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大明帝國滅亡已是定局,滿清入主中原只是一個意外。

大明帝國滅亡已是定局,滿清入主中原只是一個意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太祖朱元璋自建立明朝以來(1368-1644)共傳16帝,歷時276年。但最終沒有抗過歷史的大潮,走進歷史探究其滅亡的原因,可謂學術成果繁多,正如英國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映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得。並且隨着自己的認知,閱歷等變化,也有了自己的認識。小編不才,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有人說明朝亡於“天災”——小冰河,70年的氣候導致明末北方糧食減產,瘟疫流行,災民增多。還有人說明亡於黨派爭鬥,試問哪朝哪代沒有黨爭,甚至統治者會人爲的製造黨掙,以取得朝堂的平衡和穩定。還有人更極端的將明亡的原因直接歸罪於滿清的崛起。。。等等。

大明帝國滅亡已是定局,滿清入主中原只是一個意外。

明末農民戰爭

這些原因都是大明帝國傾覆的催化劑,但深究起來其實並不然,根本原因是出在農耕經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古代中國包括明朝是一個以農耕經濟爲主的農業國,小農經濟的最主要的特點便是分散性和脆弱性(這其實也是中國社會總能走向大一統的根本原因,易受破壞的農耕經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民以食爲天”成爲了農民的最高追求。若老天爺賞臉還能勉強度日,但如果遇到天災人禍則導致農民破產失去土地,從而淪爲佃農。土地則集中到地主手中,出現中國任何一個封建王朝無法避開的情況“土地兼併”。

大明帝國滅亡已是定局,滿清入主中原只是一個意外。 第2張

崇禎皇帝

隨着時間的推移"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這些都導致了既得利益階層的不斷壯大。這些利益階層把持着中央和各級政府,例如東林黨便是江浙一代世族的代言人。使得政策的制定更偏向於既得利益階層,而不是以國家利益爲意志,這樣做的後果便是吏治腐敗,朝綱崩壞。針對這樣的國家危機,國家一般會採取改良措施,但這樣的改良往往面對守舊派的巨大阻力(因爲一部分人的蛋糕要被分出去),例如張居正改革,最後都不了了之。

統治階層無法糾正本身的錯誤,更無法放下統治地位,最後矛盾彙總爆發,全國最大的地主(皇帝)被推翻,土地重新分配,矛盾緩解然後進入下一個循環週期。

大明帝國滅亡已是定局,滿清入主中原只是一個意外。 第3張

滿清入關

1644年北京城破,崇禎皇帝自縊煤山,中國歷史本該進入下一個循環週期,但作爲起義軍中最有實力的李自成入城後無故先殺掉一半明朝高層官吏,這些人恰好是門閥世族的代表。沒有了這些人的支持,他拿什麼來穩定全國局勢?關外滿清卻很清楚的看到了明王朝內部的矛盾所在,門閥世族只關心權力和財富,這些恰恰是李自成給不了的。所以滿清一句替崇禎發喪,他們就調轉槍頭充當滿清的入關的馬前卒。

滿清統一中國,本質上是明末舊統治階層被打得一盤散沙之後,門閥世族爲保證自己的利益在異族的旗幟下瘋狂鎮壓

革命的一場復辟戰爭。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