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唐朝爲什麼會發生宦官弄權的情況呢?

唐朝爲什麼會發生宦官弄權的情況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宦官,是中國古代專供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自東漢時期開始,均爲閹人擔任。“宦”,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而用以爲帝王近幸者的名稱。又稱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等。

有一點需要說明,那就是:後來的“太監”,其實是個俗稱,這是一個始於唐朝的內宮官職,嚴格來說,並不能指代所有的宦官。在唐朝時期,整個皇宮之中能當上宦官的太監屈指可數,他們個個都是位高權重的內官。其實,在宦官出現之初,這一職務只是爲了服務宮闈而設立的。

那麼,爲什麼要用閹人服務宮闈呢?

我們知道,古代皇帝都有強烈的佔有慾,他巴不得天下的女人盡歸己有,更何況是宮闈中的女人呢?所以,爲了防止這些女人勾搭野男人,皇帝不但要禁止宮嬪外出,還用高高的宮牆限制她們的自由。就算是內宮的“服務人員”,也必須採用不能盡人事的閹人。

那麼,爲什麼不用清一色的女人服務宮闈呢?

皇宮之中的髒活累活頗多,很多工作女人幹不來。正因如此,啓用宦官成了封建王朝的大勢所趨。不過,讓這麼多被閹割的男人生活在權力中心,皇帝並不放心。閹人的生理功能是殘缺的,他們變態的慾望無從發泄,若讓這些人觸碰到權力,國家勢必會出亂子。因此,每個有宦官存在的封建王朝,在建立之初都或多或少制定過針對“宦官不幹政”的政策。

然而,畢竟這些閹人生活在宮闈之中,有大把機會觸碰到權力,所以,不幹政的禁令往往會隨着時間推移失去效力。宦官一旦得權,又會憑藉着得天獨厚的政治條件擴張權力,以至於,宦官的權力就像是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在某些朝代,不但出現了宦官把持朝政,還出現過宦官控制皇儲廢立,甚至,殺皇帝的現象,而且,這樣的例子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

每個朝代,宦官崛起的原因都各不相同,今天,我們着重來講講,唐朝的宦官問題爲何會成爲頑疾。

唐朝時期所發生的宦官專權,主要源於當時的社會風氣。每個唐朝皇帝身邊,都專門設立了一個宦官職務,該職務的職能是負責天子的日常事務。不論大事小情,只要不涉及政治,這些宦官都能爲皇帝解決。這種宦官,有點像是大戶人家的管家,他們極易取得皇帝的信任。

有時,皇帝會准許他們代理一些政治方面的事務,比如:代筆批閱一些公文等等。我們知道,公文上一字之差,往往會影響甚大。所以,當皇帝開始讓宦官幫忙處理公文時,宦官就已經有了不小的權力。唐朝中期,許多官宦世家勢力過大,爲了制衡日漸膨脹的閣權和官權,皇帝只能找些倚仗。

皇帝常年處於深宮,能夠憑藉的力量有哪些呢?

主要是外戚和宦官。

不過,外戚畢竟是后妃的孃家人,總會胳膊肘往外拐,外戚力量若運用不善,有時甚至會發展成更嚴重的政治問題,也就是“外戚專權”。無奈之下,皇帝只能依賴宦官的力量。雖然,宦官也不安分,“宦官專權”同樣嚴重。但是,最起碼宦官無法登基篡位,即便宦官把持朝政,皇帝也能在宗室中傳續。

有了這份信任,宦官的勢力自然水漲船高。

唐朝爲什麼會發生宦官弄權的情況呢?

唐玄宗雖非窮兵黷武的皇帝,但是,他在位期間還是打了不少仗的。每逢打仗,就得派幾位將軍領兵出征。這些將軍手握重兵,又往往是些“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倔驢,爲了防止將軍們起歪心思,李隆基每次都會派幾位心腹太監,監視這些將軍的一舉一動。

隨行的宦官名爲“監軍”,其實,監視的就是手握重兵的將軍罷了。宦官大多是肚子裏沒什麼墨水的庸人,他們哪裏懂什麼行軍打仗?所以,他們在軍隊裏只需看管好領兵的大將,保證朝廷的軍令能在軍隊中有效執行,這就夠了。可以說,由宦官監軍所引發的宦官問題是非常嚴重的。

這些將軍在皇帝心中的印象,全憑監軍的一張嘴,監軍說將軍忠,他便是忠臣良將,監軍說將軍是反賊,將軍就得挨刀子。宦官手裏握着決定將軍性命的生殺大權,加上宦官往往是心理殘缺的變態,所以,他們經常會在軍隊裏亂指揮,或勒索將士。

對於這些宦官,將士們敢怒不敢言,誰讓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掐在人家手裏呢?

