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清朝時期的人們是如何防止天花的 該疾病對清朝造成了什麼影響

清朝時期的人們是如何防止天花的 該疾病對清朝造成了什麼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清代天花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天花危害人間,清代時如何防治天花?天花對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

從人類有文明記錄以來,天災與人類社會始終如影隨形。水災、旱災、地震、蟲災、瘟疫,此起彼伏,每一場災難,都會奪去無數人的生命。

水旱災害,緣於氣候影響,或滔滔洪水不絕,或烈日炎炎大地龜裂;地震災害,起於地殼變化,地動山搖,屋倒人亡;蟲災,也與氣候有密切關係,一旦蟲子成羣出動,便遮天蔽日,莊稼盡毀。這些災害,都有着強烈的視覺衝擊,讓人們懂得哪裏有災,應該躲避到何處。

最讓人捉摸不定的是瘟疫,它給人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感覺:一個人或者是一羣人剛纔還好端端的,忽然就倒下了。儘管病人的身上會呈現出病狀,但發病的原因是什麼?病源在哪裏?古代的人們卻難以找到。古今中外,有記錄的瘟疫種類不少,如鼠疫、霍亂、傷寒、流感、天花、結核病等,這些疾疫在醫學不發達的古代社會,頻頻造成沉重的災難。而天花,無疑是最爲兇險的瘟疫之一,往往一場天花之後,赤地千里,難覓人跡。

清朝時期的人們是如何防止天花的 該疾病對清朝造成了什麼影響

我們就以清代爲例,探究一下古人是如何防治天花的,天花又帶來了哪些影響。

天花的成因及危害

我們會在清代的史料中,或是有關清代的影視劇中,看到一種名爲“天花”的疾病,其實它還有一些別稱:虜瘡、天行斑瘡、豌豆瘡、登豆瘡、膚豆瘡、皰瘡、痘症、天然豆等。至於“天花”的名稱,是因爲病人患上此病後,幾乎全身所有的部位都可能會出現斑點,就如同佛教壁畫中的天女散花狀,故古代中國人又稱其爲“天花”。

天花,是一種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傳染病(而天花病毒究竟從何而來,現在主流的觀點是,最初可能是從人類飼養的牛身上傳來的),炎熱地區、炎熱季節更容易發生(溫熱地區也會出現)。發病時主要表現在,寒戰、高熱、頭痛、全身痠痛、軟弱無力、噁心嘔吐、咳嗽、咽痛、難以吞嚥,並伴有大小便疼痛等,嚴重時,患者全身如中毒般出現皰(痘)疹,皮膚潰爛。

天花曾經在全世界都流行過,當然,最初遭受天花摧殘的是非洲、歐洲和亞洲,美洲與大洋洲的天花,是五百年前,歐洲殖民者帶去的,中美洲阿茲特克(又被譯爲“阿茲臺特”)與南美洲印加帝國的衰亡,都與天花有極大關係。

天花究竟源於何處,至今無法定論。若根據考古研究來看,三千年前的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上,便帶有天花病癒之後的麻點。

中國最早的天花記錄始於晉朝葛洪《肘後備急方》:

“比歲有病時行,仍發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不即治,劇者多死,治得差後,瘡斑紫黑。”

清朝時期的人們是如何防止天花的 該疾病對清朝造成了什麼影響 第2張

此後歷朝歷代都有天花瘟疫爆發的記載。而在歐洲,公元6-19世紀之間,便有多達3億人被天花奪去寶貴生命,病死率處於各類傳染病之首,在1719年天花流行時,僅巴黎城就致死4萬人。

天花不僅僅給普通民衆帶去危害,就連各國君主也不乏被天花奪去生命者:英國女王瑪麗二世、荷蘭國王威廉一世、法國國王路易十五、俄國沙皇彼得二世、大清皇帝順治與同治、蒙古大汗林丹汗等都死於天花疾病;清代努爾哈赤第十五子多鐸,以及有四個孫子都死於天花,而據《清宮醫案》記載,從康熙後期至宣統時代,清宮共有九名皇室成員死於天花。

清代如何預防天花?

天花的死亡率奇高,被稱爲“死神”,古代的醫生都在努力尋找預防方法。清代對於來勢洶洶的天花主要採取了三種預防措施:

避痘就是不與出痘疹者接觸,杜絕天花病毒的傳染。主要是遠離傳染源,或將患痘疹者進行徹底隔離,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

清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關外瀋陽地區曾經發生過一次天花瘟疫,清太宗皇太極,立即暫時離開新都瀋陽,躲避到舊都赫圖阿拉(遼寧新賓),待疫情過後,方纔回還,前前後後的折騰,雖然顯得很麻煩,但畢竟確保了皇太極安然無恙。

而順治皇帝入主中原後,大清定都北京,北京城也出現過天花瘟疫,然而此時的王朝形勢已變:清代表面上一統了全國,但各地反清復明的勢力還十分強大。明代叛臣吳三桂爲首的“三藩”蠢蠢欲動,江山社稷並不穩固。順治皇帝不可能再像其父皇太極那樣爲躲避天花,而出行到外地,他只能繼續坐鎮京城北京,以穩定局勢。不幸的是,順治皇帝雖然身居深宮,還是染上了天花,很快便駕崩,年僅24歲。

祈神中國古代祈神之風一直比較盛行,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各種神靈,各種信仰。天花瘟疫肆虐時,在無良藥良方治病時,人們便自然而然地跪地求神,祈求平安。

