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末吳三桂的敗筆不在於“降清” 而是他的“反覆”

明末吳三桂的敗筆不在於“降清” 而是他的“反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三桂,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爲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拋去這些廢話,他還是祖大壽外甥。

祖大壽這個人大多數人可能不熟。因爲教科書裏不講。簡單介紹一下,他是一員跟着袁崇煥鎮守北方的悍將。作戰勇猛,戰功無數,有勇有謀。在北方與清軍抗爭數年,最終對明庭絕望,降清。

歷史就是這麼出奇的相似。

說回吳三桂,對他主流的看法無非漢奸二字。是他引清兵入關打垮了李自成剛剛建立的農民政權,是他殺了朱由榔徹底根絕了愛國志士復興大明的夢想,是他與大清分庭抗禮道貌岸然地想反清復明。

一、降清

以前很多文人墨客對這段的描寫是“衝冠一怒爲紅顏”。究竟是不是,我不好說。

先回顧一下當時的情況。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煤山自縊。這裏順便說一下,農民起義軍自古以來就都存在其自身的侷限性。軍紀渙散,燒殺擄勒。打下北京城後,李自成的流氓本性暴露無遺,這段不做細說。腦子正常的人,都看得出,這廝蹦躂不了幾天。與之最鮮明的一個對比是,劉邦入咸陽,約法三章。吳三桂的腦子應該是比較正常的。

吳三桂鎮守山海關,與清軍交手數年。對其也頗爲了解。自己的舅舅祖大壽降清後,混的也不錯。韃子雖爲異族,卻深諳漢人一諾千金之道。正在這個節骨眼上,劉宗敏居然還敢動吳三桂的女人,確實愚蠢。

明末吳三桂的敗筆不在於“降清” 而是他的“反覆”

《明史•流寇》載:“初,三桂奉詔入援至山海關,京師陷,猶豫不進。自成劫其父襄,作書招之,三桂欲降,至灤州,聞愛姬陳沅被劉宗敏掠去,憤甚,疾歸山海,襲破賊將。自成怒,親部賊十餘萬,執吳襄于軍,東攻山海關,以別將從一片石越關外。三桂懼,乞降於我。

意思就是說,吳三桂本來是要投降的,結果聽說自己的小妾被李自成的人綁了。瞬間心裏一萬頭草泥馬崩騰而過(同時吳三桂的父親也被李自成給綁了)。我個人覺得,吳三桂憤怒的原因不是因爲陳圓圓這個人,而是因爲這件事。筆者推測,吳三桂內心應是作如是想:老子手上還有兵,你都敢這麼欺負老子,老子要是真降了你,你不是想怎麼欺負老子,就怎麼欺負老子了?

何況大明積弊已久,千瘡百孔,民不聊生。崇禎雖欲力挽狂瀾,無奈廣廈將傾。誠如史劇《大明劫》中吳又可所言:“我朝積弊已就,非一味猛藥所能痊癒。”李闖匪性甚重,僅從入北京就能看出,此賊鼠目寸光,低劣無知,腦殘至極,難成大事。所以在當時的時局下吳三桂降清是最正確,也是對其自身最有利的選擇。

二、亡明

所謂幹一行,愛一行。既已降清,必然亡明。

吳三桂深知,在中國傳統道德觀中,背叛是很嚴重的事情。但再嚴重的事情也難道成王敗寇的天理。

明末吳三桂的敗筆不在於“降清” 而是他的“反覆” 第2張

(圖)明末形勢圖

人性的變化就是如此之快,曾經鎮守山海關,清軍不能入。降清後就突然能橫下心剷除所有明朝餘孽。當大清統一中國的急先鋒,可謂物極必反。

明已然被李自成亡過一次,以此疲敝之態,被清統一隻是時間問題。吳三桂的錯誤在於:忠心固可表,演技太浮誇。在後來的滅明過程中,吳三桂的表現如瘋狗一般,不計後果。由此爲其最後的悲慘結局埋下伏筆。

三、反清

這可謂是吳三桂一生中最愚蠢的事。由於其瘋狂的亡明行徑,他反清從一開始,就註定會失敗。

吳三桂反清時,正值玄燁當政。玄燁是中國歷史上最牛的皇帝之一(是公認的)。對吳三桂而言,對手很強。何況彼時清朝統治中原已有三十年。三十年意味着一代人。雖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舊恨,但三十年足以讓很多人忘記。即便想起,也不會忘記是誰引清軍入關,是誰如瘋狗一般爲清軍攻城略地、殘害同胞。

明末吳三桂的敗筆不在於“降清” 而是他的“反覆” 第3張

(圖)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

吳三桂的愚蠢在於“矢忠新朝”三十年後,又扯起了“復明”的旗號。反叛之前,率部下祭掃桂王陵墓,“慟哭,伏地不能起”,對部下大加煽動。反叛之後,發佈檄文,指責清朝“竊我先朝神器,變我中國冠裳”,並聲稱要“共舉大明之文物,悉還中夏之乾坤”。豈不逗逼乎?

古語有云,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吳三桂這個造反的口號是嚴重有問題的,許是老糊塗了。俗話說no zuo no die。

既失天時,又失人心。僅有的地利,也未能充分利用。而年輕的玄燁還能在此時發佈政令:在各省任職的吳三桂部下的親屬概不株連,各安職業。

僅這一條,此二人,高下立現。吳三桂理當是敗得心服口服。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