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東吳皇帝孫休登基之後,都有哪些作爲?

東吳皇帝孫休登基之後,都有哪些作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景帝孫休(235年-264年),字子烈,吳國皇帝,在位六年。很多人都不瞭解,接下來跟着本站小編一起欣賞。

大多數人讀三國,在諸葛亮死後基本上對後三國時代的人物基本沒什麼瞭解。今天咱們來聊聊吳國第三任皇帝孫休(孫權之後分別是:孫亮、孫休、孫皓),這個人非常有意思,酷愛古籍,想要靠教育治國,在許多方面模仿漢文帝,然而在位六年卻一事無成。

不受疼愛的兒子,卻被迎立爲帝

孫權一生有7個兒子,分別是孫登、孫慮、孫和、孫霸、孫奮、孫休、孫亮。孫登作爲長子,早早被孫權立爲太子,並悉心教導,準備作爲接班人。可惜孫登33歲英年早逝,次子孫慮比孫登死得更早。孫權又立三子孫和爲太子,接着卻爆發了“二宮之爭”,最終孫和被廢,孫霸被賜死。

即使是這樣,孫休也從沒有入過孫權的法眼,在晚年孫權立幼子孫亮爲太子,孫權駕崩後,孫亮即位爲帝,是爲少帝。不知道什麼原因,孫休並不受孫權的喜歡,所以他本來是完全沒有機會成爲皇帝。然而,世事無常,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太平三年(258年),少帝孫亮被權臣孫綝所廢,孫綝派人迎請孫休回京即位。

東吳皇帝孫休登基之後,都有哪些作爲?

熱衷於典籍學問,提倡教育治國

赤烏十年(247年),孫休十三歲時,跟從中書郎謝慈、郎中盛衝學習。自此孫休成了一個“志善好學”、“與世無爭”的藩王。恐怕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權臣孫綝才選擇迎立孫休爲帝,或許孫綝認爲孫休更好控制,然而事實證明,讀書多還是有好處的。

孫休繼位後,表面上先是對孫綝大加封賞,孫綝兄弟“一門五侯,皆典禁兵”,權勢滔天地位崇高。然而孫休暗地裏卻和自己的心腹張布,聯合將軍丁奉暗中謀劃除掉孫綝。258年11月,繼位僅僅兩個月之後,孫休安排張布、丁奉趁臘祭日在宴會上成功誅殺孫綝!

除掉權臣之後,孫休終於可以按照自己意圖治國理政了。他下了一道詔書:“古者建國,教學爲先……其案古置學官,立五經博士,核取應選,加其寵祿,科見吏之中及將吏子弟有志好者,各令就業。……以敦王化,以隆風俗。”簡而言之,就是提倡教育,設立五經博士,達到以教育改變社會風氣,使國家繁榮昌盛的目的。

永安二年(259年),孫休再次下詔書:“……今欲偃武修文,以崇大化。推此之道,當由士民之贍,必須農桑。今欲廣開田業,輕其賦稅,差科強羸,課其田畝,務令優均,官私得所,使家給戶贍,足相供養,則愛身重命,不犯科法,然後刑罰不用,風俗可整。……漢文昇平,庶幾可及。”

從孫休的治國思路來看,推崇教化是第一步,偃武修文之後,則要務植農桑,讓百姓過上安穩富足的日子,這樣就可以達到漢文帝時太平盛世的局面。孫休的種種舉措,看上去很像一位明君,然而事實卻是沒有什麼用。

試圖效仿漢文帝,卻一事無成

上面已經說了,孫休意圖通過偃武修文,教育興國,勸植農桑,以期能夠達到漢文帝時期那樣的太平盛世。其實孫休有許多方面的確和漢文帝劉恆比較類似,而他也似乎在嘗試着模仿漢文帝:

第一,兩人成爲皇帝的過程相似。漢文帝劉恆當年是因爲功臣集團和宗室誅除了諸呂,才被從偏遠的地方迎立爲帝,這和孫休比較相似。而且劉恆不受劉邦喜歡,孫休也不受孫權喜歡。劉恆有自己的都尉宋昌,孫休有都督張布,兩人都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當年劉恆聽說要迎立自己爲帝,表現出了“猶豫未定”,直到聽聞宋昌“行至渭橋,丞相已下皆迎”時,劉恆才快馬加鞭搶佔帝位。熟讀典籍的孫休,則似乎在刻意模仿漢文帝。孫休最初聽聞權臣欲擁立自己爲帝,狐疑,不僅遷延觀望,還屢次派遣心腹前往國都打探消息。直至一無名氏老翁出現,加以點撥,孫休才放下疑慮,加速行進。

東吳皇帝孫休登基之後,都有哪些作爲? 第2張

第二,孫休的教育興國,勸植農桑基本就是在模仿漢文帝。漢初經歷秦末天下大亂,推行的是“休養生息”的國策,漢文帝甚至親自耕田,爲天下做出示範。而且漢初堅持輕徭薄賦,孫休在自己的詔書中也多次提到“輕其賦稅”“必須農桑”等等。

然而雖然孫休的各項政策“看上去很美”,其實並沒有什麼實際效果,吳國仍然是內憂外患,叛亂四起。263年交阯郡吏呂興等謀反,殺太守孫諝,向曹魏投降;同年劉禪投降蜀國滅亡;從北、西、南三面,孫吳完全處於魏的包圍之中。264年孫休駕崩,年僅三十歲,諡曰景帝。

孫休在位七年時間,幾乎沒什麼存在感,不客氣的可以說是一事無成,主要由於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第一,孫休專心讀書,寵信故臣。孫休雖然有很好的思路,但他基本上不理政事,因爲丞相濮陽興及左將軍張布過去與自己相好,又在孫綝一事對自己有恩,故將重要事務委託他們。張布掌管宮內官署,濮陽興執掌軍國大事,互爲表裏。羣臣大小都感到非常失望。

而孫休則自己在宮內專心讀書,據史書記載“休銳意於典籍,欲畢覽百家之言,尤好射雉,春夏之間常晨出夜還,唯此時舍書。”除了外出射野雞的時候,孫休基本不放下書本,想要完成他通讀百家之言及各種典籍的夙願。

第二,當時的政治環境。雖然孫休在刻意模仿漢文帝,但當時的政治環境實在不允許。漢朝那是大一統的王朝,有一個安定的內外環境,朝廷只要不多事就是最大的“善政”。然而三國時期,曹魏時刻虎視眈眈,盟友蜀漢岌岌可危,你有什麼資格“偃武修文”,那不是坐以待斃嗎?

第三,在位時間太短。孫休258年登基,結果264年突然暴斃,年僅30歲,實在讓人感到非常疑惑。如果孫休能夠多在位幾年,或許吳國的境遇能夠慢慢有所改善,可惜他死的太早了。孫休之後,就是東吳末代皇帝孫皓,魯迅先生口中“特等的暴君”,所以吳國十幾年後就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