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東羅馬帝國簡介:羅馬分裂後產生的國家

東羅馬帝國簡介:羅馬分裂後產生的國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拜占庭帝國(395年—1453年)即東羅馬帝國,是一個信奉東正教的帝制國家。核心地區位於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幹半島,領土也曾包括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極盛時領土還包括意大利、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高加索、西班牙南部沿海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是歐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爲東、西兩部分,其中的東羅馬帝國延續了近千年之久,在此期間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爲“羅馬帝國”(拉丁語:Imperium Romanum;希臘語: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到了17世紀,西歐的歷史學家爲了區分古代羅馬帝國和中世紀的羅馬帝國,便引入了"拜占庭帝國"(希臘語:Βυζαντιν αυτοκρατορα,英語:The Byzantine Empire)這一稱呼。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對於今日的東歐各國有很大的影響,其保存下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學思想也爲中世紀歐洲突破天主教神權束縛提供了最直接的動力,引發了文藝復興運動,並深遠地影響了人類歷史。

東羅馬帝國簡介:羅馬分裂後產生的國家

拜占庭帝國共歷經12個朝代,93位皇帝。帝國的首都爲新羅馬(拉丁語:Nova Roma,即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1204年,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和屠殺,直到1261年收復。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入君士坦丁堡(今爲伊斯坦布爾),東羅馬帝國正式滅亡。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