到房樑、屋頂、帷幔都是由銅築成,整體建築富麗堂皇,給人一種威嚴莊重之感。

吳三桂究竟有多少兵馬

平西王吳三桂征戰一生,多有得意勝戰,不管是與李自成軍隊的石河大戰,還是長達八年的反清復明之戰,吳三桂都彰顯了軍事實力。那麼,吳三桂有多少兵馬?又是什麼讓他得以率領這些千軍萬馬闖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

吳三桂投降清朝有何內幕 吳三桂爲何要做三姓家奴 第4張


據史料記載,吳三桂有五十三個佐領,綠營兵就有“四鎮十營”。推算出來便是多達幾十萬的兵馬。另外還有私藏的衆多兵丁未經統計。這樣的軍事實力,偏還是前朝漢族的人心,康熙帝虎視眈眈也屬再正常不過。

吳三桂有多少兵馬朝廷不是不清楚,順治十七年,中央朝廷終於按耐不住,以賦稅不足勒令吳三桂裁減兵力。吳三桂心中有數,便汰弱存強,雖然將綠營和投誠並減少到只有兩萬多人,但全都是精銳部隊。其後爲試探康熙皇帝,吳三桂主動請求撤藩,誰知年少氣盛的康熙帝同意了,戰火一觸即發,以吳三桂爲首的三藩勢力團結起來,打起“反清復明”旗號,開始了與清王朝長達八年的戰爭。

關於吳三桂有多少兵馬這個問題,與其量化,倒不如看看大戰中的表現。所謂精英兵力,正是有名的關寧鐵騎。曾經跟隨吳三桂助清軍佔領北京,還曾徹底擊潰李自成的農民兵,即便在吳三桂晚年反清之時,也幾度將清朝逼到絕境,讓康熙皇帝失去50多萬軍隊。這支由袁崇煥創始操練出的精銳兵馬,在當時那段歷史中確實驍勇善戰,但整個朝代的更替和覆滅卻更與統帥者的選擇息息相關。

袁崇煥吳三桂之間的關係

吳三桂,字長伯,明朝時期遼東人,祖籍位於江南高郵,其父吳襄任職錦州總兵。明朝崇禎年間吳三桂手握重兵,任職遼東總兵,鎮守山海關。吳三桂其人在武術上極有天賦,崇禎皇帝初登基時,開科取士,吳三桂爲當屆武狀元,後來秉承父業,任職都督指揮。

吳三桂投降清朝有何內幕 吳三桂爲何要做三姓家奴 第5張


在其青年時期,吳三桂在將領袁崇煥部下領命,當時的袁崇煥可謂是名聲在外、風頭正勁,鎮守山海關時期,關外女真族不敢肆意騷擾邊關,對其聞風喪膽,袁崇煥雖是文官出身,但對治兵之道極爲在行,軍中事務打理的井井有條,軍紀軍規也極爲嚴謹,深受當地百姓愛戴。吳三桂對其久仰大名,在其部下領命更是敬佩其爲人,然而袁崇煥最後的下場,另吳三桂對朝廷心寒至極,這也是影響之後吳三桂選擇背棄明王朝的一個重要原因。

袁崇煥無疑是一名英雄將領,當之無愧的明朝長城,卻深陷奸佞構害,另崇禎皇帝忌憚其聲明,冤殺忠臣,叛其凌遲處死。自古君王最爲忌憚的就是功高蓋主之臣,袁崇煥戰功顯赫、受百姓愛戴,成爲了這位極富疑心病的皇帝的心腹之患。最後一代將領,不僅冤死,還揹負着惡名,如此悲慘下場看在吳三桂眼裏,也難怪他最後不忌諱亂臣賊子的罵名,也執意保全十萬將領性命,投降清兵,如此不講情理,不分黑白的朝廷,他怎甘心做起殉葬品呢?

吳三桂與鰲拜誰厲害

如果說吳三桂是滿清入關的靈魂人物,那麼鰲拜就是滿清王朝建立初期政權的靈魂人物,鰲拜出身瓜爾佳氏,其叔父爲後金開國功臣,而他生性勇猛,跟隨皇太極征戰多年,被稱爲“滿清第一勇士”,戰功赫赫。清王朝建立政權後,輔佐三代帝王,可以說鰲拜的前半生爲滿清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吳三桂投降清朝有何內幕 吳三桂爲何要做三姓家奴 第6張


但是歷代權臣與帝王之間的矛盾都難以調和,權臣功高蓋主,野心勃勃,君王又對臣子處處打壓,壓制其黨羽勢力。鰲拜的後半生手握重權、結黨營私,不把少年皇帝放在眼裏,而康熙在其他大臣的輔佐下,主持朝政,除去鰲拜這塊心中大患勢在必行,年少康熙擒鰲拜震驚朝野,成爲了少年帝王初出茅廬的開門紅。

鰲拜被擒後,老死獄中。而吳三桂與鰲拜的結局相同,但境遇是截然相反的,鰲拜對於滿清族是同一血脈,爲滿清族開闢疆土,出生入死,而吳三桂自始自終從未真心臣服於清王朝,他只是需要藉助清軍勢力爲他剿滅李自成義軍,在這之後雖受封爲平西王,也只是割據雲南,暫歇養兵,吳三桂始終心懷反清大計,直至,清廷羽翼豐滿,決定削藩,吳三桂與清廷之間矛盾才上升爲主要矛盾,兵戎相見,反目成仇。

康熙十七年,其餘藩王勢力接連投降,僅剩下吳三桂割據雲南一隅之地,大局已定,吳三桂已無力迴天,此時的吳三桂也已年近六十七歲,面對着日益雄厚清老虎,積鬱成疾,在其部下死黨的勸慰下, 建國稱帝,已了心願,同年入秋,抱病而逝。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