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吳三桂最大的敗筆是什麼?吳三桂爲什麼不留下朱由榔“自重”?

吳三桂最大的敗筆是什麼?吳三桂爲什麼不留下朱由榔“自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三桂最大的敗筆是什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寒風凜冽,白雪皚皚。這一日紫禁城中人心惶惶,兵務郎中黨務禮,護都員外薩穆哈,從貴州快馬加鞭十一天趕到北京,告訴了康熙帝一個震驚的消息:吳三桂,反了!大清入關30年,康熙帝纔剛剛19歲,雖然這位年輕的帝王在14歲時就拿下鰲拜,實現親政,但在剛剛面對這個消息之時,他十分慌亂、震怒,還有……傷心。

吳三桂最大的敗筆是什麼?吳三桂爲什麼不留下朱由榔“自重”?

實話說,吳三桂經歷兩朝,無論是多爾袞、順治還是康熙帝都未曾虧待過他。當年多爾袞以順治的名義封他爲平西王,康熙剛剛即位,便將他封爲親王。吳三桂成了當時唯一一名漢人親王,朝廷對他賞之又賞,他卻在康熙宣佈削藩之後迅速反叛。而更讓康熙沒有想到的是,他曾經最爲敬重的王輔臣,竟然在成爲山西提督之後背叛了他。

當初,朝中無人鎮壓邊庭重地,年輕的康熙帝只得將王輔臣送走。他對王輔臣萬般不捨,啓程之日拖延了好幾天,一直等上元節燈會,王輔臣陪同康熙帝看燈結束後,康熙才送他而去。臨行之前,康熙帝將當年順治留給他的一支槍送給王輔臣以作紀念,康熙還記得當時王輔臣感激涕零下跪謝恩的模樣,沒想到短短時間,他就就成了別人的箭矢。

吳三桂最大的敗筆是什麼?吳三桂爲什麼不留下朱由榔“自重”? 第2張

吳三桂是大清的功臣,這自不必說。他背棄李自成放滿清軍隊入關,李自成功敗垂成,吳三桂窮追不捨,將李自成餘力剷平。後來,也是吳三桂剷除了南明政權,他殘忍誅殺了永曆皇帝和他的血脈,將朱家復興的最後星火生生掐滅。

按理說,吳三桂殺了自己的仇人李自成和朱家子孫,也得到了清帝王的豐厚待遇,理應安享晚年。但年輕的康熙帝剛剛親政沒多久,就下旨三番並撤,引起裏吳三桂的不滿,吳三桂決定以“反清復明”的口號召集新軍。

吳三桂當年親手絞死永曆皇帝,反清復明聽起來十分可笑,但當時吳三桂揭竿而起,有很多人接連響應,其中有很多都是清朝的兩榜進士,各省布政使以下官職之中,“從賊”的官員多達500多人。當年滿清入關,屠殺漢人,這筆仇似乎深深刻在這些文人的心中。而康熙面對的最棘手的問題是,王輔臣的造反引起了一系列的效應,陝甘不少地方將領和官員都加入了謀反的行列之中。而陝西是軍事戰略要地,王輔臣只要向北就直接可以挺進中原,而向南就可以輕鬆和川蜀地區的叛軍匯合。

面對王輔臣的來勢洶洶,清朝當時只能指望着蒙古兵去抵擋。康熙還是下令,對王輔臣主要是安撫,儘量不要硬碰硬。在得知吳三桂造反的當夜,康熙就將王輔臣的兒子喊到面前訓誡。康熙命人將王輔臣的兒子王繼貞送到前線,對他說:“我相信你的父親是被逼叛變的,朕猜測大約是經略莫洛的問題,告訴你的父親,只要他盡力約束部下,殺賊立功,朕殺經略莫洛,絕不怪罪他。”此話了了,康熙還不甚放心,給王輔臣寫下可一封長信。王輔臣收到康熙的信後流淚不止,對着北京的方向一拜再拜,立刻決定降清。不過,康熙從來沒有真的打算放過王輔臣,包括後來所有降清的將領,都難逃一死,牽連家族。這都是後話了。

吳三桂最大的敗筆是什麼?吳三桂爲什麼不留下朱由榔“自重”? 第3張

吳三桂的軍隊勢如破竹,最爲強盛的時期,竟然一路連勝,佔據了小半個中國,如果吳三桂尚且年輕,誰贏誰輸,並不好簡單判斷。吳三桂知曉自己時日不多,想要將清朝完全推翻改朝換代,根本沒那麼多時間也沒有那麼多精力了。所以他最爲理想的目標,就是劃江而治,留給吳家子孫一片疆土。

因爲吳三桂的保守和猶豫,反而耽誤了好時機。康熙帝乘機拖住吳三桂,利用手上良好的江南資源,重新整頓部隊,等待着回攻的時機。

吳三桂見自己這邊形勢大好,打算和鄭經聯手,希望鄭經可以北上直搗遼東,給清朝致命一擊。而當時鄭經正和耿精忠打得火熱,爲爭奪地盤根本沒空官吳三桂的事情。

吳三桂最大的敗筆是什麼?吳三桂爲什麼不留下朱由榔“自重”? 第4張

不久之後,吳三桂病情加重了,他在人生的最後幾天,毅然決定放棄反清復明,自稱大周皇帝。這也許就是吳三桂心中最後一點念想了吧,完成了這個皇帝的美夢,天下到底打不打得下來,似乎就是子孫後代的事情了。吳三桂死後,他那支曾經叱吒半個中國的軍隊,終還是在三年之後消失了。康熙帝一個一個清算過去,不僅造反者要死,爲了趕盡殺絕,子孫但凡大於16歲的都難免被屠殺的命運。

康熙末年,遼東到處都是矇頭垢面的苦役,很多都是吳三桂當年的部下。

誠然,吳三桂的失敗,和他的年齡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不是康熙急着削藩,他有生之年大約沒有想過和康熙對峙,也許只想着和佳人安心生活在雲南之地。後來他掌握瞭如此多的兵力,鄭經的不配合,部下的反叛,兒子不成才……這些原因,都讓他終究成爲了史書上的失敗者。

而下定決心削藩到平息吳三桂的造反,康熙這位二十歲出頭的帝王,真正展現除了他的鐵腕手段。在這場戰爭之中,沒有所謂的金口玉言,也沒有所謂的君王仁德。他可以一封長信感化王輔臣,也可以一句話將王輔臣逼得悲慘自盡。

吳三桂最大的敗筆是什麼?吳三桂爲什麼不留下朱由榔“自重”? 第5張

康熙帝做到了,讓所有的臣子都看到了他的心狠。但從這件事之中,年輕的皇帝似乎也體會出了一些帝王之學。不知康熙帝將來,可否還願意將珍藏在身邊的寶物贈送給遠行的大臣,不知他是否已經明白,坐在皇帝這個龍椅之上,就只可能是一個孤家寡人,用帝王虛僞的仁德,去征服天下子民的心,用帝王的狠厲,去屠戮每一個覬覦過皇位的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