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上“三宮六院”和“七十二嬪妃”是什麼由來?

歷史上“三宮六院”和“七十二嬪妃”是什麼由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是指什麼大家都熟知嗎?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

我們通常以“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形容帝王的後宮,其中“三宮六院”其實是因明清故宮的建築而來,而“七十二嬪妃”則是泛指帝王后宮規模龐大,而並非特指皇帝后宮人數。至於皇帝后宮的人數,則完全取決於皇帝本人的喜好。

歷史上“三宮六院”和“七十二嬪妃”是什麼由來?

“三宮六院”和“七十二嬪妃”的由來

關於“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其實只是民間對於皇帝后宮的說法,這個說法可以分爲兩部分,其中“三宮六院”是指後宮居所,而“七十二嬪妃”指的則是後宮的人數。

“三宮六院”之說其實起源較早,《禮記》有載“王后六宮,諸侯夫人三宮也”,也就是說六宮最早指王后居所,而三宮則指諸侯夫人的居處。隨着分封制的消亡,三宮的含義又有了變化,漢代時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稱三宮,或以太皇太后、太后、皇后合稱三宮。唐穆宗時又將兩宮太后與皇后合稱三宮。而六宮則稱作六苑,不再特指皇后,而以後妃所居宮院(苑)代指后妃。

故宮的“三宮六院”

現代的“三宮六院”之說,其實源自於明清故宮的建築而來,三宮指的是就是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六院”其實是十二院,則分別指“三宮”東、西兩路的“東六宮”和“西六宮”。其中,東路六宮爲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和延禧宮;西路六宮則爲永壽宮、翊坤宮、 儲秀宮、鹹福宮、長春宮、太極殿(啓祥宮) 。因各宮均爲庭院格局建築,故稱爲“東六院”和“西六院”。因“三宮六院”均處於故宮的內廷,主要爲皇帝后妃居所,故而明清之後以“三宮六院”泛指皇帝后宮。

歷史上“三宮六院”和“七十二嬪妃”是什麼由來? 第2張

所謂的“七十二嬪妃”,其實也並非皇帝后宮的具體人數,而是泛指皇帝后宮人數衆多。《禮·昏儀》規定,“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這個規模已經遠超“七十二”這個數字。秦漢時則秉承周制建立后妃制度,並開始建立相應的后妃等級制度。不過,歷朝歷代的後宮等級有所不同,例如漢代后妃分爲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八級。唐朝則分爲皇后、妃(四人)、嬪(九人)、婕妤(九人)、美人(九人)、才人(九人)、寶林(27人)、御女(27人)、才女(27人)九級。

不過,歷朝歷代對於皇帝后宮的規模設置普遍比較龐大,但卻少有皇帝能夠將其冊滿。

皇帝后宮規模更多取決於皇帝個人

關於皇帝后宮的規模,其實大致可以劃分爲兩個階段,明朝以前皇帝較爲自由,後宮女子基本都可以算作皇帝的儲備后妃,以至於很多皇帝發明出各種各樣的玩樂項目。明清時期後宮制度則相對較爲完善,雖然後宮人員衆多,但卻很少能夠隨心所欲。

西漢以前,皇帝后宮人數普遍偏少(傳說秦始皇后宮超過千人),隨着皇宮規模的擴大以及皇宮制度的完善,皇帝后宮人數開始急劇擴張,到漢武帝時突破千人,漢桓帝時達到五六千人,到晉武帝司馬炎時開始破萬,而在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達到頂峯,一度達到四萬人。

歷史上“三宮六院”和“七十二嬪妃”是什麼由來? 第3張

而自唐朝之後,帝王后宮規模又再度開始減少,明清時期後宮制度相對完善,很少再有皇帝無節制的擴大後宮,因而始終維持在萬人上下。

如前文所說,明朝以前皇帝相對較爲隨心所欲,後宮的規模和后妃的人數完全取決於皇帝個人的喜好。不過,皇帝寵幸的人數雖然較多,但能夠真正被冊封者其實只是少數,例如隋煬帝楊廣,作爲歷史上著名的暴君,他的好色那是出了名的,然而能夠獲得冊封的,也不過9人而已。

說到歷史上后妃最多的皇帝,我知道的有三位,其中康熙后妃多達66人,乾隆則有43位,唐玄宗李隆基則有38人。而歷史上后妃最少的,除了那些早逝沒有娶妻的皇帝外,應該就是明孝宗朱佑樘了,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履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