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滿清入主中原之,爲什麼能迅速一統全國?

滿清入主中原之,爲什麼能迅速一統全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清朝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佔據統治地位的很少,比較有名的也就元朝和清朝。相對而言,清朝則比元朝更成功,因爲,它存活的時間更久,民族更加團結。

清朝的統治時間將近三百年,這跟漢人建立的王朝的統治時間相比,也並不差多少。試想,滿族是如何讓人數衆多的漢族臣服、服從管制的呢?我們必須考慮到,滿族入關的時候,軍隊只有二十萬,就算把所有的人加一起,最多也就百萬人馬,這怎麼能夠跟千萬級別、萬萬級別的漢人相比呢?而且,滿族入關後,國家很快就統一了,清朝建立了穩定的政權,與漢族、蒙古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和平相處,這絕對是一個奇蹟,就算是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少有的情況。

滿清入主中原之,爲什麼能迅速一統全國?

所以,清軍入關迅速建立政權的原因,一直都是歷史學家門探索的謎題。

其實,這個世界範圍內的難題,在中國學者看來,並不是很難理解。中國學者對此的解釋是:清朝已經被漢人同化了,所以,導致他們能夠統治漢人幾百年;這種統治方式就是沿用漢人的統治方式,所以,漢人並沒有什麼不適應。清朝沿用了唐、宋時期傳統的統治制度,保以障自身的幾百年統治。

並且,有些學者也指出,清朝雖然沿用了明朝的統治制度,但是,它也保留了自己的特點,比如:八旗制度。保留自己的特色,也是清朝成功的因素之一。對於八旗制度,歷代皇帝均強調“八旗制度是朝廷的根本”,重申八旗制度的重要性。

可以說,一個政權,如果沒有對自己的有利的基礎,是不可能長久的生存下去的。

八旗制度是滿人發明的,且伴隨清朝幾百年,這也是滿人沒有被完全漢化的依據。可是,後人對清朝的這一重要特色沒有重視,在耗費巨大人力物力修撰的清朝歷史上,就沒有爲“八旗制度”留下位置。甚至,在修訂的所有著作中,也沒有針對“八旗制度”留下任何典籍。

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國,到1644年,多爾袞率兵入關佔領北京城,中間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年。就是這二十八年,滿族從分裂的狩獵採集族羣到一統江山、建立清朝,完成了其他民族需要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才能完成的偉業。

這是滿族最值得稱讚的歷史,對於這段歷史,研究不深入的人肯定會說:滿族靠的是驍勇善戰的騎兵。但是,關外大草原上的民族,可不止滿族擁有強大的騎兵,其他少數民族一樣擁有。那麼,爲何偏偏滿族能夠入關問鼎中原呢?

這其中,滿族除了擁有努爾哈赤這樣的英雄以外,還有他們自己的組織性質。

金代時期的女真族有“猛安謀克”制度,而後金時期的滿族有“八旗”這個制度。

八旗制度是努爾哈赤一手創立起來的,八旗源於牛錄額真,牛錄在滿語裏面是“大箭”的意思,即:持有大箭的幾個人的圍獵隊伍的意思。萬曆二十九年,努爾哈赤對牛錄額真進行改造,參照原先的“猛安謀剋制”,每三百人爲一個牛錄額真統管,各牛錄被分別授予黃、白、紅、藍四旗,各族人分屬不同顏色的旗下。

到了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又對牛錄組織進行改造,增加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合成“八旗”,這是滿族八旗制的來源。

可以說,八旗制度是在原來的牛錄製度的基礎上壯大的,它自然有牛錄製度的特點:

其一、是“兵民合一”,即百姓既是兵勇,又是農民,在外能打仗,在內能種田;

其二、是“軍政一體”,有戰事的時候抽調出來,沒有戰事時候歸於對應旗下。

並且,打戰過程中,軍隊不需要準備器械,都是八旗兵甲自己準備好,這也是八旗兵馬行動迅速、作戰英勇的原因。

滿清入主中原之,爲什麼能迅速一統全國? 第2張

皇太極繼位後,在滿八旗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了蒙古八旗和漢族八旗,這對他們的征服中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擅長草原野戰的蒙古八旗和擅長使用重兵器的漢人八旗,無疑彌補了輕騎兵、輕火器的滿八旗。

1644年,八旗兵勇入關,對於破舊的山河及頹廢的明軍,八旗將士以一敵百,攻城拔寨,硬生生將明朝滅亡了,這個時期可以說是八旗兵最鼎盛的時期。

滿族定都在北京,面對的是一個紛亂、兇險的時局,民族矛盾突出,漢人不服統治,滿族能怎麼辦呢?只能繼續靠他們的八旗兵勇。

爲了適應新的環境,清王朝對八旗兵進行重大改革。

第一步,清政府制定了旗餉政策。入關前,八旗兵是兵農不分家,利用自己的土地進行耕作,來滿足自己的要求。由於,土地的轉手,很多兵勇都沒有土地進行耕作獲得生活物資,且他們需要攻打前明的叛軍,沒有時間停下來耕種。於是,政府按月給兵甲們發放餉銀,讓他們成爲職業軍人,不需要再去種地了。

第二步,建立八旗駐防制度。八旗半數精銳部隊駐守京師,稱爲勁旅;而京師外各重大軍事要塞,均需要八旗兵馬前去駐守,這就是駐防;而承擔起維護清朝統治的兵甲,則稱爲“綠營”。清政府以十萬駐防八旗控制着六十萬的綠營,然後,再用六十萬的綠營控制着全國百姓,這是以點帶面的用兵措施,非常有效。

滿清入主中原之,爲什麼能迅速一統全國? 第3張

駐防的八旗兵有兩個特點:

一個是隱藏駐防的兵勇;

另一個是保留關外八旗兵的原貌。

駐守的騎兵一般是集中居住,不與百姓接觸;一般的社會騷動,都是綠營人馬處理,駐防兵勇很少露面;除非有重大事變需要出動軍隊,駐防兵馬纔會露面。可以說,這是清政府處理民族關係的高明之處,平時精銳的部隊不讓你看到,關鍵時刻則可以出其不意地一招致勝。

並且,關外的八旗兵依然還保留着兵民一體,駐守在滿族的老家東北,故意向中原百姓隱藏自己的實力。這些兵馬比駐守中原的兵馬要強盛得多,當初,康熙征討準噶爾時,靠的就是駐守東北的索倫兵、錫伯兵和遊牧察哈爾兵。

八旗制度從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的清王朝覆滅,共存在了 296 年。它是清王朝統治全國的重要軍事支柱,曾爲發展和鞏固中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爲保衛邊疆防止外來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滿族社會的發展,更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

但是,隨着歷史的嬗變,八旗制度中落後的一面也日益明顯了,它更是嚴重地束縛了滿族人民的發展,在征戰中的作用也愈來愈小。可以說,八旗制度與清王朝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經歷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個歷史過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