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密爲何沒有搶在李淵反隋前佔領長安?

李密爲何沒有搶在李淵反隋前佔領長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密,西魏名將李弼的曾孫,隋末唐初割據羣雄之一。你們知道嗎,接下來本站小編爲您講解

隋煬帝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隋煬帝楊廣離開洛陽,駕臨江都。

這宣告着心比天高的楊廣應對各地叛亂和內部貴族離心的失敗,並徹底放棄了政治上和軍事上的掙扎。

楊廣跑了,有志者就該崛起了。

於是,在他跑掉的第二年,即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雌伏在太原的李淵起兵了,雌伏在瓦崗寨的李密也雄起了。

當時的天下反王有許多,爲何只提他們兩位?

因爲,以當時各路諸侯們的軍事實力、對外的聲望、影響力而言,只有李淵和李密是最有可能笑到最後的。

李密爲何沒有搶在李淵反隋前佔領長安?

在隋末,關隴八柱國直系後裔的號召力就是最強的。

至於實力也不差的洛陽王世充及河北竇建德,因出身的天然瑕疵,絕對做不到讓天下人心服口服的地步,只能一時強。

在大業十三年時,李淵和李密也都有了取代隋朝的心思。

從崛起的過程來看,李密比李淵要早一些出頭。

李淵是在大業十三年七月正式起兵,誓師反隋,到十一月才佔領長安。

而李密,在當年的六月前,就架空了前瓦崗寨首領翟讓,並率領瓦崗大軍所向披靡,在中原地區無人可擋。

最重要的是,隋朝的六大糧倉,李密拿下了其中三個,分別是興洛倉、回洛倉、黎陽倉。

此時的李密,有兵、有糧、有聲望、有戰績,如日中天。

也就在這個時候,李密身邊的謀士柴孝和勸說他應該搶先進兵關中,拿下長安,《舊唐書·李密列傳》中記載:

柴孝和說密曰:“秦地阻山帶河,西楚背之而亡,漢高都之而霸。如愚意者,令仁基守回洛,翟讓守洛口,明公親簡精銳,西襲長安,百姓孰不郊迎,必當有征無戰。既克京邑,業固兵強,方更長驅崤函,掃蕩東洛,傳檄指捴,天下可定。但今英雄競起,實恐他人我先,一朝失之,噬臍何及!”

這似乎是正確的戰略,李密是關隴貴族出身,當時天下的中心也在關中,拿下關中,就有了最深厚的根基,在天下之爭中佔據先手。

而且,如果李密能先進長安,也順帶阻隔了最大對手李淵的崛起。

沒有了關中的李淵,還能不能建立唐朝?很難說。

李淵不崛起,李密就或許能成功。

但李密卻拒絕了柴孝和的建議,堅持要先拿下洛陽。

早在隋大業九年(公元613年)楊玄感起兵反隋時,李密給楊玄感提出的三條戰略中,打洛陽就是最下策(上策是直接去河北堵楊廣的後路,中策是兵進關中)。

可大業十三年時的李密爲何也要先打洛陽?爲何不去關中?

原因是,瓦崗軍隊及其主要將領的成分拖了李密的後腿,他不得不拒絕柴孝和的建議,《舊唐書·李密列傳》中記載:

密曰:“君(柴孝和)之所圖,僕亦思之久矣,誠乃上策。但昏主(楊廣)尚存,從兵猶衆,我之所部,並是山東人,既見未下洛陽,何肯相隨西入?諸將出於羣盜,留之各競雄雌。若然者,殆將敗矣!”

