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建文帝以皇長孫的身份登基爲帝,他最後怎麼死的?

建文帝以皇長孫的身份登基爲帝,他最後怎麼死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建文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明太祖朱元璋知道江山得來不易,爲了鞏固政權、防止功臣功高震主,他把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功臣基本上誅殺殆盡,還把自己的兒子分封到各地爲王,想讓他們共同輔佐皇帝,以保護君權。這些藩王的兵力強弱不ー,其中最強的是靠近北部邊塞的秦、燕、晉三王。而這三王之中,燕王朱棣更勝一籌,他甚至擁有統轄各鎮兵馬的權力。

建文帝以皇長孫的身份登基爲帝,他最後怎麼死的?

本來,朱元璋的出發點是好的,沒想到適得其反,藩王勢力越大,對君權的威脅也越大。朱元璋駕崩後,皇長孫建文帝朱允炆登基,此時藩王的勢力越發強大。建文帝感受到這些來自藩王的威脅,便與近臣黃子澄、齊泰商量削藩事宜。齊泰建議從燕王朱棣下手,因爲他的兵力最強、野心最大。黃子澄對此堅決反對,他覺得這樣風險太大,而且容易打草驚蛇,應該先除去燕王周圍的藩王。建文帝採納了黃子澄的建議,先後將周、岷、湘、齊、代五位藩王革職發配。這樣一來,藩王中就只有燕王朱棣一枝獨秀了。

建文帝以皇長孫的身份登基爲帝,他最後怎麼死的? 第2張

建文元年(1399)夏,燕王朱棣首先採取了行動,他以進京保護皇帝、誅殺奸臣爲名起兵,並且打出了“清君側,靖內難”的旗號,稱自己的軍隊爲“靖難軍”。因此,歷史上把這場戰爭稱作“靖難之役”。單從兵力上來講,建文帝是佔優勢的,於是他想集中優勢兵力,將燕王的軍隊在北平一舉殲滅。可是,由於當初朱元璋對功臣宿將大肆殺戮建文帝找不出一個像樣的將領供自己差遣。無奈之下,建文帝只好起用老將耿炳文。耿炳文已年近古稀,根本抵擋不住燕王,燕王在很短時間內就攻克了居庸關、密雲、遵化等地。得知兵敗的消息,再加上黃子澄的極力推薦,建文帝決定削去耿炳文的大將軍之職,由李景隆對抗燕軍。李景隆對打仗毫無經驗,只知道貪功冒進,沒幾個月的時間,就連吃了幾個敗仗。

這場戰爭持續了三年之久,直到建文三年(1401),皇宮內的一個宦官將南京城的真實情況報告給燕王,原來南京城早已沒有抵抗的能力,如果燕王發兵,輕而易舉就可攻克。燕王當機立斷,率軍直取南京,燕軍一路勢如破竹,渡過長江後一舉將南京城包圍。僵持了沒幾天,南京城的將領見大勢已去,就打開了城門投降、皇宮也因混亂而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建文帝以皇長孫的身份登基爲帝,他最後怎麼死的? 第3張

燕王率軍進城後,第一件事就是查找建文帝的下落,在皇宮廢墟中人們只找到了幾具燒焦的屍體,無法辨認身份。燕王一邊哭一邊說:“我只是想幫你除掉身邊的奸臣,事情怎麼會弄到這個地步啊!”然後下令把這些屍體按照禮制下葬。

歷時三年的靖難之役最終以叔叔燕王朱棣取得帝位而結束。戰爭雖結束,與此相關的歷史卻在發展;燕王進京後,宮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說建文帝於宮中自焚而死,或雲建文帝由地道出亡,落髮爲僧,雲遊天下,傳說他於正統朝入居宮中,壽年而終;又有一說建文帝逃至東南亞,鄭和下西洋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尋找建文帝。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確考,成爲明史上的一大懸案。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