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說秦始皇是“奮六世之餘烈”才統一的六國?六世分別說的是誰?

爲什麼說秦始皇是“奮六世之餘烈”才統一的六國?六世分別說的是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說秦始皇是“奮六世之餘烈”才統一的六國?六世分別說的是誰?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秦朝。秦朝的建立,背後離不開秦國曆代先祖的勵精圖治。所以在《過秦論》中,賈誼寫道:"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那麼,秦國"奮六世之餘烈"才統一六國,所謂的六世是指哪些秦國國君呢?

爲什麼說秦始皇是“奮六世之餘烈”才統一的六國?六世分別說的是誰?

既然說嬴政是繼承六世的"餘烈",那麼這六世自然是秦始皇之前的六位秦國國君,即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和秦莊襄王。這六人對秦國的發展並非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正是他們一代代積累,才成就了一個強大的秦國。

我們先看看秦孝公,可能有些人對他並不是很熟悉,但他在位期間提拔的改革家商鞅就稱得上婦孺皆知了。秦獻公四年(前381),秦孝公嬴渠樑出生,秦獻公去世後,年僅二十一歲的年輕君主秦孝公繼位,成爲了秦國國君。

據《史記》記載:"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秦孝公的父親秦獻公繼位之初,秦國內憂外患就不斷,秦獻公雖然想要改變現狀,但有心無力。秦孝公繼位後,各種矛盾和隱患進一步加深,於是孝公銳意進取。

當時的秦國,內部有人民熱愛私鬥,卻不在對外戰爭中盡力;國內經濟發展緩慢,農民無心耕作等問題;外部則有諸侯們自詡中原國家,瞧不起來自偏遠西部的秦國的問題。爲表示對弱小秦國的輕視,他們甚至在會盟時不邀請秦國參加,儼然將之孤立。

爲什麼說秦始皇是“奮六世之餘烈”才統一的六國?六世分別說的是誰? 第2張

秦孝公深知變法需要人才,便頒佈了《求賢令》,重金網羅天下賢士。商鞅便是響應秦孝公的《求賢令》而來到秦國。秦孝公力排衆議,大力支持商鞅的變法,從而大大改善了秦國積貧積弱的頹靡姿態。商鞅的變法涉及範圍極廣,其影響也非常巨大。

比如,商鞅採用軍功爵制,規定立功者受賞,大大提高了士兵的積極性,從而增強了秦軍戰鬥力。他還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私有,從而刺激了農民耕作的積極性。此外,商鞅嚴明法令、提倡法治的政策也使得百姓遵紀守法,秦國更加井然有序。

在商鞅的幫助下,秦孝公得以派遣戰鬥力強悍的秦軍收復了曾經秦國被奪走的土地,恢復了秦穆公時期的領土,也完成了祖祖輩輩未竟的夢想。可惜的是,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勵精圖治的秦孝公病重去世,其子嬴駟繼位,是爲秦惠文王。

年僅十九歲的秦惠文王繼位後不久,便在大臣們的強烈要求下將商鞅處死,但商鞅去世後,他並沒有廢除其變法,而是依舊依照法令治理國家。秦惠王十三年(前325),嬴駟正式稱王,這反映了秦國隨着實力提升,其地位也在各國中不落下風。

爲什麼說秦始皇是“奮六世之餘烈”才統一的六國?六世分別說的是誰? 第3張

秦惠文王在位期間,任用縱橫家張儀,從戰略角度對東方六國進行削弱。此外,他南征北戰,擊敗過魏、楚,滅亡了蜀國,並攻取了出產良馬的義渠國。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四十六歲的嬴駟逝世,其子嬴蕩繼位,也就是後世所說的秦武王。

秦武王對秦國的貢獻沒有自己的父親及祖父高,原因在於他並不喜愛治理國家,只醉心於追求力量。他先是驅逐了張儀,又出兵攻打韓國。不過,他在位僅四年,便因爲與大力士比賽舉鼎時膝蓋骨斷裂,不久去世。

因爲秦武王年僅二十三歲便意外逝世,還來不及留下兒子,衆臣便擁立他的弟弟嬴稷繼位,即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位時,文臣范雎、武將白起共同輔佐,並在著名的"長平之戰"中大敗趙國。後來,昭襄王更是直接進入洛邑,滅亡了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周天子。

這一舉動換來了其它諸國的聯合抵制,再加上連年征戰對秦軍消耗巨大,昭襄王所創造的大好局面被迫失去。昭襄王的統治長達五十六年,他去世後,其子嬴柱繼位,是爲秦孝文王。但嬴柱繼位僅僅三天後便去世,王位由其子子楚獲得,即秦莊襄王。

爲什麼說秦始皇是“奮六世之餘烈”才統一的六國?六世分別說的是誰? 第4張

子楚繼位後,先是徹底剷除了東周政權,又繼續積極地對外擴張。在位三年後,莊襄王也去世,其子嬴政繼位,開啓了嶄新的時代。秦國"奮六世之餘烈",指的便是嬴政繼承這六位國君留下的基業,從而建立了流傳千古的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