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門閥爲什麼 叫做閥 古代門閥制度又是怎麼形成的

古代門閥爲什麼 叫做閥 古代門閥制度又是怎麼形成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門閥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中,門閥制度是一個歷史的產物,是中國封建地主階級發展到歷史時期的表現形式。門閥,是門第和閥閱的合稱,指世代爲官的名門望族,又稱門第、衣冠、世族、士族勢族、世家、巨室等。門閥制度是中國歷史上從兩漢到隋唐最爲顯著的選拔官員的系統,其實際影響造成朝廷國家重要的官職往往被少數氏族所壟斷,個人的出身背景對於其仕途的影響,遠大於其本身的才能與專長。直到唐代,門閥制度才逐漸被以個人文化水平考試爲依據的科舉制度所取代。

古代門閥爲什麼 叫做閥 古代門閥制度又是怎麼形成的

由於論者所持角度互異,史書對這種特殊階級的稱謂頗不一致。例如:指家門貴盛者,稱爲“高門”、“門第”;強調世代做官者,稱“士族”、“世家”。至於“世族”一詞,兼指政治、社會、文化地位而言,意含較廣。直至現代,門閥等詞彙,仍被用作對有名、有錢、有權有勢之家族的別稱。“第”,指直接面向大街開的院門,這是古代身份地位高尚的標誌。門第最早指的是住宅,後指家族背景、地位貴賤。

古代門閥爲什麼 叫做閥 古代門閥制度又是怎麼形成的 第2張

而閥閱一詞則最早見於《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勳,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這些有功的大臣以及他們的後裔爲了彰顯自己的業績,所以在大門兩側豎立兩根柱子,左邊的叫“閥”,右邊的叫“閱”。閥閱指家族功績、官曆等。

這些身份地高位顯的功臣,其權勢往往不止一代,他們的後世子孫也在這種庇廕之下,通過各種途徑,擔任朝廷的要職,形成家族、姓氏勢力。於是,人們稱呼這樣的家族爲門閥。一些朝代甚至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規定了門閥所享有的特權,這就成爲了門閥制度。世族和貴族的定義和標準有分別的,雖然有重複之處,但貴族是以正式的爵位等頭銜固定,由國家政權所冊立的,可以因爲政權迭更或受封者犯罪或不得勢而被褫奪,而且有些貴族的定義,只限於受勳者本人(如終身貴族),所以不能以某個人是貴族家庭出身,本人就自動成爲貴族。

古代門閥爲什麼 叫做閥 古代門閥制度又是怎麼形成的 第3張

而世族是社會上以人物的背景而接受和承認,故在君主制中,一些王朝敗亡後,舊有的王室和貴族只要沒有被屠殺殆盡,並未被新政權冊封,但受到民衆的尊敬且不須隱姓埋名的話,便可以視爲非貴族的世族,而在共和政體中連續超過一代掌握政治、經濟、軍事實權的家族也常被視爲世族。所以世族的繁盛與否,有時會被視爲一個地方公民社會的發達程度指標。

古代門閥爲什麼 叫做閥 古代門閥制度又是怎麼形成的 第4張

東漢末年,土地兼併出現大地主,又因爲書籍難得,經學基本在門戶內流傳,所以出現了一部分人對經濟和知識的壟斷。而東漢以後又以儒道治國,所以對知識的壟斷就相當於對官位的壟斷。而當時實行孝廉制度,基本上就是推薦,這又是講關係,所以就出現了世代公卿,這些人要錢有錢(大莊園,兼併土地),要人有人(部曲、佃客、奴婢,總之就是依附民很多),要官有官(四世三公),要文化有文化,要武力有武力。所以就逐漸脫離了朝廷的控制。東漢末年的大亂多有這些人的參與。

古代門閥爲什麼 叫做閥 古代門閥制度又是怎麼形成的 第5張

而曹魏時期,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確實起到了選拔人才的作用,其選拔標準家世、品德、才能並重;同時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也剝奪了州郡長官自闢僚屬的權力,將官吏的任免權收歸中央,有利於加強中央的權力。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選拔標準開始發生變化,僅僅重視門第出身。這就使得九品中正制失去了選拔人才的意義。首先,選拔人才的中正官多由二品官吏擔任,而被選拔的人才也多出自二品以上的大族,同時他們也往往出任高級官吏。久而久之,官吏的選拔權就被世家大族所壟斷,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情形。反而成了維護和鞏固門閥統治的重要工具。

古代門閥爲什麼 叫做閥 古代門閥制度又是怎麼形成的 第6張

西漢中後期,土地兼併十分嚴重,逐步形成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體的豪強地主勢力。東漢政權是在豪強地主支持下建立起來的,因此,豪強地主在東漢王朝享有政治上經濟上的特權。他們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權,經濟上兼併土地,經營莊園,漸成割據,逐漸成爲門閥。士族地主(又稱世族、門閥地主)在東漢開始形成,爲後來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制度的確立提供了階級、經濟基礎。士族制度的盛行,依賴於統治階級頒行的各項法令。法令的出臺從制度上維護士族地主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特權。西晉建立後,司馬氏爲取得世家大地生的支持,對他們繼續實行放縱和籠絡的政策,從而形成了典型的門閥政治。

東晉政權是司馬氏皇權和以王、庾、桓、謝諸大姓爲代表的北方士族以及處於非主流地位的江南吳姓士族的聯合專政,這種政治格局一直延續到東晉末年,長達一個世紀之久。東晉的士族門閥的勢力足以與皇權並立,甚至超越皇權,皇帝都要依賴士族的支持,門閥政治達到鼎盛。到了南北朝,大地主,大豪強控制國家大部分。有時連皇帝都不得不受控於他們。隋唐時期爲了鞏固國家政權,當政者大力打擊門閥士族,爲提拔寒門之士,採用了科舉制度,科舉制度的興起,促使了門閥制度的沒落。

古代門閥爲什麼 叫做閥 古代門閥制度又是怎麼形成的 第7張

門閥制度衰敗,門閥制度衰落根本原因在於士族自身的腐朽,士族制度下的門閥士族特別是高級士族憑藉門第就可做官,世代控制高級官職。特殊的社會環境使許多士族不思進取,沉溺於清閒放蕩的生活,不屑於政務軍務。加之士族是近親聯姻,身體素質極差。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以後,一些庶族出身的將領脫穎而出,顯示出較高的政治、軍事才能,聲望與權力迅速上升,南朝宋、齊、樑、陳開國諸帝均爲庶族將領。南朝帝王雖無法改變高級士族壟斷高官的局面,但卻引用庶族官吏委以品位不高卻握有實權的職務,在實際執政中分享了士族的特權。這一時期士族制度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二是受到農民起義的打擊;原因之三是士族在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中受到打擊、削弱。上述三種原因相互作用,極大削弱了士族制度的階級、經濟基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