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朝的宦官亂權的現象爲什麼會如此嚴重呢?

明朝的宦官亂權的現象爲什麼會如此嚴重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古代的皇帝來說,外戚干政和宦官擅權都是需要重視的。所以稍微聰明一點的皇帝都會主動壓制外戚,避免出現外戚干政的亂象,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朱元璋這樣做也是受到了皇后馬秀英的影響。當初朱元璋爭奪天下時,馬秀英給他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還幫他鎮守後方,立下了不小的功勞。朱元璋登基之後,就想要報答馬秀英,提出要去尋找馬秀英的親戚族人,給他們加官進爵。然而此舉卻被馬秀英拒絕了,她對朱元璋說道:“國家爵祿,宜與賢士大夫共之,不當私妾家。”這句話對朱元璋的影響很大,直接杜絕了有明一朝外戚干政的所有可能性。

不過,雖然朱元璋斷絕了明朝外戚干政的隱患,可是他卻沒有辦法杜絕宦官擅權的亂象。雖然朱元璋曾留下旨意,嚴禁宦官干預朝政,可是這個禁令卻並沒有被後世皇帝所重視。尤其是燕王朱棣登基稱帝后,因爲他是從侄子手中搶過來的皇位,所以民間對此頗有非議。朱棣爲了消除影響,開始重用宦官,甚至還設置了一個監察機構東緝事廠,交給身邊的親信宦官負責。

東緝事廠也就是俗稱的東廠,其權力還在錦衣衛之上,只直接對皇帝一人負責,可以隨意緝拿大臣和百姓。東廠的出現,可以說是開啓了明朝宦官擅權的開端,歷代明朝皇帝對此都多有依賴。後來到了成化十三年,明憲宗以大太監汪直爲提督,增設西廠,其權力更是遠超錦衣衛,甚至連東廠都在其管轄範圍,“不特刺奸之權,薰灼中外,並東廠官校,亦得稽察”。至明朝後期,宦官擅權的現象進一步加劇,明熹宗朱由校重用宦官魏忠賢,將宦官擅權的亂象推上了歷史頂峯。

魏忠賢自任東廠提督,代替朱由校秉筆批紅,把持朝政,上至首輔大臣,下至文武百官,均由他一言而定。而且他還掌握軍權,就連外地的督撫大臣,也都由他任意罷免。他把自己的黨羽遍佈朝野,“自內閣、六部至四方總督、巡撫,徧置死黨”,有外派親信太監把持漕運河道,派稅監四處搜刮民財。可以說魏忠賢擅權時,是明朝廠衛最囂張的時期,文武百官爲了討好魏忠賢,將其稱爲“九千九百歲”。每當魏忠賢的車駕走過宮城時,兩旁的文武百官都紛紛跪拜,口呼“九千歲”。

明朝的宦官亂權的現象爲什麼會如此嚴重呢?

崇禎皇帝朱由檢登基後,認爲明朝的衰敗源於閹黨之禍,所以爲了平復民怨,打擊閹黨,朱由檢宣佈了魏忠賢十大罪,命人將其逮捕法辦,魏忠賢最後自縊而亡。可是崇禎剛殺了魏忠賢沒幾年,大明就垮臺了,當李自成的大順軍攻入京城時,崇禎身邊一個親信大臣都沒有,只有一個大太監王承恩陪在他身邊。

崇禎十七年三月,大順軍攻入京城後,崇禎見事不可爲,命人將太子、永王、定王三位皇子送到外戚家躲藏,之後又逼令幾位嬪妃自盡。此時崇禎的身邊沒有一兵一卒,跟在他身邊的只有幾十位略懂武藝的太監,他帶領這些太監幾次向東華門、朝陽門突圍,均被堵了回來。眼見逃生無望,他就讓太監去前殿鳴鐘,召集文武百官交代後事,可是卻無一人前來。

明朝的宦官亂權的現象爲什麼會如此嚴重呢? 第2張

平日裏忠心耿耿的那些文臣武將,此時居然沒有一個人願意來見崇禎,跟隨在崇禎身邊的反而只有幾十個小太監,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很諷刺的事情。崇禎隨後將這些小太監遣散,命他們各自逃命去,只有大太監王承恩不願意逃生,始終堅持跟隨崇禎,最後兩人一起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樹上。

王承恩在臨死前對崇禎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這句話還是非常中肯的,魏忠賢雖然禍亂朝政,可他對文武百官的威懾力還是很大的,他若是在的話,崇禎皇帝也不至於會落得衆叛親離的地步,臨死前居然沒有一位大臣敢來見他。更重要的是,魏忠賢死後,東林黨空談誤國,對各地爆發的義軍視而不見,更拿不出好的解決辦法。若是魏忠賢在的話,肯定是鐵血手段鎮壓,根本不會給義軍發展壯大的機會。

其實,明朝的滅亡早在萬曆年間就已經註定了,萬曆年間可以說是明朝最後的迴光返照。魏忠賢如果不被殺的話,憑他的殘酷手段,也許尚能維繫一下明朝脆弱的統治。有明一朝宦官擅權嚴重,唯獨明末的王承恩值得稱道,清朝的順治帝爲了褒獎王承恩“貞臣爲主,捐軀以從”的忠貞性格,還特意下旨爲王承恩樹碑立傳,就連康熙皇帝也對他十分稱頌,也算是千古奇談了。後來清朝吸取明朝宦官擅權的教訓,規定宦官品級不得超過四品,宦官擅權之事從此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