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揭祕:八里橋之戰背後的軍事差距到底有多大?

揭祕:八里橋之戰背後的軍事差距到底有多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可謂內外交困。南方的天平天國依然沒有被剿滅的趨勢,幾年前對進京換約的外國船隊的突襲又引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到了1860年的今天,英法聯軍推進到了距離首都北京不遠的八里橋一帶。一場註定在歷史上留下重要一筆的戰役就此打響。

戰役的結果,人盡皆知。然而這場戰役前後的一系列表現卻反映了當時的清朝,距離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遠比我們過去想象的要大。

巨大的軍事差距

揭祕:八里橋之戰背後的軍事差距到底有多大?

1860年的今天,一共有三位主帥帶着他們的軍隊抵抗英國法國的聯手攻勢:

蒙古王爺僧格林沁帶着7000騎兵和步兵成爲了清王朝保衛京師的主力。他的蒙古馬隊被清朝寄予厚望,卻已經在之前的張家灣之戰中被聯軍的近代騎兵部隊擊敗。爲了補充兵源,他不得不將一些蒙古牧民臨時拉近自己的隊伍裏。儘管如此,這位靠軍功一路躥升的蒙古王爺依然是清軍中最勇敢而富有戰鬥力的一位。

揭祕:八里橋之戰背後的軍事差距到底有多大? 第2張

曾王爺的蒙古騎兵

禮部尚書瑞麟有10000多軍隊。除了八旗軍、綠營部隊和民團,也包括了一些騎兵部隊。但他只是一位文官,沒有多少實際的軍事經驗。

副都統勝寶統帥京營八旗兵5000和幾千騎兵部隊,他一樣只是一位文官。

傳統的中國儒家觀念下,出將入相被認爲是一種非常成功的人生追求。然而也是在這樣的氛圍下,一大批其實並不具備專業軍事能力的文官,會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被賦予前線大軍的指揮權。如果他們在軍中的副手並不能幹,那麼他們的作爲就可以忽略不計。

僧格林沁則是這種文化氛圍下的典型武將,基層經驗豐富,也不欠缺殺敵建工的勇氣和犧牲精神。但不僅文化程度低,而且對於軍事事物也從未經歷科學、系統的訓練教育,完全憑藉經驗主義指揮作戰。何況他們三方,其實並不同屬,彼此之間缺乏有效的協作機制。根本無法有效形成一個拳頭。

揭祕:八里橋之戰背後的軍事差距到底有多大? 第3張

英軍主將格蘭特

他們的對手是英軍將領格蘭特和法軍將領孟邦託。兩位不僅是軍校畢業的職業軍官,更在一系列海外服役過程中,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聯軍在八里橋一代僅有6000人的軍隊,卻擁有大批專業訓練的士官負責基層指揮,更有2000人的強大炮兵隊伍負責支援。騎兵部隊雖然人數很少,但精於作戰,有豐富的殖民地參戰經驗。聯軍一併帶到中國的70個醫療小分隊,也讓這場戰爭成爲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具有真正專業野戰醫療的戰事。

揭祕:八里橋之戰背後的軍事差距到底有多大? 第4張

1860年的英軍軍官

英法軍隊經歷了近代,尤其是拿破崙戰爭的近代大兵團洗禮,在組織編制上也有了巨大進步。除了足夠多的基層軍官控制隊伍,有效執行戰鬥命令,團營到師旅級別都有相應規模的參謀力量。這樣,不僅不同部隊直接可以接受統一命令,也因爲統一科學的規劃訓練,可以在戰場上做到彼此之間緊密配合。這使得英法軍隊在世界各地的作戰中,表現優異。

揭祕:八里橋之戰背後的軍事差距到底有多大? 第5張

1860年的英軍士兵

至於軍隊武器的差距則無需分解更多。當聯軍開始將後裝步槍、錐形子彈、後裝線膛炮運抵中國時,清軍依然在使用原始落後的火繩槍,升至是17世紀從荷蘭進口的大炮。

可怕的觀念差距

揭祕:八里橋之戰背後的軍事差距到底有多大? 第6張

比軍事裝備和軍隊組織差距更大的是清朝人與英法等近代國家之間的觀念差距。戰前,咸豐皇帝曾經希望與聯軍達成協議,雙方因此展開過一場世界外交史上臭名昭著的會談。在清朝內部的主戰派看來,這次會談只是一次絕佳的斬首機會。擒賊先擒王的古老理念,此時正佔據他們的大腦。至於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光榮傳統,則只是一種象徵軟弱的權宜之計。

