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大宋爲什麼是最缺馬的朝代?

揭祕:大宋爲什麼是最缺馬的朝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宋朝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宋朝馬價高的直接原因就是缺馬。而宋朝缺馬直接原因就是馬不好養,那麼馬有多難養呢?我們要知道一個事情:馬是一種很脆弱的動物,這裏說的脆弱指的是馬的消化系統很弱。很多人的誤解是,馬只要喂草不就可以了嗎?草不是到處都是嗎?首先,馬是食草動物沒錯,但是馬的消化能力很弱,因爲馬不像牛一樣會反芻。所以,養馬想一次餵飽幾頓不吃,那是不可能的。筆者雖然沒餵過馬,但是餵過牛和驢。伺候這兩種牲口,已經挺累了,一天好幾通料。而馬只會更累。

歷史上也有類似記載:大中祥符六年二月二日,牧制置使言,淳澤並諸處馬監,每冬寒至,春草未出時,馬在野,多因草少,致成瘦弱。而馬一瘦弱就幹不了活了。其次,馬不能光吃草,而且胃口很大。根據上世紀華北農業境況的數據,華北地區馬騾的主要飼草是玉米葉,一匹馬一年的需求量大概是3650斤/頭;而牛的飼料就比較寬泛,麥秸、高粱杆、粟杆皆可,一年也就2920斤;雖然驢和馬一樣,也不反芻,但是一頭驢一年需求的草2190斤,比馬少多了。

揭祕:大宋爲什麼是最缺馬的朝代?

而馬驢類的牲畜要是乾重活,那就喂糧食了。根據民國時期對河北清苑的農村調查,一頭乾重活的驢,一年得喂高粱3.6石。當時的高粱產量多少呢?按照清代山東記錄。曲阜當地高粱畝產四鬥九合,但是曲阜當地以五斗爲一斗,還用的是合三小畝的那種大畝,所以一頭毛驢一年的飼料相當於六畝地產量。而且產的糧食不能全部餵驢,所以需要農戶擁有15畝耕地才能夠養起一頭驢。養馬的成本就更高了。而由於北方種植作物結構問題,直接導致騾馬的飼草缺乏,因此養馬騾的數量大大低於對飼草適應性好的牛。

從地圖上我們看到,北宋的大部分土地都在典型的農業區,所以農業區開闢大量馬場,無疑對糧食產量構成很大的影響。

而宋朝因爲人口增加。許多地方的養馬地區不得不改成農田。加之和平時期人口增多,對耕地需求大。更點背的是一些牧場因爲天災被淹了。比如靈昌監爲河決所衝。還有的,在和平時期成本太高最後直接撤了:至乾興、天聖間,兵久不試,言者多以爲牧馬費廣而亡補,乃廢東平監,以其地賦民。其結果就是,先河南再河北,養馬場依次變成了普通農田。爲何會變成農田呢?因爲北宋的馬場不少在內地,在土壤質量和氣候方面都不差。換句話說,養馬就需要佔用大量耕地。而當時北宋的河南河北牧馬監所佔的土地有多少呢?根據熙寧二年的記錄,當時河南北監牧司總牧地。舊籍六萬八千頃,而今籍五萬五千,餘數皆隱於民。五萬頃按一家五口五十畝算,都夠養十萬戶。

揭祕:大宋爲什麼是最缺馬的朝代? 第2張

自是,請以牧地賦民者紛然,而諸監尋廢。還別說,這些養馬地改成民田以後,效果還不錯,比如趙州等地的牧馬區改成農田之後,每年繳納糧食(小米和麥子)就有十一萬石,每年夠養活至少三萬人了。

因此,宋朝的不少馬場名存實亡,像大名、廣平四監餘田無幾。而像原武、單鎮、洛陽、沙苑、淇水、安陽、東平等地牧馬監,還剩餘良田萬七千頃的這些,一些官員上奏出租給農民可以收軍糧。除了外部經濟原因,宋朝自身也存在着管理不善等問題。而且馬不過餵養就行了,還得練。當時的羣牧制置使言:“近點檢牧司帳管三歲、四歲、五歲已上雜大馬二萬匹已來,多失調習,致生惡,乘騎不得。”

馬除了平時飼養成本高以外,即使沒啥重活,和平時期也會發生意外。比如饒州“所蓄牝牡馬五百六十二,而斃者三百十有五,駒之成者二十有七”562匹馬死了315匹,小馬駒活到成馬就12匹。有一種觀點說,宋朝養馬不行,是因爲搞國營,如果私人養馬就好了。那麼,如果馬監不行,真讓私人養呢?就像上文所說的,馬匹需要大量土地。羣牧司言:"馬監草地四萬八千餘頃,今以五萬馬爲率,一馬佔地五十畝。”而五十畝地,差不多是一箇中上等五口之家的水平了。因此,不談基本條件,空談體制問題的都是耍流氓。

揭祕:大宋爲什麼是最缺馬的朝代? 第3張

其實,宋朝也曾經試着鼓勵民間養馬。《宋史》記載:元豐三年春,以王拱辰之請,詔開封府界、京東西、河北、陝西、河東路州縣戶各計資產市馬,坊郭家產及三千緡、鄉村五千緡、若坊郭鄉村通及三千緡以上者,各養一馬,增倍者馬亦如之。顯然,城市戶家產要達到三千貫,鄉村五千貫,這才養得起馬。這要求還是比較高的。

最後,擁有馬的數量,跟實際堪用的馬的數量還不是一回事。因爲軍馬對馬的肩高有要求,必須在四尺三寸以上,在收時馬的齒限八歲以下。宋朝一次諸道上報合格馬匹數量的時候,數字很感人。開封府界有四千六百九十四,河北東路有六百一十五,西路八百五十四,秦鳳等路有六百四十二,永興路一千五百四十六,河東路三百六十六,京東東路七百一十七,西路九百二十二,京西南路五百九十,北路七百一十六。

從下表來看在宋朝的馬最多時不過21200匹,消耗的糧食卻相當於200萬人。而對宋朝的農民來說,拉車可以用毛驢,種地可以用牛。所以宋朝馬也就越來越少。即使在民國時期根據滿鐵對河北的調查,河北農業核心區馬的保有量很小,尤其是在種麥區。“卜凱的調查表明,20世紀30年代華北冬麥一高粱產區每100戶擁有的大牲畜的情況爲:牛70頭,驢42頭,騾18頭,馬只有8頭”。

綜上所述,因爲養馬效率低。外加成本太高,導致宋朝一直缺乏戰馬。導致宋朝對西夏和契丹,只能採用修建堡壘挖溝種樹等笨方法,騎兵什麼的就指望不大上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雙尾貓,任何媒體或者公衆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