其實,從宦官所處的環境來看,就算最早的宦官要受到禁令的限制無法專權,宦官的崛起都是註定的。宦官在朝廷裏所處的位置,是一切軍國大政出發的核心——決策層,與現在的祕書處有些許類似。官僚雖然政治地位比宦官高一個臺階,但官僚所處的官場畢竟屬執行層。

宦官與普通官僚之間的關係,就像地方官與京官一樣,在封建王朝之中,距離皇帝越近,權力或獲取權力的機會越大,這是歷史向我們闡述的至理。一旦宦官在決策層中獲得了一部分官僚的任命權,那些平日裏與宦官唱對頭戲的大臣就遭了殃。歷朝歷代,敢於與宦官唱反調的,大多是眼睛裏容不得沙子的忠臣良相,這些人一旦遭到排擠或迫害,官場中就只剩一些與宦官沆瀣一氣的奸佞小人了。

唐德宗登基後,宦官的勢力範圍上升了一個臺階。唐德宗將守衛京師的大權交給了宦官,當時的禁軍將領均由宦官來擔任。由此,宦官掌握了唐朝軍事的核心力量,有了“挾天子”的能力。從這以後,宦權的膨脹一發不可收拾、歷朝歷代都出現過宦官專權的情況,但是,沒有任何一個朝代的宦官問題比唐朝更嚴重。唐朝的宦官專權持續了一百年,堪稱歷代最長。

自唐肅宗開始,唐朝的宦官問題已初見端倪:

當時的宦官頭子,名叫李輔國,在唐肅宗上位時,李輔國於皇帝有擁立之功。有了這份功勞,李輔國自然會成爲肅宗身邊的大紅人。不過,由於唐朝的閣權、宦權、官權在肅宗初期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所以,李輔國未能像後世的魏忠賢一樣一家獨大。同爲宦官的程元振崛起後,李輔國受到了打壓,程元振取而代之成了宦官頭子,宦官的勢力也在程元振的經營下越來越大。最後,程元振架空皇帝權傾朝野。

不過,程元振相比於另一位唐朝宦官俱文珍,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俱文珍堪稱政壇上的“常青樹”,從他進宮以來,先後服侍過三位皇帝,分別爲德宗、順宗、憲宗。

德宗時期,俱文珍就已成爲位高權重的大太監,順宗繼位以後,俱文珍還發動政變廢掉了皇帝,將憲宗扶上了龍椅。在唐朝的所有宦官中,王守澄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

宦官是怎麼控制皇帝的呢?

王守澄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標準答案”:

唐穆宗的性格比較軟弱,且喜歡玩樂。王守澄抓住了唐穆宗的幼稚心理,每天打着做遊戲的幌子,與唐穆宗玩“捉狐狸”的遊戲,每天都持續到三更半夜方休。唐穆宗精力有限,晚上玩的多了,白天自然要睡大覺,沒時間打理朝政。於是,唐穆宗便將軍國大政交給王守澄處理。

唐朝爲什麼會發生宦官弄權的情況呢? 第2張

唐朝時期最後一位權宦仇士良,堪稱唐史上最囂張的宦官。雖然,歷史上有許多宦官對皇帝坑蒙拐騙,甚至,幹出弒君這等惡事,但他們表面上都對皇帝畢恭畢敬五體投地,至少在面子上不敢忤逆皇帝。仇士良則不同,他曾與唐文宗爆發過正面衝突。

在“甘露之變”這起事件裏,唐文宗想要幹掉把持朝政的仇士良,不過卻被仇士良收到風聲。仇士良帶着自己的人馬闖入禁宮綁架唐文宗,還趁機殺掉了一千多個曾與他做對的官員。後來,仇士良扶相對聽話的唐武宗登基,他的權力也達到巔峯。在仇士良晚年退休回家後,唐朝的宦官當政終於畫上了句號。

對於皇帝來說,甭管宦官當政,還是什麼權臣、外戚當政,都是令人發愁的一件事。

唐朝中後期的統治者根本想不出針對宦官問題的辦法,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宦官在政治舞臺上呼風喚雨。到了後來,皇帝都得對宦官敬畏三分,生怕這些閹人會把自己趕下龍椅。所以說,由宦官專權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是極其惡劣的,這其中之一,便是宦官嚴重的打擊了官僚們的積極性。

唐朝中後期,入朝爲官的大臣們幾乎都得看着宦官的臉色辦事,沒一個人敢忤逆這些土皇帝。活在唐朝的官場上,想要說實話幾乎是不可能的,就算大臣們說了實話,也沒法傳到皇帝的耳朵裏。前文中我們也提到了宦官擔任監軍的情況,宦官侵吞軍費,胡亂指揮,這些行爲都嚴重影響了唐朝的對外戰爭。

最後,也是最嚴重的一點。唐朝後期的權宦,幾乎都手握軍國大政,連廢立太子這種事都能把持。這一時期,皇帝更像是宦官集團手中的木偶,是專權宦官用來打掩護的幌子罷了。可以說,就連唐朝的滅亡,也與宦官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雖說,唐朝宦官問題爲後世統治者敲響警鐘,但是,很明顯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沒能有效整治宦官問題。其實,這也沒辦法,宦官本身就是封建社會的畸形產物,只要封建統治存在,由宦官所引發的政治問題幾乎是不可能杜絕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