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7月15日 楊貴妃被迫自縊

歷史上的今天7月15日 楊貴妃被迫自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0756年7月15日 楊貴妃被迫自縊

在1257年前的今天,0756年7月15日 (農曆六月十四),楊貴妃被迫自縊。

楊貴妃(719-756),即楊太真,小字玉環,蒲州永樂人。

最初是唐玄宗的兒子壽王瑁的妃子,因貌美,被玄宗寵幸,“三千寵愛於一身”,出現了“姐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的怪現象。

755年,節度使安祿山以誅貴妃之兄楊國忠爲名發動叛亂,叛軍很快攻佔洛陽、長安,唐玄宗帶着皇族親貴逃往四川。行至馬嵬驛(今陝西興平縣),憤怒的士兵殺死楊國忠,並要唐玄宗處死楊貴妃。

楊貴妃於公元756年7月15日(唐天寶十五年六月十四日)被迫自縊。

歷史上的今天7月15日 楊貴妃被迫自縊

楊貴妃

  0756年7月15日 唐朝馬嵬之變

在1257年前的今天,0756年7月15日 (農曆六月十四),唐朝馬嵬之變。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驛站特別知名。那就是馬嵬驛,它出名不是因爲驛站本身有什麼特別之處,而是因爲它和一場著名的悲劇聯繫在了一起。公元756年,唐玄宗在逃難的過程中在這裏殺死了楊貴妃,史稱馬嵬之變。馬嵬之變是唐朝歷史上一個非常著名的事件。就在這場政變中,一代佳人楊貴妃死於非命。一個女人的犧牲換來了一場政變的終結,這讓人們對楊貴妃抱有很大的同情。那麼,馬嵬之變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在馬嵬事變中,爲什麼楊貴妃會成爲犧牲品?

天寶十五載(756年7月15日)六月十四日,潼關失守,長安徹底地暴露在叛軍面前,無奈的唐玄宗只好選擇出逃來躲避災難。在玄宗逃亡途經馬嵬時,發生了兵變。這就是唐朝歷史上著名的馬嵬之變。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盛世天子唐玄宗的逃難之路是否順利呢?他還能保持皇帝的威嚴嗎?

身體的困頓和精神的絕望,讓禁軍的憤怒情緒累積到了極點。人在不知所措時,往往不是想如何擺脫困境,而是要找出原因,是誰製造了這一困境。在陳玄禮的點撥下,禁軍一下子把矛頭指向了楊國忠,那麼楊國忠會面臨怎樣的下場呢?

今天只要一提起馬嵬之變,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就是殺楊貴妃。那麼,馬嵬之變開始的時候,真的是以殺楊貴妃爲主要目標的嗎?如果不是,那麼,爲什麼在人們的歷史記憶之中,楊貴妃會逐漸變成事變的主角呢?

安史之亂的爆發使得唐玄宗丟掉了祖宗基業,倉皇逃出都城長安。到了馬嵬驛,不成想部下又發動了馬嵬之變,讓他失去了心愛的女人楊貴妃。犧牲了楊貴妃,雖然換得了暫時的平安,但是,玄宗逃亡的道路依然危機四伏。在之後的出逃歲月裏,唐玄宗最終把皇位也丟了,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是玄宗面對國破家亡的局勢引咎辭職,還是另有隱情呢?

唐玄宗父子分途是唐史上的一件大事,這最終決定了唐朝未來的發展方向。然而根據史書記載,這次決定唐朝未來的大事件,卻緣於一個看起來非常偶然的機緣——父老的挽留。那麼父子分途的原因真的如此簡單嗎?蒙曼副教授對此提出了不同意見,那麼唐玄宗父子分途的背後究竟有着怎樣的玄機呢?

歷史上的今天7月15日 楊貴妃被迫自縊 第2張

不管是基於父老的挽留,還是太子李亨自己策劃的父子分途,太子李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承擔起了挽救大唐王朝的重任。而此時的唐玄宗已是七十老翁,既無精力也無勇氣馳騁疆場,再加上愛妃死於非命,萬念俱灰的唐玄宗別無選擇地繼續向川蜀進發,那麼這條路他走得順利嗎?

