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連歐陽修都歎服的北宋學士:王禹偁是何人?

連歐陽修都歎服的北宋學士:王禹偁是何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連歐陽修都歎服的北宋學士:王禹偁是何人?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在流行輕佻浮豔之風的宋初詩壇,王禹偁是力圖掙脫這股頹風暮氣的詩人之一。

王禹偁有一首七律《村行》:“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峯無語立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他的詩歌淺切明朗,質樸平易,簡雅古淡,清新自然,深得白居易影響,爲宋初詩壇吹來一股新風,故歐陽修對他有:“想公風采常如在,顧我文章不足論”之嘆。

王禹偁成名得早,據說九歲就有了詩名。當時,在王禹偁家鄉濟州任從事的畢士安聞其名、讀其詩,十分驚異,便將王禹偁留在身邊,讓他同自己的孩子一起讀書。有一次,畢士安佈置孩子們對句,出句:“鸚鵡能言爭比鳳”,孩子們抓耳撓腮,不能對上。一旁的王禹偁卻大聲對曰:“蜘蛛雖巧不如蠶”。此句對仗工整,構思巧妙,設喻說理,寓意深刻,畢士安一聽,不禁拍案叫絕,感嘆道:“你滿腹經綸,不久將名顯於世啊。”給予很高的評價和期許。

連歐陽修都歎服的北宋學士:王禹偁是何人?

王禹偁果然沒有辜負畢士安的期望,二十幾歲就考取了進士,順利步入仕途。於是,詩人成爲了官員,被安排到地方工作了。後來,宋太宗聞其詩名,親自召試,王禹偁“賦詩立就”,宋太宗閱後,高興地說:“不出一個月,你就會天下聞名啊!”立刻重用爲左司諫、知制誥。詩名加上皇帝的青睞,按說會前程似錦。但問題恰恰是,這個受衆官吹捧、皇帝青睞的官員,卻愛惜羽毛,不懂苟且,有着一身詩人的傲骨。

正因爲這樣一個與官場格格不入的性格,王禹偁三次遭到貶官。

第一次是在淳化二年(991),廬州尼姑道安狀告散騎常侍徐鉉與她嫂子通姦。經審理,道安系誣告,本當受罰,宋太宗卻下詔赦免了她。王禹偁爲替徐鉉雪恥,上書據理力爭,堅決要求給道安治罪,宋太宗爲此非常生氣,將他貶爲商州團練副使。

第二次是在至道元年(995),王禹偁已召還爲翰林學士。當年四月,已故宋太祖的皇后去世,宋太宗不爲皇嫂成服,不按當時的禮制治喪,王禹偁上書批評,宋太宗雷霆震怒,以誹謗罪把他貶到滁州。

第三次是在宋真宗繼位後。宋真宗把王禹偁調回任知制誥,指派他編撰《太祖實錄》,他卻不知飾非,該用曲筆的時候過於直白,暴露了宋太祖的“隱私”,結果被人告發,貶官黃州。

三遭貶斥,王禹偁非但不思悔改,反而自鳴得意,寫了一篇《三黜賦》,以明其志,中有句曰:“屈於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謫而何虧?吾當守正直兮佩仁義,期終身以行之。”其詩人之傲,可見一斑。

多情易傷,至剛易折。王禹偁身在官場,卻沒有沾染那隨波逐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官場流弊,潔身自好,有膽有識,好爲議論,敢說直話,爲皇帝和同僚所不喜,其內心寂寞而又抑鬱,貶至黃州後不久,即猝然長逝,年僅四十七歲。元人脫脫在《宋史》中評價他說:“爲文著書,多涉規諷,以是頗爲流俗所不容,故屢見擯斥。”可謂分析精準,像他這種不懂官箴、不肯摧眉折腰的詩人性格,是難爲舊時官場所容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