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世界大航海史上的前驅鄭和:中國航海終結者

世界大航海史上的前驅鄭和:中國航海終結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下西洋第一人當是唐代楊良瑤的新聞被媒體吵得沸沸揚揚,據說他在貞元元年(公元785年)就受命出使黑衣大食,成爲我國第一位航海抵達地中海沿岸的外交使節,比鄭和下西洋(公元1405年)早了620年這一新聞引起了小編想跟大家談談中國的航海史的興趣。中國的航海史大致可分爲幾個歷史階段。一是唐代中期以前爲形成時期;二是唐中晚期是轉型時期;三是宋元兩代爲極盛時期。四是明朝時期爲衰落期。也就是說,鄭和下西洋是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前驅,也是中國大海航時代的尾曲。

秦朝的時候,我國的先民們就已經把海路西探了,不僅到達東南亞諸國,並且到達印度。兩漢的《漢書?地理志》記載,西漢初年,漢武帝平南越後,即派使者沿着百越民間開闢的航線遠航南海和印度洋,經過東南亞,橫越孟加拉灣,到達印度半島的東南部,抵達錫蘭(今斯里蘭卡)後返航。三國時期,東吳雄踞江東,大力發展造船業,訓練水師,以水軍立國,據有學者考證,當時孫吳造船業已發明了原始水密隔艙。由於航海術的提高,三國孫吳多次派使者出海遠航,成爲開拓性的壯舉。黃武5年(226年)大秦商人從海路經交趾到達吳國首都建業(今南京)。魏晉南北朝時期,通過廣州來中國經商的國家和地區大爲增加,有15個之多。法顯大師從陸路到達天竺後,由東天竺著名海港多摩梨帝(今加爾各答西南之德姆盧克)乘商船到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再乘商船東歸,中途經耶婆提(今蘇門答臘島或爪哇島),換船北航。在今山東半島南部的嶗山附近登陸,轉取陸路,於義熙九年(413年)到達建康(今南京)。

隋唐五代時期,海上交通開始興盛,與中國通商的國家:赤土、丹丹(今馬來西亞吉蘭丹)、盤盤、真臘、婆利、拂菻、大食、波斯、天竺、獅子國、丹丹、盤盤、三佛齊、末羅國、三蘭國等。其中,貞元元年(785)四月,楊良瑤受命出使黑衣大食(西亞一帶),“剪髪祭波,指日誓衆,遂得陽侯斂浪,屏翳調風,掛帆凌汗漫之空,舉棹乘顥淼之氣,黑夜則神燈表路,白晝乃仙獸前駈。星霜再周,經過萬國,播皇風於異俗,被聲教於無垠”成爲我國第一位航海抵地中海沿岸的外交使節宋代:據文獻記載,在宋元符年間(1098年-1100年),中國海船已經用羅針導航,當時掌管船隻航行方向的舟師都備有祕密的海道針經,詳細列出從廣州或泉州往返西洋各地的針路。與中國通商的國家:占城、真臘、三佛齊、吉蘭丹、渤泥、巴林馮、蘭無裏、底切、三嶼、大食、大秦、波斯、白達、麻嘉、伊祿、故臨、細蘭、登流眉、中理、蒲哩魯、遏根陀國、斯伽裏野、木蘭皮等總計五十八個國。並出現了《嶺外代答》、《諸蕃志》,記載與中國通商國家情況的專著。元代先後進行了四次海禁(從1285年-1322年)。1322年後不再禁海。中國大航海家汪大淵,由泉州港出海航海遠至埃及,著有《島夷志略》一書,記錄所到百國。

世界大航海史上的前驅鄭和:中國航海終結者

到了明代,明太祖“罷太倉黃渡市舶司”,發佈“禁外藩交通令”,禁止下海通番,只許官方航海。鄭和七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多個國家航海時間早幾十年,在當時世界上堪稱一支實力雄厚的海上機動編隊。著名的國際學者,英國李約瑟博士曾說過,“明代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明代海軍匹敵。”據說,鄭和的船隊曾到達非洲、北美和大西洋海岸、南澳大利亞等地,也就是說鄭和先於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大洋洲。但實質上,鄭和七下西洋期間,“片板不得入海”的海禁仍在厲行,中國航海史之歌在唱出最高音的同時,也到了尾聲。

清廷入關之後,清廷爲了禁止和截斷東南沿海的抗清勢力與據守臺灣鄭成功鄭經的聯繫,以鞏固新朝的殖民統治,曾五次頒佈禁海令,三次頒佈“遷海令”,禁止人民出海貿易。殊不知,當時西洋的科技發展蓬勃,逐漸超越了以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爲首的伊斯蘭世界和以清國爲首的東方世界。清廷的閉關鎖國政策完全阻礙了清國與西方世界的接觸,使清國喪失了與世界同步發展的最佳時期,玩船兒的祖宗失去了往日的海上大國地位,龍的子孫變得怕水起水來,爲後來的百年積弱落後埋下伏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