從唐玄宗所下達的制書可以看出,唐玄宗終於擺脫了兩京失守和痛失愛妃的陰影,恢復了元氣。他打算認認真真地履行起皇帝的職責,遙控兒子們平定安史之亂,恢復大唐王朝的尊嚴。可是歷史跟他開了一個玩笑,就在唐玄宗普安下制之前的三天,太子李亨已經在靈武登基稱帝了。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俗話說,一報還一報,當年玄宗順天應人地將父親“捧”爲太上皇,如今他也在江河日下的情況下被兒子“尊”爲太上皇,兩次“太上皇”,前後囊括了唐玄宗的君主生涯,那麼當聽到自己被兒子尊爲太上皇的時候,唐玄宗究竟是怎樣的反應呢?

  0762年7月15日 唐朝唐肅宗李亨逝世

在1251年前的今天,0762年7月15日 (農曆六月十九),唐朝唐肅宗李亨逝世。

唐肅宗李亨是唐朝的第九代皇帝,原名李璵,系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馬嵬驛兵變後玄宗西逃,在位五年(756~762),在位五年,終年50歲,死於宮廷政變,其執政期間李唐中央政權逐漸瓦解,是唐朝走向沒落的開始時期。

唐肅宗(公元711年九月三日~公元762年)。姓名李亨,漢族,唐玄宗第三子,馬嵬驛兵變後玄宗西逃,他繼位,初名嗣升,後多次改名,天寶三載744年取名亨,後並未改動。他是唐朝第一個在京師以外登基再進入長安的皇帝,在位五年(756~762),在宮廷政變中驚憂而死,終年50歲,葬於建陵(今陝西省醴泉縣東北18裏的武將山)。

他登基之日,正是安史叛軍攻陷兩京之後;而當他的生命走上終點病死長安之時,安史之亂仍未蕩平。

他迎回了避亂出逃的父親玄宗,又和玄宗在13天內先後永訣人寰,爲大唐帝國的盛衰榮辱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影響和耐人尋味的一幕。

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靈武即位,史稱肅宗。遙尊玄宗爲太上皇,改年號爲“至德”。 肅宗繼位後,便圖謀收復兩京(西京長安、東京洛陽),宰相房琯請求帶兵去收復長安,肅宗平時很重用房琯,同意了他的請求。結果房琯在陳濤遭遇叛軍,全軍覆沒。

歷史上的今天7月15日 楊貴妃被迫自縊 第3張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史叛軍內訌,安祿山爲其子安慶緒所殺。肅宗任用名將郭子儀、李光弼,借用回紇兵,乘機反攻。先後於至德二年(公元757年)6月、10月收復西京長安、東京洛陽。肅宗曾與回紇兵約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致使洛陽遭受很大的破壞。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唐肅宗命郭子儀,與河東節度使李光弼等九節度使60萬軍隊圍攻相州,討伐安慶緒。參加作戰的九節度使中,郭子儀、李光弼戰功最多,威信最高,肅宗不願把軍權交給他們,所以不設主帥,只命宦官魚朝恩爲“觀軍容宣慰使”,統帥大軍、總攬全局。安祿山部將史思明率部13萬趕來救援安慶緒。於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與唐軍展開激戰,魚朝恩根本不懂兵法,不知用兵,致使唐軍大敗,魚朝恩將相州失利的責任推到郭子儀身上,肅宗不明是非,罷免了郭子儀兵權。 此時,安史叛軍再次發生內亂,史思明殺安慶緒,自稱大燕皇帝,並於同年五月,從李光弼手中,奪取了洛陽,史思明佔據洛陽不久,就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所殺。

在朝中,自魚朝恩之後,肅宗開始信用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等操縱軍政大權,宦官勢力日益囂張。 肅宗同時又寵信皇后張良娣,縱容她干預政事。張皇后和李輔國起初連成一片,結爲一黨。後來,張皇后恨李輔國專權,欲謀立越王李係爲嗣君,張皇后、李系與李輔國、程元振開始對立。