瓦崗羣雄絕大部分是山東人(非單指今山東省,隋時所稱的山東還包括今河北、長江以南的江蘇、河南等省所轄的部分州郡)。

他們或許不願意離開中原、山東地區,去經略不熟悉的關中。

而且,李密帶着一大幫子山東好漢去攻佔關中,原關中的土豪們,特別是關隴貴族,還未必願意,遇到的阻力未必就比去強攻洛陽小。

後來李淵能順利拿下關中,是早就跟關中的大族協商好了,利益也分配完畢後,才獲得許可。

李淵起兵時的部下中,就有好多關中豪門子弟,關中土豪們只會允許自己當關中的家。

李密爲何沒有搶在李淵反隋前佔領長安? 第2張

李密因爲在楊玄感兵敗後,一直是逃犯身份,大業十三年前,他也不是瓦崗勢力的頭頭。

崛起前,李密沒有底氣去跟出身一致的關隴貴族們勾結,和關中勢力一直處於割裂狀態。

所以,李密只能在洛陽跟王世充死磕,選擇以洛陽爲根基,試圖在拿下洛陽後,再憑藉大勢或武力向關中施壓、談判。

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幾次率軍攻打洛陽,都沒能從軍事上攻佔洛陽,最後拿下洛陽時,都還不是打進去的。

王世充能以一城之力硬抗巔峯時期的李世民率領的唐軍好幾年,可見其韌性有多強。

李密要死磕洛陽,如果不能儘快拿下,在戰略形勢上,對比李淵,就落了下風。

在李淵拿下長安,穩定了根基時,李密還在分別跟想回師關中的宇文化及、以及也想跟李密死磕的王世充鏖戰(回洛倉都在李密手上,洛陽無糧,王世充只能拼命)。

戰勝宇文化及後,耗得精疲力盡的李密被王世充以逸待勞擊敗,一戰打垮了李密的心氣。

當覺得無法東山再起的李密流露出想投靠李淵的意思時,其部下還在幫他找投靠李淵的理由,《舊唐書·李密列傳》中記載:

其府掾柳奭對曰:“昔盆子歸漢,尚食均輸。明公與唐公同族,兼有疇昔之遇,雖不陪從起義,然而阻東都,斷隋歸路,使唐公不戰而據京師,此亦公之功也。”

柳奭認爲,李密幫李淵耗住了洛陽王世充,又幹掉了轄下十來萬大軍全是關中精銳的宇文化及,應該獲得優待。

李密後來當然沒有獲得優待,投唐後,雖然李淵把表妹許配給了他,但只封了他個管皇宮御膳的官職。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也就是李密投降李淵的當年,他不滿李淵的薄待,想反水,然後被唐將盛彥師幹掉,一代梟雄就此落幕。

從李密崛起後的經歷來看,他不願意先去佔領關中,或許有一定道理。

以李密當時的部下將領及軍隊士兵的成分構成,冒然去關中,或許還真會遭到關中豪門的全力抵制和抵抗。

攻佔關中的難度未必就比拿下洛陽小。

但當李淵起兵,並迅速的拿下關中後,李密再全力跟王世充、宇文化及死磕,就有些不智了。

特別是王世充,李密跟他交手多次,其實應該意識到,短時間是別想佔領洛陽的。

既然拿不下,不如留着給李淵找些麻煩。

李密爲何沒有搶在李淵反隋前佔領長安? 第3張

或許,李密應該更捨得一些,比如把回洛倉還給王世充,讓王世充有實力死守洛陽,成爲李密跟李淵勢力的緩衝地。

然後,還有兩大糧倉在手的李密,可以給無糧的宇文化及麾下大軍提供足夠走回關中的糧食,放任掌握十多萬關中精銳的宇文化及去跟李淵死磕。

最後,李密有充足的時間去說服瓦崗羣雄,帶着他們先鞏固中原、山東已有的地盤、再經略比較容易拿下的江南或巴蜀。

如此,李密起碼能活得更長久一些,還保留了繼續爭奪天下的資本和實力。

相對應的,李淵就會無比頭疼了,天下屬誰,還未可知。

柳奭說的李密給李淵立的功勞,阻攔王世充,耗掉宇文化及的十多萬大軍,是確確實實存在的。

只不過,李密並沒有從中獲得任何好處,誰讓他失敗了?全給李淵做了嫁衣。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