《天花的消亡》一書中說:“在非洲、中國和印度的許多文明中,逐漸形成了一種天花神,他們靠祈禱天花神來減少天花的危害。”

清代初入關時,曾在皇宮內設立專門的廟壇,奉祀痘神娘娘,惋惜無論是皇帝還是平民,再虔誠的祈求與跪拜,都無法消除天花瘟疫,求神只能換得精神安慰而已。

人痘法人痘法最早起源於唐朝,原理就是“以毒攻毒”,唐宋元明時代,至清代初期,人痘法得到不斷地傳承與完善,當時救助的方法有水苗法、旱苗法、痘衣法和痘漿法四種。

1.水苗法:選上好的痘痂放在瓷瓶裏,用木杵碾成細末,將淨水滴入瓶中調勻,把新棉少許攤成薄片,裏面包上痘屑,捏成棗核狀,用紅線栓住,留下一寸左右,將苗置入鼻孔內,令人時刻守候,下苗十二小時後取出。

2.旱苗法:取長約五寸長的銀管,將其頂部彎曲,把痘痂碾成細粉,放入銀管的一端,吹入接種者的鼻孔內。

3.痘衣法:將生過痘(天花)者染上痘漿的貼身內衣讓給接種者,穿上三日,使其身上沾染上痘漿。

清朝時期的人們是如何防止天花的 該疾病對清朝造成了什麼影響 第3張

4.痘漿法:選取出痘順暢的兒童,取其身上的痘漿用棉球擦拭,然後將此棉球塞入接種者的鼻孔中。

上述四種方法都有很大的風險,尤其是後兩種風險最大,接種者往往耐不住毒性而染病身亡。

經過醫生的不斷試驗與研究,到清代康熙後期,人痘法越來越完善,醫生們會精選痘痂來做苗種,並經過多次篩選,降低毒性後,再植入接種者體中。

公元1786年,英國人琴納在中國人的人痘法技術基礎上,發明了牛痘接種術,並迅速在歐洲推廣開來,它具有預防效果好,毒副作用小,成本低的特點,有效地將天花死神擋在歐洲人的門外。公元1805年,葡萄牙醫生哈威脫將牛痘法傳入澳門,以後又傳到廣州,中國人漸漸接受了這種新式的接種方法。

清朝時期的人們是如何防止天花的 該疾病對清朝造成了什麼影響 第4張

但令人費解的是,至19世紀中葉,在中國,牛痘法在普通民衆間普遍使用,可是紅牆內的愛新覺羅皇室,卻還是延用人痘法的老方式。同治皇帝就於1875年死於天花,時年19歲(從《清代檔案史料叢編》中的《萬歲爺進藥底簿》,所記載的脈案、病情和用藥情況,能做出同治皇帝死於天花的判斷)。

清代時天花的療法

天花易得病難去,在那個醫療條件落後的時代,人們對天花的認識還不是太透徹,治療方法也五花八門:有驚嚇法,有蚊蟲吸血法,有黃土悶體法,最靠譜的還是藥物療法,即便是如此,藥物療法的治癒率也不高,身體強健、抵抗力強的人,能夠活下來,體質弱的人,基本難逃厄運。即使有人僥倖活下來,其全身及頭臉部也會留下深深的麻點,容顏盡毀。

天花對清代社會的影響

作爲烈性傳染病,當時的社會,每個人都有可能染病在身,連皇帝有時也要着道,因此天花對清代社會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首先是推動了醫藥業的發展。清代,專門致力於天花治療研究的醫生遠遠超過了前代,涌現出大量的天花名醫,如秦景明、葉天士、俞嘉言等。針對天花預防、治療的醫書也大量被編著、刊刻,給後世應對天花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留下了詳實的記錄。

其次是影響到了行政制度。最爲典型的就是木蘭圍場的設置,以及避暑山莊的修建。一般認爲,清代設置木蘭圍場是爲了在打獵中,操練八旗大軍,修建避暑山莊則是爲了皇帝避暑休閒。

其實,康熙皇帝當年還有一重考慮,本來,若要籠絡蒙古貴族,可以讓他們來北京城,但問題在於有些重量級的貴族本身沒有出過水痘,對中原地區的天花沒有免疫力。而這些貴族在中原天花瘟疫未消退時,對到北京城覲見皇帝是心存恐懼的。

康熙皇帝充分想到了這一點,於是便分別於1681年、1703年首建木蘭圍場與承德避暑山莊。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百韻詩.序》中言道:“皇祖建此山莊於塞外,非爲一己之豫遊,蓋遺萬世之締構也。國家承天命,撫有蒙古四十八旗諸部落,恭順有加,每歲入朝,厥有常用典。但其人有未出痘者,以進塞爲懼,延頸舉踵,以望六御之臨。皇祖俯從其願,歲避暑於此。”

清朝時期的人們是如何防止天花的 該疾病對清朝造成了什麼影響 第5張

天花作爲一種烈性傳染病,其傳染、防治和對社會的影響,都是非常複雜與深刻的。碰到亂世時,普通民衆最爲倒黴:王朝崩潰,官府成了空殼,皇帝的命都不保,又有誰會來關心底層的民衆呢?若此時出現天花瘟疫,很容易出現難以控制的擴散蔓延狀況,而死亡的人數就會呈幾何倍數增加。

遇到太平年代,政治清明,有了官府的有效預防與救治,天花的危害就會大大降低。清代皇帝格外重視預防與治療天花,在他們的推動下,中國的天花診療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爲數億民衆帶去了福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