公元761年四月中旬,肅宗患病,接連幾個月不能上朝視事。(762年七月十五日)四月,玄宗病死,他悲慟不止,病情加劇。張皇后召見太子,皇后說:“李輔助國久掌禁兵,權柄過大,他心中所怕的只有我和你。眼下陛下病危,他正在勾結程元振等人陰謀作亂,必須馬上先誅殺他們。”太子流着淚說:“父親皇病情正重,此事不宜去向他奏告,如果我們自行誅殺李輔國,父親皇一定震驚,於他貴體不利,我看此事暫緩再說吧。”張皇后送走太子,馬上召肅宗次子,越王李系入內宮商議。李系當即命令宦官段恆俊,從太監中挑選了200多名強健者,發給兵器,準備動手。太監獄中有人將此情報告了李輔國。李輔國、程元振帶着黨徒到凌宵門探聽消息,正遇太子要進宮探望父皇。李輔國謊稱宮中有變,阻止太子入宮,並命令黨徒將太子動持進飛龍殿監視起來,李輔國假傳太子的命令,鼓動禁兵入宮將李系、段恆俊等人抓住,投入獄中。張皇后聞變,慌忙逃入肅宗寢宮躲避。李輔國帶兵追入寢宮逼張皇后出宮。張皇后不從,哀求肅宗救命。肅宗受此驚嚇,一時說不過話來,李輔國乘機將張皇后拖出宮去。肅宗因受驚而病情陡然轉重,又無人過問,當天就死於長生殿。

  1907年7月15日 清末志士秋瑾英勇就義

在106年前的今天,1907年7月15日 (農曆六月初六),清末志士秋瑾英勇就義。

1907年7月15日凌晨,一位女英雄從容不迫地走向刑場,英勇就義。她,爲了挽救民族危亡,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時年僅32歲。她,就是我國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巾幗英雄秋瑾,號“競雄”,別號“鑑湖女俠”。

秋瑾出生於紹興的一個小官僚地主家庭。她少年時熱情而倔強,最欽佩歷史上的“巾幗英雄”。義和團運動失敗以後,本已滿目瘡痍的神州大地,更是危象叢生。秋瑾救國情切,憤然賦志:“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她不願“與世浮沉,碌碌而終”,熱望把裹在頭上的婦女頭巾換成戰士的盔甲,像花木蘭那樣,效命疆場;她曾感慨地說:“人生處世,當匡濟艱難,以吐抱負,寧能米鹽瑣屑終身其身乎?”1904年,她毅然衝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縛,隻身東渡日本求學。

在日本,秋瑾積極地投入了中國留學生的革命鬥爭。1905年8月同盟會成立後,她被推爲同盟會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省主盟人。秋瑾還聯絡當時留日的女同學,組織“共愛會”,自己任會長。清政府勾結日本政府,頒佈取締中國留學生規則,壓迫留日學生,秋瑾憤然回國,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1906年,她由徐錫麟介紹,加入了光復會。她和一些同志在上海設立革命機關,並主持《中國女報》,第一個提出創建“婦人協會”的主張,爲近代婦女解放吹響了第一聲號角。1906年,秋瑾返回紹興,主持大通學堂。大通學堂原爲徐錫麟、陶成章等創辦,是光復會訓練幹部、組織羣衆的革命據點。在大通學堂,秋瑾爲了進一步訓練革命力量,成立了“體育會”,招納會黨羣衆和革命青年,進行軍事操練,並積極聯絡浙江各地會黨,組成“光復軍”,推舉徐錫麟爲首領,秋瑾任協領,積極地進行起義的籌備工作。

歷史上的今天7月15日 楊貴妃被迫自縊 第4張

秋瑾

1907年5月,徐錫麟準備在安慶起義,秋瑾在浙江等地響應。但徐錫麟起義計劃泄露。7月6日,徐錫麟倉促刺殺安徽巡撫恩銘,在安慶發動起義,由於準備不足,起義很快失敗,徐錫麟也被捕犧牲了。安慶起義的失敗,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區起義計劃完全泄露,形勢十分危急,同志們勸她暫避一時,她決心做中國婦女界爲革命犧牲的第一人,堅決留在大通學堂與前來包圍的清軍作殊死戰鬥。因寡不敵衆,秋瑾不幸被捕,於1907年7月15日英勇就義。

  1876年7月15日第一國際解散

在137年前的今天,1876年7月15日 (農曆閏五月廿四),第一國際解散。

社會主義先覺者很早就主張各國工人運動有國際的聯絡和國際的組織之必要了。把這個必要說得最明白,最不含糊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遠在1847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起草的《共產黨宣言》中就斷言“無產階級無祖國”,喊出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口號。自此以後,他們的思想和鬥爭就浸透這種國際主義精神。

到了1864年,這種國際主義精神第一次表現爲組織形式。這年,英法德意四國工人代表在倫敦開會,決議創立一個“International Working Men's Association”,爲諸國工人團體聯絡機關。這個新團體的名稱直譯應爲國際工人協會,這裏“國際”二字是作形容詞用的。即“英法德意諸國工人協會”之意。馬克思當時代表德國工人蔘加這個新團體工作,漸漸以科學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整個組織了。

