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春秋和戰國的本質區別是什麼呢?

春秋和戰國的本質區別是什麼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質上來說,原因就一句話,我們不一樣。春秋和戰國是一種認爲劃分的時代,並不是朝代,有一個明顯的執政家族變化。因此,要不要分春秋和戰國,在哪個時間節點來分,都是由資深的歷史學家們說了算。

春秋和戰國的本質區別是什麼呢?

一、從東周到春秋和戰國

春秋戰國雖然各國內政基本上自己說了算,但一直有一個天子-周王,是所有諸侯名義上的共主。因此,這段歷史一開始是渾沌的,直到孔老夫子編了一本叫做《春秋》的書。“春秋”兩字的本意是指代時間,孔夫子也不過就是想告訴大家這是本歷史書。但在當時,歷史書很少啊,孔子又是三大顯學之一的儒家宗師,因此《春秋》很快就名聲大噪,各路學者紛紛開始研究春秋,《春秋三傳》使得這本書的普及率那是相當的高。

於是,春秋就慢慢成爲了,《春秋》這本書所涵蓋的這一歷史時段的代名詞。但是,孔子死於公元前479年,而春秋三傳的截止時間也在魯哀公27年,公元前468年,距離秦始皇統一中國還差200多年呢。而這段時間的歷史,一直沒有一本單獨的、衆望所歸的歷史。

西漢年間,宗室、文學家劉向閒的蛋疼,便想起要編一部書流傳後世,正好發現了這個空檔。於是,劉向組織人手,通過記錄這200多年裏活躍的主要政治人物的言行,分國別加以整理成冊,命名爲《戰國策》。

春秋和戰國的本質區別是什麼呢? 第2張

500多年的東周,終於出現了兩個新名詞-春秋和戰國。後人在研究這段歷史的時候,逐漸發現了春秋和戰國的種種區別,這種稱呼就水到渠成的掩蓋了東周的名氣,成爲這一時代的代名詞。那麼,春秋和戰國都有哪些不一樣呢?

二、我們不一樣

總的來說,全都不一樣。無論是國家政府組織形式,還是社會組織形式,抑或是人們的種族和普世價值觀,甚至連大家的職業都不一樣,除了都是在同一片土地上。也就是說,春秋和戰國就彷彿是,不同的演員,在同一片舞臺上,唱着不同的戲。

雖然會有些枯燥,還是給大家普及一下,春秋和戰國,具體哪裏不一樣?首先,華夏大地上的主宰不一樣。春秋時期,東周還有餘威,各國內政雖然自主,還是要尊奉王室,也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他大國影響。王室和諸侯國,類似於聯邦總部和自治國的關係。

戰國初期,魏惠王自稱夏王,直接就想取代周王的宗主國地位。而後諸侯紛紛稱王,周王已經被棄如敝履。因此,華夏大地類似於聯合國,各國內政完全自主,國際事務各國國君商議着辦,周王室已經被完全撇在一邊。其次,國家的組織形式不一樣。春秋時期,各國的組織形式是分封制。國君執政,世襲貴族和公室小宗(也就是國君同姓的那些人)當中賢能的人輔佐,對分封給自己的土地和人口有管理和財賦的權力,國君和世襲貴族的就像是大奴隸主和小奴隸主。

戰國時期,各國的組織形式是中央集權制,或者叫官僚制度。國君執掌國家大權,貴族和王室小宗僅僅有收取賦稅的權力,所有土地人口的管理權都被收歸國家,劃分郡縣,由國君指派官僚進行管理。

第三,戰爭形態和方式不一樣。

春秋時期,由於各種原因,戰爭不能以佔領土地爲目的,只能臣服並收取一定數額的貢賦;戰國時期,這些約束都不在了,因此各國之間的戰爭幾乎都是爲了佔領別國土地人口爲目的。因此,軍隊由少數貴族參戰變成了大量的國民參戰,車戰被拋棄,重步兵和輕騎兵開始出現;戰爭由一場定勝負變成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第四,百姓的地位和生活方式不一樣。

春秋時期,大量奴隸被束縛在國君和世襲貴族的土地上,只有少數的自耕農和國人,大部分都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奴隸和野人。他們沒有參與國家事務的機會,只能一輩子耕作勞動,還缺衣少食。

戰國時期,爲了爭取戰爭的勝利,國君和官僚重新劃分土地,解除他們和奴隸主的人身依附關係,從此貴族和平民只有經濟關係進行約束。大量自耕農的出現,使得更多的人有機會思考如何使得國家強大、科技發展、戰爭勝負等等問題,這就是所謂的百家爭鳴,本質上就是爲了謀求自身待遇和地位的提升。而國君正好用優厚的待遇利用他們來治理國家、組成軍隊、發動戰爭。而這些不一樣,就是爲什麼要分春秋和戰國的根本原因:不劃分不同的時代,就沒法研究很多問題。

三、黃金分割線

說了這麼多不一樣,總的來說,戰國相比於春秋,變化很大。但我們都知道,變化從來都不是一夜之間的事情,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於是,另一個問題就出現了,哪個時間節點纔是變化的核心事件,也就是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

這個問題很久都沒有共識,從分封制變成官僚制,各國的時間不一樣;從奴隸制變成地主制,也不一樣;七大戰國的出現,也不是一個集中的時間,而是有着幾十年的跨度。公元1071年,北宋神宗熙寧四年,有一個叫司馬光的官員離開帝國的朝堂。但他並沒有沉淪,而是選擇了和孔子一樣,通過編書來把他想說的話表達出來。

這一編就是19年,這套書就是《資治通鑑》。這套書終於解決了這個千年來的問題,春秋和戰國應該從哪裏劃分?司馬光將這本書的起點設爲周威烈王23年,公元前403年,也就是韓趙魏共同冊封爲諸侯的那一年。從此,三家分晉就成爲了春秋和戰國的黃金分割點。

雖然後來,又有以韓趙魏三家戰勝智伯、田氏代齊等時間節點成爲春秋戰國的分界線,但好歹,大家終於達成了共識-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就是春秋和戰國的黃金分割點。從這一點來說,司馬光的貢獻還是不小的,而這套《資治通鑑》也的確雅俗共賞,值得所有歷史愛好者珍藏。

雖然還是有幾十年的跨度,各家對於細節還有爭議,但好歹有了一個標準。於是春秋和戰國這回事,也就終於從一片混沌到了塵埃落定。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