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第一位農民起義軍的女領袖:呂母改變了秦朝的命運嗎?

第一位農民起義軍的女領袖:呂母改變了秦朝的命運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呂母是一位寡婦他爲了替自己的兒子報仇雪恨竟組織了一支軍隊,後竟形成了農民起義軍,至此呂母也成爲我國歷史上的第一位農民起義軍的女領袖。

呂母,女,琅琊海曲人。她是西漢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統治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的女領袖。呂母生活的時代正處於西漢末年,當時政治腐敗,封建官僚、地主、商人相互勾結,加速土地兼併,對廣大農民和手工業者實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使得社會矛盾叢生、危機四伏。

第一位農民起義軍的女領袖:呂母改變了秦朝的命運嗎?

網絡配圖

呂家本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以經營釀酒、賣酒爲業的大富戶,家有資產數百萬。呂母之夫早喪,留下一個獨子名叫呂育,聰明好學,與母親相依爲命。母子二人共同經營着呂父留下來的一份家業。後來,呂育成爲當地一名巡察緝捕(類似於今日的警察)。

王莽新朝天鳳元年(公元14年),呂育因沒按縣宰的吩咐去懲罰那些交納不起捐稅的百姓,被縣宰殺害。這事激起民衆的憤怒。失去兒子的呂母更是悲憤萬分,下決心要報此大仇。爲了達到這個目的,她散盡百萬家財,開酒店、買劍,救濟貧苦百姓特別是那些貧苦少年,由此結交了許多人。

幾年後,呂母的家產消耗殆盡。一個中秋節的晚上,受過呂母恩惠的貧窮農民聚在一起商量後,決定湊起錢財衣物償還呂母。呂母不收,哭訴道: ”多次救助你們,並非爲了求利發財,只爲縣宰不公道,枉殺我兒性命,我想報仇雪恨!諸位壯士,你們能助我一臂之力嗎?”

早就被宮府的殘暴統治激怒的農民,異口同聲地回答說,願意跟她一起與官府拼個死活,爲她的兒子報仇雪恨。就這樣,呂母很快拉起一支數百人的起義隊伍。起義軍在崮河兩岸,大海之上,神出鬼沒地打擊官兵,抗捐抗稅。有時則避人海島,四處招兵,擴大實力。漸漸地各地農民紛紛前來參軍,不久,起義軍就達到了數千人。

天鳳四年(17年),呂母決定攻打海曲縣城。出發前,呂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臺祭天,自稱”將軍”,點兵遣將,親率勇士三幹人,浩浩蕩蕩地殺奔海曲城。在呂母的帶領下,起義軍一舉攻破海曲城,活捉了縣宰。縣宰不斷向呂母磕頭,請求饒其一死。呂母義正詞嚴地斥責他. ”我兒不該處死,卻被你冤殺。殺人者當死,你罪有應得。”說完砍下縣宰的頭,到呂育墳前祭奠。

第一位農民起義軍的女領袖:呂母改變了秦朝的命運嗎? 第2張

網絡配圖

此後,呂母聲名大振。當呂母起義的消息傳到琅琊郡後,郡太守發兵到海曲縣鎮壓起義軍。大兵壓境之際,呂母從容地指揮起義軍。他圈下少部分人利用地形優勢阻擋敵人的前進,命令剩下的一批人靈船順崮河南撒,另一批則沿着崮河兩岸步行撤離。最後,他們一起來到海島上聚居。隊伍在呂母的指揮下,在海島上生產自救:開荒種地,下海捕魚,艱苦度日。他們時而在陸上,時而在海上,飄忽不定,但總是會瞅準時機,攻打官兵,沉重地打擊了封建官僚的統治。

呂母領導的起義軍的不斷壯大,引起了王莽的極大不安。王莽看硬攻不成,就派人假惺惺地勸降,表示可以赦免起義農民,要求他們放下武器迴歸田裏,但遭到了呂母的堅決拒絕。天鳳五年(18年),呂母病故,她的隊伍大部分投到樊崇領導的起義軍中,繼續參加反抗王莽統治的鬥爭。

樊崇,字細君,也是琅琊人,在呂母起兵數年後同樣聚衆數百人在泰山佔山爲王。當時青州、徐州一帶發生饑荒,饑民四布,聽說樊崇勇猛異常後,衆人帶着對英雄的崇拜紛紛前往投靠。起義軍一時多達數萬人。雖然尚算一羣烏合之衆,然而軍紀起初卻頗爲嚴明,衆人如同漢高祖進咸陽約法三章一樣約定: ”殺人者處死,傷人者抵罪。”

第一位農民起義軍的女領袖:呂母改變了秦朝的命運嗎? 第3張

網絡配圖

王莽見樊崇造反之勢愈演愈烈,便派大臣廉丹和王匡前往討伐。樊崇欲率軍迎擊時,因爲擔心兩軍混戰敵我不分,於是讓衆人都用硃砂把眉毛塗成紅色——這就成了後來人見人怕的赤眉軍。赤眉軍大破前來剿匪的政府軍,殺敵萬餘,廉丹在亂軍中被殺,王匡則被樊崇在大腿上紮了一槍後死裏逃生。此時赤眉軍已發展到十餘萬人,呂母的部下來投靠後軍容更盛,隨後起義軍轉移到河南一帶活動。

呂母起義軍的另一部分人,投奔到另一支農民起義軍——綠林軍中。此後,赤眉軍同綠林軍並肩作戰,五年後,終於推翻了王莽的反動統治。

就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女人,甚至沒有留下完整的名字,但她爲了給兒子討一個公道卻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呂母以己身之力一步步組織起了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引燃了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功,使外戚王莽剛剛建立起的政權轟然倒臺,實在超出了她自己的想象。但她確實做到了,她改變了一個朝代的命運。她把歷史從一個岔道扳回了正途。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