馬克思是協會的創立者和領袖,他爲協會起草了成立宣言和臨時章程等許多重要文件,協會的任務是團結各國工人,爲完全解放工人階級並消滅任何階級的統治而鬥爭。協會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最高權利機關是代表大會,大會閉會期間爲總委員會(中央權利機關)。協會在馬克思、恩格斯的領導下,團結了各國工人階級,傳播了科學社會主義,與各種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做了堅決的鬥爭。不久,協會內各種會務頻繁開展,小國工人也來參加這個組織,遂成爲世界上一種勢力,爲諸國政府所畏懼。會名太長,人們便取它的第一個字,簡稱爲“International”(國際的)以後成了習慣,整個團體就叫做“第一國際”了。這是第一次,這個形容詞變成了名詞。

歷史上的今天7月15日 楊貴妃被迫自縊 第5張

第一國際 International Working Men's Association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第一國際自成立開始,在馬克思、恩格斯的領導下,和各種機會主義進行堅決的鬥爭。其中與無政府主義蒲魯東主義者的鬥爭是一次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鬥爭。

1866年9月3日,第一國際在日內瓦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參加這次大會的有第一國際的22個支部和11個其他工人團體的代表,共60人。法國蒲魯東主義者爲了與國際總委員會對抗,派出一個擁有17人組成的龐大的代表團。企圖依靠人多勢衆,把蒲魯東主義的觀點強加給大會,從而實現其篡改國際的性質和任務的陰謀。爲此,他們狂妄地向大會提出了共有十項原則的《備忘錄》。在《備忘錄》中,他們公開兜售蒲魯東反對罷工、反對婦女解放、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反對民族解放運動的謬論,竭力鼓吹通過建立合作社等和平方式使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這一蒲魯東主義的教條。

馬克思由於從事《資本論》第一卷的最後定稿工作,無法分身參加日內瓦大會,但是,馬克思預見到大會將有激烈的鬥爭,所以在會前寫好了《臨時中央委員會就若干問題給代表的指示》,作爲大會主要議程的正確決議的基礎。在《指示》中規定了各國工人在罷工鬥爭中應該互相支持:提出了8小時工作制的口號;確定了工會和合作社的發展方向和革命任務;主張吸收婦女和少年兒童參加社會生產勞動;支持民族解放鬥爭等重要內容。馬克思在《指示》中明確指出合作制度“決不能改造資本主義社會”,必須依靠無產階級掌握武裝,進行暴力革命。因此,馬克思認爲:“代表大會不應該宣佈任何特殊的合作制度”。在日內瓦代表大會上,擁護國際路線的代表以馬克思《指示》爲武器,與蒲魯東主義者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通過了各項正確的決議,馬克思主義取得重大勝利!

1871年,巴黎工人暴動,第一國際的法國支部不僅參加,而且佔據領導地位。可巴黎公社失敗了,第一國際受到了極大打擊,加上外有資產階級政府取締,內有小資產階級思想進攻,遂使組織力量一天比一天衰弱。自1872年海牙代表大會後,第一國際實際上已停止活動。因此,1876年7月15日,根據馬克思的建議,終於在美國費城代表會議上宣佈第一國際解散。馬克思領導的這個“國際工人協會”在工人運動歷史上被稱爲“第一國際”,以別於後來的幾個工人國際組織。

第一國際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爲在各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而鬥爭的重要階段。

  1903年7月15日章炳麟、鄒容受審

在110年前的今天,1903年7月15日 (農曆閏五月廿一),章炳麟、鄒容受審。

1903年7月15日,一場以清政府爲原告,以“《蘇報》案犯”章炳麟、鄒容爲被告的特殊審判活動,在上海公共租界公廨開始進行。清廷與自己的臣民在本國土地上打官司,卻要由外國人來裁判,實屬罕見。

