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永樂大帝朱棣的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

揭祕:永樂大帝朱棣的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朱棣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清軍入關帶來最大貢獻之一就是,大量的“宮廷劇”充斥熒屏,讓吃瓜羣衆們茶餘飯後有了“八卦”清朝帝王、妃嬪們私生活之談資。“清宮劇”如今已經是氾濫成災,可獲取之題材不多了,觀衆也出現了審美疲勞。爲此,近兩年來編劇們越來越關注清代之前的歷史,也拍攝了不少經典影視劇,其中明朝就成爲熱門之一,出了不少作品。談起明朝,史學家眼中大多是用專制、獨裁、殘暴、昏君等詞彙來形容,網絡上更是如此:大明昏君多,清朝則沒一個昏君。真相究竟如何暫且不談,大明最值得驕傲的就是:硬氣、強悍、決不罷休,傲氣十足。說起明朝初年之軍事力量,絕對可以用“無敵”來形容,可以暴打當時世界上所有武裝力量,也是古代中國王朝初年軍事力量最強大之代表。

揭祕:永樂大帝朱棣的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

說起明初軍事力量之強悍,大夥很快就想得到徐達北伐、朱元璋八次出塞北,尤其是藍玉在捕魚兒海一戰,俘虜北元皇室、貴族、官員、兵丁等20餘萬,摧毀了北元政權之根基。確實,明初的這些軍事行動,都能說明軍強悍,是一支常勝之師,打遍天下無敵手。但是,無論是徐達北伐、朱元璋八次出塞,都不是最能證明大明軍事力量之強悍,此種一邊倒之獵殺行動自然厲害,但卻比不上後來一次經典戰役。那麼,這是一場怎樣的經典戰鬥呢?大明騎兵長途跋涉3個月,沒有得到任何休整,且對方3萬重裝騎兵已經事先設下埋伏,佔據周圍山地,完全將明軍合圍。敵軍以逸待勞,準備充分,但明軍卻主動攻擊,血戰一天一夜後大獲全勝,殺敵數千人,俘虜王子、貴族等數十人。

朱棣奪取帝位後,蒙古草原已經分裂成三部分:韃靼本部、瓦剌、兀良哈,每一部之軍事力量都非常強悍,尤其是瓦剌,更是強大無比。瓦剌爲何強大?首領馬哈木軍事水平高超,指揮藝術一流;瓦剌常年與西域諸蒙古汗國、突厥汗國等交戰,並從中獲益匪淺。瓦剌騎兵不是韃靼騎兵,他們都是重裝騎兵,手拿長槍衝刺,身披厚重鎧甲,且配置不少熱兵器,具有典型的中亞突厥風格。1410年5月,朱棣在飛雲山與韃靼騎兵交戰,斬殺對方5萬餘人,大獲全勝,阿魯臺被迫逃難。然而,這對馬哈木而言不算啥,明軍騎兵還是以輕裝爲主,怎能鬥得過以重裝騎兵爲主的瓦剌呢?馬哈木很自信,於是不斷侵犯韃靼,並侵擾邊境,挑戰大明之底線。如此,朱棣決定教訓馬哈木,進行第二次北征。

揭祕:永樂大帝朱棣的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 第2張

永樂十二年(1414年)2月,朱棣親率6萬步騎,號稱50萬出塞,準備征討桀驁不馴的馬哈木。對於此次征戰,許多人都是朱棣動用了50萬兵馬,這絕對是不可能;朱棣是千里奔襲瓦剌,又不是去旅遊,50萬兵馬吃啥呢?中原王朝主動出塞追殺遊牧騎兵,能出動20萬就是巔峯了;衛青、霍去病、李靖、徐達等出塞,也就5、6萬兵馬。要知道,漠北作戰不同中原,後勤補給困難,速戰速決纔是關鍵,否則自己會被拖死。朱棣此次作戰,兵力6萬左右,但卻帶來一支神祕的部隊——神機營,專門使用火器。可以說,朱棣非常自信,他有自己的“撒手鐗”,他有把握在野戰中擊敗瓦剌重裝騎兵。事實證明,朱棣確實厲害,他的確做到了,身陷重圍,卻依然大獲全勝。

