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道光如果傳位於恭親王,能改變清朝的命運嗎?

道光如果傳位於恭親王,能改變清朝的命運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道光的事蹟你知道多少?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駕崩於圓明園慎德堂,而接替他位置的便是他的第四子愛新覺羅·奕詝。

恭親王即爲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愛新覺羅·奕訢,乃系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的異母弟弟。在選擇皇四子奕詝還是皇六子奕訢爲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道光皇帝一度非常猶豫,但奕訢的精明能幹和工於騎射到底沒拼過嫡子身份、以“孝”奪嫡的皇四子奕詝。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皇帝正式將皇四子奕詝的名字祕密寫入傳位詔書。道光三十年,道光皇帝駕崩,皇四子奕詝登基爲帝,是爲咸豐皇帝。

而咸豐在位並沒有什麼大的功績可言,只能算是守成之主,關鍵是他還守不住,在英法聯軍攻打北京時,他便攜皇室宗眷逃到了熱河的避暑山莊。

而他所寵幸的女子慈禧,更是成爲了後來加速清朝滅亡的劊子手。

那麼不禁有人在想,假如當初,道光沒有傳位於咸豐,而是傳位於恭親王,那麼清朝的命運又將變得如何呢?

道光如果傳位於恭親王,能改變清朝的命運嗎?

我想,如果當初道光真的把位置給了恭親王,那麼清朝的命運即使不是能起死回生,那也不至於會敗亡得那麼快吧。

恭親王本名愛新覺羅·奕訢,是道光的第六子,咸豐的親兄弟。是清末的政治家、洋務運動主要領導者。可以說他的能力比起咸豐,真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相比於英法聯軍攻打北京,咸豐攜眷逃跑的做法,奕訢可是拿出了自己皇室宗親的擔當。

他臨危受命,毅然決然地擔任起議和大臣,分別和英國,法國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與《中法北京條約》,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列強與清廷的矛盾,挽救了清王朝的命運。

大多數人看來,簽訂這些不平等條約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甚至於是屈辱,可是別忘了,當時連敢去簽訂條約的人都沒有,咸豐帝早就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

只有他挑起了這個擔子。

另外,還記得那場“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嗎?恭親王就是支持洋務運動爲數不多的當權派之一。

他支持曾國藩,李鴻章等在封建的王朝裏搞近代化工業,興辦了大量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而中國的近代史也由此起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清朝這個行將朽木的老病人,出現了一次迴光返照,也就是“同治中興”。

恭親王當臣子,權利有限的情況下,憑藉聰明才智尚且讓清朝出現了短暫的回光,那麼要是當年道光真的傳位與他,那麼清朝的命運無疑會有一定的改變。

退一步講,至少清朝皇位的傳遞不會像咸豐皇帝一脈出現斷絕的情況。

清朝自咸豐皇帝便開始出現皇嗣嚴重減少的情況,咸豐皇帝生育兩位皇子,其中皇次子不幸早夭;同治皇帝更是沒有生育任何皇嗣,只得從皇室近支宗親中選擇皇位繼承人;光緒皇帝和宣統皇帝也沒有生育皇嗣。晚清時期皇嗣的減少乃至消失,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清朝的滅亡。

道光如果傳位於恭親王,能改變清朝的命運嗎? 第2張

如果奕訢繼承皇位,做起碼在皇位傳承上不會像咸豐皇帝一脈出現“兄終弟及”、“近支承繼”的皇位傳承辦法。奕訢共有四個兒子,雖然第三子和第四子早夭,但長子和次子都健康的活到了成年。而且,在奕訢去世之前,已經有兩個孫子降生,最起碼向下再傳兩代沒有問題。

奕訢共有4個孫子,而且都是健康的活到了成年,甚至還出現了69歲纔去世的長壽記錄。

甚至於,一旦當年真是恭親王登基爲帝,那麼也就不會有慈禧什麼事了。

後期大清走向下坡路,“後權”和“帝權”的相對立,慈禧獨攬大權各種“作妖”。而這一切都是因爲當時短命的咸豐帝造成的,如果咸豐帝不早逝,後黨也不會崛起,也不會在後來一直影響和把持着清國的政權,攪得大清停滯不前。

毫不誇張的說,清朝之所以會敗亡得那麼快,其實慈禧是要負有一定責任的。慈禧當上太后後便獨攬大權,而清朝在她的頑固“統治”下,更是日益腐朽。

還記得那場百日維新嗎?

光緒帝年輕,有志向,他深知中國非改革不可,於是滿懷期待地同康有爲等人討論變法新政,可是終究不能爲手握大權的慈禧所容,最後只能以皇帝被囚,戊戌六君子被殺收場。所以百日維新是被慈禧扼殺在搖籃裏的。

試想一下,如果當年道光帝把皇位傳給恭親王,而不是咸豐。那麼身爲咸豐妃嬪,恭親王嫂子的慈禧也就沒有機會以太后的身份登上政治舞臺,獨攬大權了。

那她也就沒有機會以她頑固的勢力來阻止新政變法。

那麼,可想而知,清朝的命運會有很大的改變,即使不能再現強大,也可以多存活幾年。

當然,這僅僅是個人暢想而已。

他恭親王在牛,也只是一個人,即使他能做“明治天皇”那樣的人物,也沒有倒幕派這樣的勢力區幫助其改造這個國家。滿清晚期遭遇的是三千年未見之變局,不是一己之力就能力挽狂瀾的,倘若恭親王有足夠的鐵血手腕手握實權鐵血改革,那可能還會使得清朝統治再苟延殘喘一段時間,但終究還是會走到末路,殊途同歸。

沒錯,洋務派、維新派,這些人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動搖不了滿清貴族的地位。想要改造或者說拯救那個病入膏肓的中國,唯有破後而立。恭親王作爲皇族,自然不可能革自己的命。

而且咸豐駕崩後,除了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以外,大清朝的朝政,特別是日常事務,事實上就是控制在恭親王手中,恭親王已經最大限度的發揮了自己的政治才華。恭親王固然與一衆晚清名臣一起打造出所謂的“同治中興”,但終究在甲午戰爭中被雨打風吹去。

也就是說,恭親王如果做皇帝,我相信他應該仍然可以打造出一次屬於他自己年號的中興,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