此前,清廷多次要求租界當局引渡章炳麟、鄒容,但各國領事認爲“租界事,當於租界治之”,堅持由會審公廨進行審判。清廷無奈,只得作爲原告方,派江蘇候補道臺俞明震出庭。

清廷指控《蘇報》“欲使國民仇視今上,痛恨政府,心懷叵測,謀爲不軌”,要求法庭主其爲死罪。章炳麟、鄒容則對清廷指控直認不諱,並借審訊之機,公開宣傳革命。

21日第二次庭訊後,審判陷於停頓。章炳麟作《獄中答〈新聞報〉》,表示要同清廷鬥爭到底,並絕食7天以示抗議。

期間,清政府與各國一再交涉,最後一致同意在公共租界內設“額外公堂”審理,由上海縣和縣汪懋琨主審。

  1922年7月15日 日本共產黨正式成立

在91年前的今天,1922年7月15日 (農曆閏五月廿一),日本共產黨正式成立。

日本共產黨(日文:日本共産黨、にほんきょうさんとう,英文:Japanese Communist Party,縮寫爲JCP),爲日本的現存政黨之一,成立於1922年7月15日,屬日本的左翼政黨。

日本共產黨是在日本政府宣佈非法的情況下成立,1923年便被有關單位檢舉,而於1924年解體。1926年再成立,並且主張社會主義與民主主義的二階段革命,目標爲“廢除絕對天皇制”與“實現國民主權”。1928年再度被取締,不少重要領導人如德田球一等都被逮捕,而於1935年再度解體;直到1945年戰後才告合法化,並重建黨組織。

1946年日本共產黨首次投入選舉,便取得5席衆議院議員。到1949年的選舉,日本共產黨一度成長到39席;但是由於日本共產黨主張武裝鬥爭,而於1952年被取締,武裝鬥爭路線也導致日本共產黨失去所有的國會席次。直到1956年,宮本顯治擔任委員長表示迴歸合法後,日本共產黨的實力才逐漸恢復,1979年席次增加到41席,是日本共產黨建黨以來衆議院席次最多的一次。日本共產黨一度有與日本社會黨合作的計劃,但是後來並沒有達成;日本共產黨也一直被孤立,在國會中的政黨協商往往排除日本共產黨。

歷史上的今天7月15日 楊貴妃被迫自縊 第6張

2004年,日本共產黨制訂了新綱領,主要內容包括:保障社會福利預算、廢除美日安保條約、修改日本國憲法以鞏固民主主義、堅持三權分立、保障同性戀與少數族羣的權利、反對國家主義、要求歸還北方領土與千島羣島。

在冷戰結束與蘇聯瓦解後,日本共產黨也沒有加入聯合政府,政黨的實力也沒有擴張;而且在日本更改選舉制度爲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後,日本共產黨在單一選區獲得席次的可能性變小;再加上日本週邊國際情勢的改變,導致日本共產黨爭取選票的難度增加。目前日本共產黨只有九名衆議院議員與六名參議院議員,以及四千名的地方議員與十席的地方自治體首長。

  1927年7月15日奧地利發生全國暴亂

在86年前的今天,1927年7月15日 (農曆六月十七),奧地利發生全國暴亂。

1927年7月15日,奧地利維也納成了火藥桶。大火燒了“司法宮”,槍聲在整個城市中迴響,屍體堆滿了街道。左派分子號召推翻塞佩爾總理領導的政府。

暴亂是因爲“退伍軍人運動”的3名成員被指控犯有藐視“共和國辯護團”罪之後又被宣佈無罪釋放。這幾名退伍軍人被指控打了一名工人和一名兒童。無罪釋放的裁決剛一宣佈,工人們立即舉行了罷工,涌入街道。其中一些人佔領了維也納大學,這裏被認爲是納粹活動的一箇中心。另一些人佔領了法院大廈,並將其付之一炬。維也納警察迅速行動控制了暴亂。他們向罷工者開槍,至少有90人死亡,600多人受傷。社會民主黨領袖利用這種極爲緊張的局勢要求塞佩爾總理辭職。塞佩爾3年前曾遇刺但倖免遇難,這次他沒有讓步的表示。

維也納報紙指控莫斯科唆使這些暴亂分子暴亂。一篇社論說如果暴亂繼續發生,奧地利將被德國吞併。

歷史上的今天7月15日 楊貴妃被迫自縊 第7張

圖爲基督教社會主義者的宣傳畫,表明了司法宮被焚燬的場面

  1927年7月15日 汪精衛集團叛變 寧漢合流

在86年前的今天,1927年7月15日 (農曆六月十七),汪精衛集團叛變 寧漢合流。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領導的武漢國民政府叛變革命,寧漢合流。