明軍出長城後,朱棣開始派遣騎兵刺探情報,確定馬哈木之位置所在,而後快速與之交戰。6月,朱棣大軍來到雙泉海,遭遇瓦剌騎兵,一戰擊敗之,並抓到了俘虜。從俘虜口中,朱棣得知馬哈木就在百里之外的忽蘭忽失溫,即今天的烏蘭巴托東南方。爲此,朱棣決定加快進軍速度,並於6月7日挺進了忽蘭忽失溫山地,進入了馬哈木伏擊圈。當然,朱棣不是傻子,他明知道是伏擊圈,卻依然要闖入,因爲他想速戰速決,且有必勝之把握。此時,馬哈木3萬重裝騎兵屯駐在周圍山頂,每位騎兵攜帶4匹戰馬,用於更換,以保持足夠衝擊力。從軍事部署以及戰場指揮能力而言,馬哈木已經做到了一個名將應有之水平,在他精密運作下,對手進入了伏擊圈,勝利就在眼前。可惜,他遇到的是朱棣,是明初的軍隊,這注定他要倒黴。

進入瓦剌伏擊圈後,朱棣派前鋒數百人到山下挑戰,馬哈木則命令重騎兵從三面衝殺而來,如同滔滔洪流,不可阻遏。瓦剌重裝騎兵殺到跟前,明軍前鋒立刻回撤,向兩邊有序退卻,然後安遠侯柳升率神機營迎戰。瓦剌騎兵進入射擊距離之內時,神機營數千杆槍齊射,且採取輪射方,瓦剌騎兵數百人成了篩子,攻勢受到阻遏。接着,朱棣下令明軍重裝騎兵出擊,從兩側包抄而來,追殺正在撤退的瓦剌兵。不過,瓦剌兵也不認輸,直接掉頭與明軍進行廝殺,馬哈木繼續增派軍隊作戰,讓士兵從山頂衝殺下來,加入混戰。不得不說,瓦剌兵確實彪悍,憑藉重型裝備與主場優勢,個個如同打了雞血。如此,雙方戰鬥入白熱化,明軍悍將滿都戰死,都督鄭亨中箭,瓦剌也是多位戰將陣亡。

戰況激烈,呈膠着狀態,這一切都被朱棣看在眼裏。此時,朱棣身披鎧甲,跨上戰馬,親自率數千直屬精銳重裝騎兵發起衝刺,朝瓦剌軍中殺來,也一起投入戰鬥。皇帝親自衝鋒陷陣,明軍倍受鼓舞;大明重裝騎兵部分手持彎刀,部分拿着火銃,以雷霆萬鈞之勢殺入。如此,瓦剌再也支撐不住了,軍隊全線潰敗,馬哈木一路逃跑,明軍則不斷追擊,又連續擊敗之。此戰,瓦剌被斬首數千,傷亡一萬多,元氣大傷。此時,朱棣若是繼續追殺,就算馬哈木不死,瓦剌也會再無復甦之希望。但是,爲了保持草原力量平衡,不讓韃靼、兀良哈等坐大,朱棣下令撤兵。第二年,馬哈木上表朱棣,表示臣服,不再侵犯大明。沒能打大明,馬哈木就去打阿魯臺,結果輸了;後來又去打中亞,結果在裏海陣亡。

1414年6月的忽蘭忽失溫一戰,明軍6萬餘人長途跋涉3個月,未嘗得到休整便陷入敵軍重圍,卻能主動發起進攻,且大獲全勝。要知道,瓦剌的3萬重裝騎兵是嚴陣以待,以逸待勞,並選擇自己理想的地點交戰,結果卻被朱棣暴打一頓。就此而言,明初軍事力量確實強大,朱棣確實一位軍事天才,學者說他是“世界級大帝”也不無道理。縱觀中原王朝與遊牧騎兵交戰,陷入敵軍預先設置好的埋伏圈,且在長途跋涉後依然大獲全勝的只有倆人:衛青(漠北之戰)、朱棣(忽蘭忽失溫之戰)。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