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朱三太子是誰 滿清入關後爲什麼要殺朱三太子?

朱三太子是誰 滿清入關後爲什麼要殺朱三太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禎17年(1644年)3月,李自成大軍兵臨京城,明思宗朱由檢爲了讓女性家庭成員免受起義軍凌辱,令皇后自殺,又親手殺害了自己女兒和所御妃嬪數十人。在動手殺害女性家屬之前,明思宗曾將三個皇子召入宮,叫他們改穿民衣,並殷殷叮囑:“萬一生還,一定要光復社稷”。做完這一切,明思宗便上吊於景山壽皇亭。

明思宗的三個皇子流落民間,就此成了清朝皇帝的心病,順治和康熙兩朝,始終籠罩在所謂“朱三太子”的恐慌中。“朱三太子”,就是皇四子、永王朱慈煥。胡忠定《教科書裏沒有的清史》記載:“朱三太子”最早出現在順治8年(1651年),有人告發一個茶葉販子是崇禎帝的三皇子。順治12年(1655年)2月19日,漕運總督蔡士英向朝廷報告,江西南昌人朱周錤自稱“朱三太子”,“暗通海賊,潛謀叛亂”。康熙初年,又有人打着“朱三太子”旗號鬧事。入關之後滿洲貴族在京城周邊大肆圈地,加上政府實施“逃人法”,八旗主奴、主佃矛盾非常尖銳。農民楊起隆利用宗教做掩護,祕密發動民衆,到康熙12年,已組織了奴僕、佃戶約千人。12月22日,楊起隆率衆舉事,自稱“朱三太子”,建年號爲“廣德”,起義者頭裹白布、身束紅帶撲向敵陣。起義很快失敗,200多名起義者被屠殺,然而,此事帶給清政府的心理衝擊卻不可小視。康熙46年(1707年)12月,蘇州織造李煦密報,蘇州有人起事,“以紅布裹頭,樹大明旗號”。官府順藤摸瓜,在浙江四明山地區將抗清多年的張念一等人逮捕,在審訊中得到了“朱三太子”的下落。不久,清政府即在山東汶上縣抓住了“朱三太子”,此人聲稱自己真的是崇禎第四子,曾落入李自成軍中,後流落南方,在鳳陽被一王姓紳商收養,繼而出家爲僧,後入贅餘姚縣胡家,先後被幾夥反清義士擁戴。康熙讓明末老太監來認,結果沒有一個人認識他,因此判定此“朱三太子”是冒牌貨,下令將其凌遲處死,其三個兒子斬立決。然而,“朱三太子”似乎並未收手,康熙60年(1721年),臺灣朱一貴起義爆發,此人依然自稱明朝後裔,也是打着“朱三太子”的牌子。到了雍正朝,甘鳳池、周昆來、張雲如等人也藉着“朱三太子”的旗號大肆活動。

朱三太子是誰 滿清入關後爲什麼要殺朱三太子?

上述“朱三太子”沒有一個是正宗的,“原裝”的朱三太子也許早因凍餓暴屍荒野了。清入關後最初三朝,之所以出現那麼多假冒的“朱三太子”,並非因爲老百姓真的認爲明王朝有多好,他們其實也知道大明江山小半亡於關外的清政權,大半亡於以李自成爲代表的農民軍,現在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爲他們感覺到清朝統治者只懂得依靠屠刀奪取政權,不在乎民心,“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清朝統治者殘暴至極的證據,加上清政府授予滿洲貴族的大量特權,又極大地損害了下層民衆的利益,老百姓自然只能藉助“朱三太子”的名號,喚醒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漢人的亡“國”之痛,以便推翻現政權。只要統治者不將國家的管理權交給老百姓及其代表,“朱三太子”就抓不完殺不絕。孫中山先生最初發動革命也提出過“驅除達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主張,如果我們忽略其最終的政治目標,只討論其行事手段,他不也是一個晚清的“朱三太子”嗎?

作爲自然人的朱三太子並不可怕,人生不滿百,朱三太子再跟現政權作對,也總有從地球上消失的一天,最可怕的是一個社會的制度老是逼着人一批批去做“朱三太子”,使國家失去安寧。從這個意義上說,清代最大的“朱三太子”其實是自私的封建統治者自己。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