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如果恭親王奕訢繼承了皇位,可以拯救國家嗎?

如果恭親王奕訢繼承了皇位,可以拯救國家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奕訢的故事,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李鴻章給皇帝上奏摺的時候,曾評價自己所處的時代,是中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事實上也是如此,中華民族在世界的東方雄踞了上千年,一朝卻開啓了落後又艱難的現代化過程。這樣的情形,很大程度上是清廷統治者的自大愚昧所造成的,若論近代史的屈辱他們決脫不了關係。這種變化大致是從乾隆開始的,他的前半生輝煌燦爛,後半生則陷在了泥沼中。

如果恭親王奕訢繼承了皇位,可以拯救國家嗎?

不過也算是能看過去,從他之後更一個不如一個,道光、咸豐、光緒誰也沒比誰強到哪兒去。慈禧更不用說,在權力遊戲上她是好手,治理國家最多也就保證清沒亡於她之手。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有沒有人能拉即將崩塌的大清一把呢?答案是有的,晚清錯過了一位好皇帝,從而沒能力挽狂瀾,否則日本也不會這麼猖狂。

乍一看許多人或許以爲是光緒,是啊,對比其他人光緒好歹嘗試過改革。但前頭說過,光緒比之道光、咸豐,顯然也好不到哪兒去。他在政治上的覺悟並不高,自古幼帝被架空,後奪權成功者並非沒有。從最初的秦始皇到他老祖宗康熙,年少的時候權利都在呂不韋、鰲拜這樣的權臣手裏,不照樣能搶回來。

他們能搶回來的一個很大原因便是夠隱忍,光緒卻不行,他連權都沒奪到就開始急衝衝的改革。底下跟着他的,又都是成事不足,太過沖動的人。結果就是慈禧一掌將他打了回去,從此落得個“壯志未酬”,英年早逝的下場。而在晚清的一片糟污中,其實還是有一股清流的,這個人便是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

如果恭親王奕訢繼承了皇位,可以拯救國家嗎? 第2張

美國傳教士何天爵曾給了他一個很精準的評價:帝國中還沒有人像恭親王那樣明白帝國可能的未來和帝國自身的弱點,活着的人中還沒有像恭親王那樣富有經驗,擔當重任……事實上不止何天爵做出過這樣的評價,還有很多人,也做出過類似的評價。馬士更直言:如果恭親王不死,可能會挽救國家很多的不幸。

奕訢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個兒子,咸豐皇帝的弟弟,皇子時期他便很是出類拔萃。小小年紀就能創造出槍法和刀法一套,因爲武功出衆,道光皇帝還曾賞了他一口寶刀。學識更是鶴立雞羣,文化水平之高比肩詩人,治國安邦的能力更是不用說。除去後期浮浮沉沉,被打擊得意志消沉,從而無所建樹外。

他生平還是有不少貢獻的,奕訢這個人十分的開放,在外交主張保持與歐美大國的和平。也是新式外交的開拓者,中國第一個正式外交機關便是奕訢提議創辦的,清朝的外交在他的主持下也步入正軌並打開新局面。還主張學習外國科技以加強中國軍事實力,也就是師夷長技以自強,他便是洋務派的首腦人物。

如果恭親王奕訢繼承了皇位,可以拯救國家嗎? 第3張

洋務運動的作用自然不用說,雖然後期失敗了,可它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改變了近代落後的局面。中國早期近代軍事工業皆是從這開始,所以說奕訢,爲中國近代工業創始和中國教育的進步作出了貢獻。奕訢還非常懂得跟洋人打交道,平衡宗室與權臣關係上也有一手,正是他爲洋務派搞定了宗室。

種種都能看出,奕訢如果登基必然會是個好皇帝,至少比坐吃等死的咸豐、空談的光緒要好。而沒有咸豐,也就沒有了慈禧,自然談不上被架空一說。可惜的是當初道光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考慮過他,最終卻沒選他。即使那時,年輕的奕訢能力已經比咸豐要強,道光選擇咸豐導致了慈禧的上位。

慈禧與他合作過一段時間,這纔有了洋務運動的開始,但慈禧這個人很看重權利。洋務運動中,奕訢與大臣以及洋人來往過多,引來了慈禧的打擊。後來接二連三的浮沉磨平了他往日的棱角,從此遇上大事也不再提出應對的策略,中法戰爭中都是如此。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初十,奕訢去世,享年67歲。

錯失了一位好皇帝,換了幾位庸才,清廷在步向深淵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