當蔣介石反革命氣焰甚囂塵上之時,投降與叛變的事件接踵而來。1927年5月17日,武漢國民政府所轄的第十四師師長夏鬥寅叛變。21日,湖南許克祥叛變。這些事變使武漢國民政府內部汪精衛集團更加明目張膽進行反共活動。6月6日,汪精衛解除蘇聯最高顧問鮑羅廷在國民政府中的顧問職。同日,江西發生軍閥朱培德叛變。19日,馮玉祥與蔣介石在徐州舉行會議,達成反共、反蘇、寧漢合作等協議。此時,兩湖及江西的工農運動已遭嚴重摧殘,湖北被殺害的農會會員4700餘人,湖南被殺的農會會員達20000人。陳獨秀卻仍堅持機會主義立場,對蔣介石、汪精衛繼續採取姑息遷就的態度。7月13日,中共中央被迫命令參加國民政府的共產黨員退出政府,並發表對政局的宣言,斥責國民黨的反共罪行,表示要“嚴厲的揭發一切假借孫中山先生旗號的僞國民黨之出賣革命”。14日夜,汪精衛在武漢召開祕密會議,確定分共計劃。15日召開分共會議,公佈《統一本黨政策案》,正式與共產黨決裂,封閉武漢的工會、農會、瘋狂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分子,提出“寧可枉殺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網”的口號。汪精衛集團的叛變,使中國革命遭受嚴重損失,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終於失敗。

歷史上的今天7月15日 楊貴妃被迫自縊 第8張

6月20日徐州會議後,馮玉祥(前排左1)和蔣介石(左3)合影

  1943年7月15日 墨索里尼被廢黜巴多利奧繼任

在70年前的今天,1943年7月15日 (農曆六月十四),墨索里尼被廢黜巴多利奧繼任。

1943年7月15日,貝尼託.墨索里尼被軟禁。意大利國王維克多-伊曼紐爾已命令彼得拉-巴多利奧組織新政府。(歷史今天)

本月初盟軍在西西里的登陸和上星期對羅馬的轟炸宣告了墨索里尼的最終垮臺,當這位“領袖”與希特勒結盟時,許多意大利人甚感不安,但卻袖手旁觀。然而,當他們可愛的國家遭到侵入時,他們便起來反抗了。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黨在戰鬥中四分五裂,對他的前途甚爲不利。他的反對者在羅斯福總統和丘吉爾首相的呼籲與鼓勵下,要在意大利徹底埋葬法西斯主義。甚至墨索里尼的女婿,一位與德聯盟的締造者齊亞諾伯爵也在爲自己留後路,請求與同盟國講和。

另一夥法西斯黨徒則極力要求與希特勒建立更緊密的聯盟,上星期“領袖”(指墨索里尼)與元首(指希特勒)在贊爾特雷的會晤使得這夥人又看到了希望。希特勒力勸意大利站在他的這一邊。但是許多意大利人都被他那傲慢的姿態和措詞而觸怒。他說,意大利人一定更像德國人,“有着狂熱的獲勝願望”。

昨天晚上,墨索里尼出席了法西斯高級會議,爲軸心國辯護。然而他的演講冗長而散漫。在同希特勒的共同戰鬥中,他雖然在埃塞俄比亞和西班牙倖免一死,但他很清楚,外敵對他自己國家進行攻擊,他是無法逃脫的。

  1943年7月15日 毛澤東指示康生停止審幹酷刑拷打

在70年前的今天,1943年7月15日 (農曆六月十四),毛澤東指示康生停止審幹酷刑拷打。

1943年7月,康生在延安掀起了“搶救失足青年運動”。7月15日,擔任中共中央審查幹部工作主要負責人的康生在延安幹部大會上作《搶救失足者》的報告,認爲延安“特務如麻”,強調“清除內奸,這是我們目前急不可待的任務”,康生等人接着採用逼供、誘供、勸供以及車輪戰術和酷刑拷打的辦法,把甘肅、河南、四川、湖南、湖北、貴州、陝西、浙江等省的中共地下黨組織,誣陷爲國民黨派遣特務製造的“紅旗黨”(即假共產黨),把許多黨員打成叛徒。特務、內奸,造成了一大批冤案、假案、錯案。弄得大家人心惶惶,互不信任,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中共中央、毛澤東發現了這種極“左”錯誤,7月30日,毛澤東指示停止“搶救失足者運動”。後來,毛澤東對反特擴大化承擔了主要責任,進行了自我批評。