於是,當只帶少量護衛的聯軍使團抵達會場後,發現當地已經張貼了徵集洋人腦袋的告示。使團成員被得到密令的僧格林沁軍全部扣押。此後他們在大牢內體驗了當時最具中國特色的刑事處置。數名衛隊士兵被殘忍殺死,另外一些人則在受盡折磨後,慘死牢中。而在清朝主戰派看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威懾手段。豈知這不僅沒有嚇退聯軍,反而促使後者集中力量發動進攻。

揭祕:八里橋之戰背後的軍事差距到底有多大? 第7張

被清軍扣押的外交官巴夏禮爵士

清朝主戰派的這種中世紀理念,與聯軍所秉持的近代國際觀念,如此格格不入。差距之大,表現之難看,也是今人回首,足以臉紅的恥辱。

意料之中的慘敗

揭祕:八里橋之戰背後的軍事差距到底有多大? 第8張

八里橋之戰正是在這兩種差距巨大的文明直接的一次劇烈碰撞。

當天早上,負責前哨突襲的一隊蒙古騎兵,前進到法軍50米左右才被發現。但他們只是騎射,並未衝鋒。很快就被大炮和步槍擊退了。法軍先遣隊的指揮官科里納將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隊伍太突前了,便迅速組織部隊後撤,並通知後面部隊戰況。

於是,法軍主帥孟邦託將軍下令迅速停止前進,部隊成戰鬥隊形並就地構築工事。且聯繫後翼的英軍迅速西進形成左翼,並派出騎兵偵察。因爲他預感到法軍現在所處的平原地形對騎兵有利,清軍騎兵會發起更大的進攻。

果然不出所料,僧王的第二批蒙古騎兵趕到了,一部分從正面衝鋒,另一部分從第二旅的左翼迂迴包抄,希望能包圍這股法軍。這時有個很戲劇的情況,英軍的格蘭特將軍聽見炮聲後,不明情況,便帶領小股騎兵前往法軍陣前偵察。結果差點被這直迂迴的蒙古馬隊俘虜。慌忙跑回英軍陣地的格蘭特命令英軍騎兵迅速出擊。就這樣這部插入英法結合部的馬隊遭遇了兩面火力的齊射,並被髮動反擊的聯軍騎兵殲滅。僧王的第二次進攻失敗了。

隨後趕到的法軍重炮部隊,架起了大炮,開始炮擊八里橋一代清軍的防線。而英軍也把阿姆斯特朗重炮部隊調了過來。面對聯軍優勢的火炮攻擊。清軍騎兵展開了第三次進攻,再次攻擊英法兩軍的接合部,並南進迂迴英軍防線,但歸於失敗。英軍騎兵在擊敗蒙古騎兵後,開始西進追擊蒙古潰散的馬隊。整個過程中,聯軍炮火都十分精準,掀翻了八里橋清軍的所有炮位。這些炮在作戰時基本都得了哮喘,而對面清軍的原始炮兵則一直被火力壓制。

揭祕:八里橋之戰背後的軍事差距到底有多大? 第9張

清軍將領勝寶,在法軍第一輪火炮攻擊時,就被炸傷落馬。於是他迅速帶領所部幾千餘人後撤至定福莊,並將定福莊的部隊一塊帶走回了北京。 看到勝寶撤退,瑞麟所部也迅速潰散。但也有很多八旗部隊沒有撤退,選擇留下來堅持抵抗,直至戰死。

僧格林沁得知勝寶、瑞麟潰散後,命令所部迅速移師八里橋,並讓衛隊攜帶自己的帥旗固守八里橋上直至全體陣亡。這就是聯軍最爲欽佩的那批死守橋頭的勇士。不久,英軍的騎兵深入於家圍附近。看到有被包圍的危險,僧王悵然而退。

到了中午,聯軍陸續攻佔清軍的各個大營,看到營帳裏還擺着沒有動過的早餐。到下午三時整個戰鬥結束。

聯軍攻入北京

第二天,咸豐皇帝逃離北京。聯軍在八里橋取勝之後,所有彈藥消耗殆盡,等了快2個星期纔有了補給。等到10月6日纔開始向北京進發,期間清軍與其在朝陽門曾對峙。憾於北京的城牆,聯軍決定繞城北上西進,尋找使團成員和中國皇帝。僧和瑞麟的殘部曾做象徵性抵抗。

後來一隊迷路的法軍推開了圓明園的大門,中國歷史就此被改寫......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