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大航海時代時中國在幹啥?爲何會錯過這個機會呢?

大航海時代時中國在幹啥?爲何會錯過這個機會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大航海時代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時代之一,隨着新航路的不斷開闢,世界逐漸連成一體。科技文化等在不同的大陸之間逐漸傳播,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也更加頻繁。也正是因爲大航海時代的到來,確立了歐洲世界中心的地位。但是,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時期,曾經的東方大國——中國卻因爲對海洋探索的不夠重視而逐漸落後,那麼中國爲什麼會錯過這樣一個蓬勃發展的機會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大航海時代時中國在幹啥?爲何會錯過這個機會呢?

第一,我國在歷史上是一個大陸國家而非海洋國家。我國雖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也不缺乏優良的海港,卻大多都閒置不用。朝廷經常做的事情就是淤塞港口,並讓沿海居民內遷。我國在歷史上居統治地位的近乎都是北方人,近代以前,北中國的南北的交通運輸主要是依賴於運河,而非海路。京杭大運河曾造就了一批繁華的城市,如揚州、淮陰、古泗州、臨清等,卻無一真正意義的港口城市。

我國真正能夠跟海洋民族扯上點關係的是閩粵人,而居統治地位的北方人對其不擅長的航海領域帶有先天性的恐懼感。就猶如滿清入關後,其對火器研究的打壓與蔑視是同樣的道理。滿清是以騎射而取得的天下,其武力的自信心就來源於騎射。如果你跟他們講火器等這些他們陌生的領域,他們完全玩不過你們,還能保持啥武力的自信心?索性,不玩火器,一概比騎射,你們農耕民族的騎射還能玩得過遊牧漁獵民族的騎射?所以,中國歷史上的長期禁海政策也就不足爲奇了。

第二,萬邦來朝的外交策略使官方對海洋也沒有任何興趣。歐洲國家之所以會有探索大海的勇氣,是因爲對財富的需求。西方許多政府、如葡萄牙、西班牙由於在大路上缺乏競爭力,不得不在海洋上努力。爲了支持海洋探索,各國政府都投入了大量資金。而中國則不同,鄭和的幾次下西洋並不是爲了開拓貿易、尋求利益,而是爲了宣揚國威,對國家財力造成了巨大消耗。同時周圍國家的朝貢,每每總是用極少的貢品換取大量財寶,中原朝廷很難得到實質性的利益,所以對海洋探索缺乏熱度支持。天朝上國的思想也限制了近代我國對海洋的重視。長久以來,中華文化都領先於周圍國家,這就造成了中華民族自詡“天朝上國”的思想,民間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充分滿足了老百姓的衣食等。中原王朝對外的依賴幾乎沒有,處於一種相對封閉的世界,對海洋也就沒有什麼太大的需求了。

大航海時代時中國在幹啥?爲何會錯過這個機會呢? 第2張

第三,中國的航海技術其實也遠較西方落後。我們都知道唐朝鑑真東渡日本的故事,東渡六次才成功,勵志故事的背後也是唐朝時期航海能力的體現。我國航海能力得到大力提升的時期,是宋元時期。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空前繁盛,隨之泉州、寧波等真正意義上的港口城市才得以誕生。但是,在宋元時期,把持泉州等港口商貿的卻是阿拉伯人、波斯人(也即色目人)。蒲壽庚家族(色目人)被稱爲“泉州的土皇帝”。朱棣之所以選擇鄭和爲下西洋船隊的領隊不是沒有原因的,鄭和即是穆斯林。在鄭和之前,並沒有華人遠洋航行的記載。所以,鄭和的船隊中應該有大量的穆斯林,且鄭和的航線都是阿拉伯人商人到經常往返的航線(無論是最遠到達的東非,還是最多抵達的今印尼、馬來亞等地都早已皈依了穆斯林)。且鄭和的航線是利用洋流,貼着海岸線航行,且困難程度跟哥倫布橫跨大西洋、麥哲倫環球航行等是遠遠不能比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