歷史上的今天7月15日 楊貴妃被迫自縊 第9張

在延安的康生

  1946年7月15日 聞一多參加李公樸追悼會中遇刺身亡

在67年前的今天,1946年7月15日 (農曆六月十七),聞一多參加李公樸追悼會中遇刺身亡。

聞一多是湖北省浠水縣人,早年赴美留學學習美術,同時進行文學研究和詩歌創作。

聞一多個性剛直,有嫉惡如仇的氣概,但是缺乏在複雜政治環境中的鬥爭經驗。在他看來,越是好朋友,越不能容忍有什麼錯誤。1945年春,有人造謠說:“李公樸已被收買,即將赴渝出任要職。”一天下午,李公樸正巧到聞一多家,吳晗、楚圖南也在那裏。聞一多就拍着桌子質問他:“爲什麼出賣民盟?”李公樸進行了辯解。但是,在火頭上,聞一多沒有聽進去。李公樸一怒之下也走了。當晚,李公樸找到張光年,告訴他這件冤案。張光年第二天找到聞一多。聞一多沒有等張光年講完,就真誠地說:“我們錯了!我們向公樸道歉!”1945年4月,李公樸的北門書屋翻印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不料,有人撥弄是非說,北門書屋偷着翻印別人的東西,只顧自己賺錢。聞一多聽後受不了,他當着李公樸的面說:“辦書店可以,不能有‘書商行爲’。”兩人大吵一場。過後,馮素陶約了楚圖南一起去看望聞一多,告訴他祕密翻印的是毛澤東的著作。聞一多聽了,馬上說:“哦!那是我的不對了,錯怪了公樸。”一把拉着他們一起去向李公樸道歉。聞一多一進門就先說:“公樸,我又錯怪了你,現在來登門道歉。”李公樸馬上迎上去,兩個戰友緊緊擁抱着。1946年7月11日,愛國民主戰士、民盟早期領導人李公樸慘遭殺害,聞一多處境極端危險,但他置生死於度外,參加7月15日爲摯友李公樸舉行的追悼會,並慷慨激昂地發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的演講》。幾個小時後,聞一多也悲壯地倒在敵人的槍聲下,爲自己所熱愛的祖國和人民、朋友灑盡了最後一滴血,年僅47歲。

歷史上的今天7月15日 楊貴妃被迫自縊 第10張

聞一多在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門前,對未來充滿希望。

  1987年7月15日 臺灣當局宣佈解除戒嚴令

1987年7月15日 (農曆六月二十),臺灣當局宣佈解除戒嚴令。

《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佈告戒字第壹號》,一般簡稱爲《臺灣省戒嚴令》是一個於1949年5月19日由“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陳誠頒佈的戒嚴令,內容爲宣告自同年5月20日零時起在臺灣省全境(含臺灣本島、澎湖羣島及其它附屬島嶼)實施戒嚴,至1987年7月15日由當時的臺灣地區最高領導人蔣經國宣佈解嚴爲止,共持續了38年又56天之久,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次久的戒嚴。在臺灣歷史上,此戒嚴令實行的時期又被稱爲“戒嚴時代”或“戒嚴時期”。

1987年7月15日,臺灣當局宣佈從即日起臺灣本島和澎湖地區解除戒嚴令,但金門、馬祖及東沙、南沙等島嶼仍然實施戒嚴。

1987年7月14日,蔣經國發布“總統令”稱,臺灣地區自1987年7月15日零時起解除戒嚴;臺灣“國防部”在同一天宣佈,將對237名在戒嚴時期受軍法審判的非軍人受刑者予以減刑和恢復公民權。

歷史上的今天7月15日 楊貴妃被迫自縊 第11張

戒嚴令在臺灣地區施行已達38年之久,衍生出許多戒嚴法規,這些法規亦從15日起廢除,但其中有些內容保留在“國家安全法”中。臺灣“行政院”14日宣佈的“國家安全法”及其施行細則從15日起生效。

臺灣宣佈的“國家安全法”中,仍然把臺灣當前稱爲“動員勘亂時期”,繼續堅持“反共基本國策”,限制人民基本權利,禁止臺灣人民與大陸“叄通”,規定人民集會、結社不得違背“憲法”或主張共產主義,人民未經許可,不得出入境等。

因此,“國家安全法”被不少臺灣人士批評爲“換湯不換藥”。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